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

先,從北平跟隨朱棣一路過來的武將絕對不會擁護朱高煦爲太子。雖然朱高煦刺殺成功立功很大,但是他沒有在戰場上與武將們建立深厚的友情,武將們不會擁護他的。前世的時候有武將的擁護朱高煦也沒有當上皇太子,這個時空沒有武將的擁護,朱高煦更加不可能當上皇太子了。

朱棣本人也不會同意立朱高煦爲皇太子。立了朱高煦,承認朱高煦的功勞,就等於說朱棣能當上皇帝全靠了朱高煦的刺殺,而不是朱棣本人的本事。朱棣本人怎麼可能承認這樣的事情!

其次,允熥自從當了皇太孫已來,對於身邊的侍衛十分好,在朱棣打到京城附近,京城一片混亂的時候,這些明知朱棣進城之後自己全家都沒有了希望的侍衛有可能出於泄憤殺了朱高煦,反正一片混亂誰也不知道到底誰幹的。

朱高煦本人也不是隻知道聽從父親命令的愚忠之人,一定會把前前後後都想的非常清楚,面對這麼一個雖然對自己的父親好處很大,但是對自己幾乎沒有什麼好處的命令,怎麼可能執行?

而朱棣也不是傻子,怎麼可能下達一個朱高煦根本不會執行的命令?所以允熥對於這個命令的真實性非常懷疑。

但是現在檢舉這件事的是朱高煦,朱棣的親生兒子,允熥又不能不相信朱高煦的話。

然後允熥想到了一件事情:‘爲什麼朱高煦要向我檢舉這件事情?他不執行這個命令不就行了。’現在並沒有想明白這件事的允熥看向朱高煦。

對於朱高煦來說,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保住自己的王位。

朱高煦雖然有些暴虐,不過腦子並不傻。他也想過如果這封信不是朱棣本人寫的,是他人給掉包了的結果。但是朱高煦不敢賭。萬一這封信真的是朱棣本人的意思呢?

那麼朱棣現在肯定已經起兵了,正在向着京城而來。而朱棣打仗一向身先士卒,並且以朱棣的本事也不太可能被其他人裹挾造反,所以想向說朱榑被裹挾造反那樣說朱棣被裹挾造反都不可能。

朱棣只要造反,不管現在允熥是不是有所處置,最後朱棣的王位一定會被廢掉,在北平的朱高熾與朱高燧也絕對不可能有王位的。

朱高煦雖然留在京城看上去與此事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如果朱棣或者其他什麼經手人在平叛的過程中沒有死然後在之後接受審訊的時候供出了這件事,那麼朱高煦的郡王之位也保不住。

可是如果朱高煦供出了這件事情,那麼如果朱棣真的造反了,朱高煦就是舉有功,郡王之位一定可以保住,甚至允熥在廢了朱棣的親王之位以後有可能把燕王之位給他。

即使朱棣最終沒有造反,查出來這是一個烏龍事件,朱高煦也沒有罪過。雖然子告父是忤逆、是死罪,但是檢舉包括謀反在內的十惡不赦之罪不包括在內,朱高煦還可以安穩的當他的郡王,頂多朱棣不喜歡他了,他也可以鐵了心跟着允熥在京城不去北平。

所以檢舉這件事對於朱高煦是穩賺不賠的事情。

允熥一時沒有想明白朱高煦爲何要向他檢舉這件事,不過這現在並不重要。他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應對朱棣可能的造反。

允熥馬上說道:“高煦吾弟,你何罪之有?,何必請求朕赦免你的罪過?趕快起來!”但是允熥話歸說,可是並沒有讓人去扶起朱高煦。

朱高煦自己又磕了幾個頭以後站了起來。允熥對他說道:“高煦吾弟,你先退下吧,朕今日也沒有什麼心情與你說什麼了。”

朱高煦當然知道允熥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再次行禮之後就退下了。

朱高煦退下之後,馬上對王喜說道:“你,去告知所有的侍衛,讓常森、薛寧、張溫、耿炳文、郭英,還有李景隆、徐暉祖馬上進宮,告訴他們,是十萬火急的事情!”

王喜也知道事情很緊急,答應了之後也完全顧不得禮節了,大步快跑着出了乾清宮的大門。

允熥對另一個小宦官黃福說道:“你馬上去坤寧宮,告訴熙瑤,朕今晚不回乾清宮休息了。”

黃福點頭要退下。允熥馬上又說道:“關於燕王可能造反的事情,不能告訴任何人,什麼也不許說,如果朕知道後宮有人知道了這件事情,你定斬不饒。”

黃福又答應着,然後也大步跑着出了乾清宮。

允熥又對其它的幾個宦官說道:“你們也一樣,若是後宮有誰知道了這件事情,你們和黃福的處置一樣!”

其他人也都躬身應諾。

允熥然後對黃路說道:“扶着朕,去側廳吃飯。”允熥雖然非常着急和緊張,但是現在的事情與當年呂妃想要毒害他的事情相比要鬆緩的多,他也不至於緊張之下什麼都忘了。

不過晚飯允熥吃的也是毫無滋味,他心裡一直在琢磨着這件事情自己到底要怎麼辦,只是機械的把食物放到嘴裡,填飽肚子而已。

允熥吃完了晚飯以後,就來到主殿,讓小宦官拿出地圖來,然後自己就在主殿上就着巨型蠟燭點然後散出的明亮的燈光看起了地圖。

過了好一會兒,允熥聽到外邊響起了“噠噠”的馬蹄聲,然後他欽點的幾個來皇宮的人走到了乾清宮的門口,參差不齊的對允熥說道:“臣某某見過陛下”。

允熥轉過身對他們說道:“快起來,進來坐下,朕有急事要和你們商量。”

幾個人都面色嚴肅的進來,然後坐在了早已經準備好了的小椅子之上,然後都看着允熥。

其實根本不用允熥說‘有急事,’單單是天已經黑了卻突然把他們叫進來這件事就已經足夠表明事情的急迫了。

何況在他們到達皇宮的門口之後,守在門口的王喜居然讓他們全部都騎上馬來到乾清宮,更加說明了是非常嚴重並且緊急的事情。

允熥也不廢話,在他們都坐好以後,他馬上說道:“朕這個時間叫你們進宮,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告訴你們,燕王有可能已經造反了。”

第996章 玉佩第1377章 妹第974章 問題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246章 接旨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1760章 開羅——自稱國君第1025章 卡拉維約東遊記(一)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139章 戰——血戰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1185章 什麼菜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29章 子澄入彀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931章 客棧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544章 聽到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橫濱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1138章 陳立傑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1216章 家話第358章 拿下調兵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528章 高燧婚禮第1470章 大吵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421章 浮現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襲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1021章 **主義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284章 獨眼狼第402章 吳橋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1036章 決心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1660章 巴布納——妄想用騎兵來反擊?做夢吧第1035章 鐵門關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1242章 真正的學校——課程設置第304章 水師第1473章 對峙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412章 合圍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番外22:女朋友與警察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1685章 行刑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73章 關於常家第134章 北平城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354章 前夜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79章 下鄉進村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