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

曹震不愧是從洪武年間活下來還被朱元璋選爲朱標長女夫家的人,對於允熥的話不僅完全沒有表現出驚訝之色,見允熥現在沒有說話的意思,連問都沒有問,只是答應着。

允熥說道:“在京的四十八衛之中,我調集二十個衛給你,然後再從周邊的地方調集六個衛所。”然後允熥拿出地圖和五軍都督府的文書,接着說道:“就調動揚州衛、鳳陽中衛、留守中衛、杭州後衛、和州衛、徐州衛這六個衛爲平叛軍的一部分。”

然後允熥說道:“你們先下去吧,其他的事情,明日朕再跟你們說。”

幾人退下。

然後允熥讓一箇中書舍人寫下了調兵的旨意,送到五軍都督府。

之後允熥站起來,向着皇宮的一個地方走去。

皇宮內的皇家學堂之內,雖然上邊老師們還在認真授課,下邊的宗室們也沒有人敢大聲討論,不過很多人都不時地偷偷看一眼朱賢烶。

自從朱榑造反的消息傳來之後,大家看着朱賢烶的眼神就有些不對了。允熥對大家雖然要求嚴格,但是也絲毫沒有慢待,處置朱榑也是按照規矩辦的,所以大家都認爲朱榑造反毫無道理。

所以雖然大家知道朱榑造反與朱賢烶一點關係都沒有,他也完全沒有慫恿自己的親爹造反的理由,但是大家也都看他有些別樣的目光,雖然沒有人說什麼。

這給了朱賢烶極大的心裡壓力。好在大家說了幾天之後也就厭煩了,允熥又沒有什麼表示,大家漸漸已經恢復了正常。

但是今日的消息傳來之後,大家看朱賢烶的目光又不同了。朱賢烶雖然已經選擇了最爲偏僻的位置,但是也能感覺到無數道目光看向他。

朱賢烶很想站起來對着那些不停看他的人大吼一聲,甚至打一架也好。但是他總算還有理智,一直忍着。

過了一會兒,這次課的老師宣佈下課。朱賢烶在老師宣佈下課的一剎那就立刻站了起來然後就要離開。他完全不想受這種煎熬了。

不過今日他剛剛出了教室,就聽到有人在叫他:“朱賢烶,我有話和你說。”

朱賢烶當時就身體一震!因爲他聽得出來,這個聲音是允熥的聲音。

‘是要正式宣佈對於我們齊王一脈的人如何處置了嗎?’朱賢烶想着。允熥這些日子一直對於他們沒有什麼動靜,讓他其實也忐忑不已。

‘罷了,早完早了,總比這麼拖着七上八下的要好。’朱賢烶繼續想着。

然後朱賢烶轉過身來,走到允熥的面前躬身行禮說道:“臣弟見過陛下。”

允熥看着在他面前彎着腰待着的朱賢烶,注意到他身子有些顫抖。朱賢烶雖然想着早完早了,但是其實也不甘心失去自己現在的榮華富貴,所以不可避免的還是有些反應的。

允熥開口說道:“朱賢烶吾弟,你已經知道了今日傳來的消息,謝成叛變,山東局勢已經有糜爛的風險了吧。”

朱賢烶聲音不自然的說道:“臣弟知道。”

允熥接着說道:“這樣一來,朝廷必須從京城直隸一帶派兵前往平叛了。”

“而你,朕決定讓你提前正式繼承齊王之位,然後以你爲平叛軍的總統帥,平定山東的叛亂!”

“啊!”朱賢烶驚訝的擡起頭看向允熥,質疑允熥是不是說錯了話的言語幾乎馬上就要脫口而出,不過他殘存的理智阻止了這些話出口。

根據現在朝廷的消息,可是朱賢烶的親爹朱榑在組織造反!然後允熥竟然讓朱賢烶去當統帥平叛!

不僅是朱賢烶非常驚訝,就連在一旁旁觀沒有離開的其它皇族子弟也驚訝不已。

不過如同朱濟燁這樣腦子比較好使的人思索了一下之後就明白了允熥的用意。

這次叛亂其實從物質的角度上講對大明、對允熥的影響不大,朱元璋攢下了那麼一個厚實的家底,今年甚至明年少了山東的錢糧賦稅不算什麼。

但是從軟影響上講影響很大。朱榑叛變,讓大家擔憂分封制的固有缺點不再是什麼毫無根據的事情,而是有實例的了。自從朱榑造反的事情傳來,朝堂之上倒是沒有文官武將說什麼允熥對皇族太苛刻導致了這些的造反這一類的話,但是無數的文官或直接、或間接上奏摺提出了分封制的問題,請求允熥停止分封。

不僅是原來就反對分封的人這樣上奏摺,就是原本保持中立或者表面上支持分封的人也有不少這樣上奏摺。現在朝中除了方孝孺這樣比較堅決支持分封的人以外,其它人都表現出了反對分封的態度。

好在7作爲儒家學者的名望甚高,所以暫時還壓得住陣腳。但是允熥也不能任由這些人說話而無動於衷。他如果繼續沒有什麼表示的話,很可能被文官認爲是默認,只不過是因爲前一陣子的動作而不好馬上改變。

所以允熥如果還堅持分封制,就必須要有所動作讓文官認識到他的態度。但是因此處罰上奏摺的文官卻不是什麼好辦法,所以允熥決定讓朱賢烶掛帥表示自己堅持分封一萬年不動搖。還有什麼能比信任造反的藩王的兒子更能表明自己態度的事情呢。

不過,允熥這個辦法還是有一個小問題。

朱賢烶在驚呆了一陣之後說道:“可是皇兄,現在在帶領造反的人是我的父親,我若是帶兵與他對陣,豈不是不孝?”

允熥笑着說道:“誰說是七叔統兵造反的?可有實證?根據山東地方來的奏報,還沒有見過七叔呢!”

“七叔可是很悍勇的,怎麼可能一直縮在青州呢!”

“可見,這次叛亂必然是底下人挾持七叔造反,七叔本人是不願意造反的,所以被他們挾持軟禁,從而一直不在大軍面前露面。”

允熥並不知道山東地區造反的實情,但是允熥出於自己的政治考量決定不把造反算在朱榑的頭上。這樣一來是可以表示皇族還是親如一家沒有問題,二是讓朱賢烶出兵平叛沒有什麼禮法上的問題,可以說是一箭雙鵰。

第479章 科舉(完)第58章 ……陰謀——插敘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479章 囑咐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476章 修路與提振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600章 三家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81章 下基層下第685章 對蒙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3章 徹底融合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1366章 岱璇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373章 在東平州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174章 文華殿東暖閣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209章 賢才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964章 鋼鐵廠續第1185章 什麼菜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249章 解釋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278章 相第1685章 行刑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1515章 目的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596章 瞭解第1389章 教徒與意外的點評第105章 殉葬番外13:大辯論上第1558章 增兵!第3章 徹底融合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後記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鍾粹夜話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947章 買首飾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95章 新位置第98章 議婚第196章 新問題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508章 幻彩閣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