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

城裡,謝成掛起華北地區的地圖,對着路遠、羅仁和蘇酋等人說道:“現在濟南城已經在我們手中了,下一步就要琢磨進一步的展了。天籟小說”

羅仁說道:“謝將軍,接下來該怎麼辦?”

謝成反問道:“你覺得該如何?”

羅仁思索了片刻,說道:“應該馬上進攻兗州府與東昌府、德州。”

蘇酋這時說道:“爲什麼不先進攻登萊二府,解除後顧之憂?”

羅仁說道:“登萊二府與其它地方所阻隔,並且雖然衛所不少但是有很多是水師,其實沒有多少餘裕進攻青州。登萊二府又人少,所以不必太過注意。”

“但是兗州府等地不同。東昌府西鄰大名府,再往西南就是開封府;德州地接河間府;兗州府南邊就是江淮省,毗鄰直隸。”

“若是朝廷派兵來平叛,朝廷與我們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兵多將廣,若是隻是侷限於一路進兵,山東西南地區地形複雜,大軍未必能施展的開,那麼就難以揮出朝廷兵多的又是了。”

“所以朝廷不可能是隻從南邊一路派兵過來,一定是多路進攻,很可能從西、北、南三面而來,那麼這以上的三個地方就都很重要了。”

謝成說道:“羅仁說的不錯,登萊二府地理位置偏遠,人口又少,奪下那裡,不會增加咱們多少實力,反而因爲那裡三面環海不易攻取而拖延時日,所以不必多注意。”

“而兗州等地的位置更加重要,所以要馬上派兵進攻。尤其是兗州府,從南邊北上山東的必經之路,一定要馬上拿下!”

========================================================

早在八月中旬原齊王三衛的軍隊向東進攻的時候,緊鄰青州府的萊州府就察覺到了有人謀反並且很可能是齊王造反,隨即派出船隻向京城急報。

不過他們的船隻並非是第一個到達京城的。青州之兵襲取穆陵關,雖然因爲守關的人對於他們沒有防備而丟失穆陵關,但是有人趁亂逃出,並且在八月二十三日逃到夏河寨前所。

夏河寨前所迅派出船隻往京城報信,並且在九月初一日到達京城。

接到奏報的人不敢怠慢,馬上將奏報告知允熥。

允熥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目瞪口呆。爲什麼前世的時候允炆廢除齊王朱榑的齊王之位朱榑沒有造反,結果現在竟然造反了呢?

允熥自己想了想,大概是因爲允炆廢除朱榑齊王之位的時候他已經被完全剝奪了權力,所以根本沒有可能造反,未必是他不想造反。

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平定這次造反。

允熥一開始也沒有太過重視,下令加謝成爲平東將軍主持平叛事宜。謝成身爲宿將,山東其它衛所的兵又比齊王三衛要多,應該可以平定叛亂的。

但是之後的結果讓允熥目瞪口呆。九月十六日,從濟南府來的急報,謝成統領的大軍被擊潰!

允熥當時愣了一會兒之後把奏摺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後注意到山東左布政使張沈等人懷疑是謝成叛變了。

允熥同樣很疑惑爲什麼謝成要叛變,但是總算可以解釋爲什麼會打敗仗了。

不過最重要的是,隨着謝成的叛變,山東的局勢必然一片糜爛,在他接到奏摺的時候說不定濟南已經淪陷了。允熥凡事都愛做最壞的準備,雖然表面上一直是不這樣表現。

允熥馬上把在京的曹震、郭英、耿炳文等人都叫了過來,加上本來就在擔任春輔官的張溫,大明開國初年剩下的最有經驗的武將都被叫到了宮裡。

除了在允熥接到奏摺時就已經知道這件事情的張溫,其他三人因爲奏摺是從渡口直接送到允熥這裡的,所以他們還都不知道。

他們聽允熥說了以後也很驚訝,不過馬上就恢復了正常。他們都是經歷過朱文正意圖叛變事情的人,所以可以迅接受。

允熥問道:“你們覺得,若是要平定這次叛亂,需要派出去多少軍隊?”允熥也是不廢話,上來就問重要的問題。

幾人思量了一陣,曹震開口說道:“陛下,是想要最快平定叛亂,還是以最小的代價平定叛亂?”

允熥馬上說道:“山東的百姓多在叛軍手中一天,朕就寢食不安。要最快的平定叛亂!”

允熥既然表明了態度,那麼他們就以允熥的思路開始謀劃了。因爲這次山東謝成叛變,而謝成也是洪武年間留下來的功臣,只不過本事小一些所以功勞也小一些沒有封世侯而已。

所以他們都覺得尷尬,生怕允熥懷疑他們,不好直接說話。只有曹震的二兒子尚了公主所以他可以不必估計那麼多。

所以曹震說道:“陛下,山東諸衛所,不算登萊二府的兵,不算兗州府的魯王三衛,大約有七八萬人。這其中他們連續作戰,傷亡的兵至少有萬人以上,再加上明顯表示出不願意跟從造反被殺死的人,叛軍統帥的兵最多不過六萬人。”

“不過他們都是山東本地的兵,地形熟悉,謝成爲統帥的話也不會輕易露出破綻。”

“所以若是要儘快平定山東的叛軍,從京城一帶調集十五萬大軍,然後徵調山東附近的徐州衛、周王三衛、大名衛等衛所的兵,一共調動二十萬大軍可以。”

“二十萬人。”允熥唸叨了一下,然後堅定地說道:“二十萬就二十萬!現在秋收已經結束了,天氣還不算太冷,可以迅徵集京城附近的衛所作戰。”

然後允熥思量了一下,說道:“曹愛卿,朕就以你爲這支大軍的指揮。”

在場的人張溫等人完全沒有驚訝的神色。既然允熥是追求最快解決,那麼統兵大將一定是他們幾個現在資歷最老的大將。

而在他們其中,誰的本事更高不好說,但是曹震的兒子尚了公主,還是允熥的親妹妹,自然是最值得信任的。

允熥接着說道:“至於其他在你之下的將軍,尤其是先鋒的人選,朕還沒有決斷,讓朕再想一想。”

“另外,曹愛卿,雖然實際由你指揮這支大軍,不過你只能爲副帥,主帥另有其人。不過,朕會囑咐主帥不干涉你的指揮的。”

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516章 稅清氓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38章 戰——兩邊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972章 又畢業一批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587章 恭貢子折第102章 考試第195章 新位置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579章 舅爺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65章 充分準備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1657章 巴布納——圍攻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1510章 審問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1021章 **主義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1680章 崩塌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46章 再至麪館第1266章 想法第246章 接旨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188章 喪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306章 元宵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646章 衛徽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428章 下線遁第646章 衛徽第98章 議婚第1816章 大結局(上)第1525章 見面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648章 糧食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1531章 產業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532章 縣試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373章 在東平州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