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

不過說是允熥攙着老朱,其實老朱的身體很健康,允熥一點兒都不費力。允熥一路上有一搭沒一搭的和老朱閒聊,老朱會講一些朱標小時候的趣事,也講一些允熥小時候的趣事,還有聊聊當年打仗時候的間隙,和部將開玩笑,與謀士打啞謎的事情,就好像你有一個當年打過仗的老解放軍爺爺,在和你聊當年的事情一樣。

後世的允熥(孫林,不知道還有幾個人記得這個名字),爺爺在他出生之前就死了,沒有享受到過這樣的感情,今生之前和老朱的接觸也不多,更沒有這樣單獨相處的時間,所以非常享受這樣的時間。

過了一會兒,到了坤寧宮後面。允熥終於知道這裡有什麼了,是一大片————莊稼地。有的莊稼已經收割了,有的還沒有收割,仍然站立在田地裡。

老朱鬆開允熥的手,走到田地旁,轉身對允熥說道:“還記不記得你七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帶着標兒,還有你的二叔、三叔他們在這裡除草,你和高熾還有濟熺在一邊玩耍,然後踩壞了一片莊稼,惹得標兒要打你的事情?”

允熥仔細回想了一下,完全找不到相關的記憶,但是還是答道:“只記得七歲的時候父親打過我屁股,然後被二叔勸住了的事兒了。”

老朱笑道:“哈哈,塽兒(老二秦王)那是完全事不關己,才能一邊笑着一邊勸阻,棡兒(老三晉王)不也當時追着濟熺要打他屁股,老四當時是不在,要不然高熾也好不了。”

又說笑一會兒,老朱把手一伸,一邊負責看管莊稼的人馬上把禾鐮遞上去,老朱走進田裡,收割起來。允熥見狀,也接過來一把禾鐮學着收割。

允熥完全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雖然有專業人士(太監)不停地指點他,但他還是效率很低,並且不一會兒就累得不行了,畢竟十四周歲的小身子板兒力氣還小。雖想堅持,但是不得不作了沒一會兒就停下在一旁休息。

老朱也只是多做了一炷香的時間就停了。他走到坐在一旁休息的允熥身邊,阻止了允熥想要起身的意圖,也坐到椅子上,對允熥說道:“你們這老十三(代王朱桂,非怡親王胤祥)往下的,和孫子一輩兒的人我都沒有帶你們種過莊稼。以前標兒他們都是跟着我親自種地的。今天帶着你收割莊稼,不是想讓你成爲種地的行家,這一次半次的,也成不了行家;只是想讓你知道種地有多辛苦,吃飯的時候要想着口裡糧食的來之不易。”

允熥也是第一次對於沒有各種農用機械時代的種糧食有多麼不易有了明確的認識,有所觸動。‘老朱因爲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窮人出身,幹過最苦最累的活計的皇帝,纔會那麼憎恨貪官吧。’允熥想着。

他開口說道:“皇爺爺,我知道了。”老朱看着允熥的眼睛,確定他是真的有所觸動,才欣慰地說道:“你真的有所感動就好,不枉我帶你來這裡一趟。”

又休息一會兒,老朱說道:“我本來不欲讓你現在就知道錦衣衛的事兒,但是今天正好碰到了,我也就順勢讓你聽一聽。錦衣衛這種暗地裡的職司,辦起案子來多半會株連無辜,用刑酷厲,所以我在(洪武)二十年把錦衣衛辦案子的差事除去了,只讓他們掌管偵緝、追捕、蒐集證據等。”

對於朱元璋的這個觀點,允熥是比較贊同的。在政治還比較清明的時代,用錦衣衛這種審訊過程完全不在視線範圍之內的機構辦案子確實問題多多,而如果交給三法司這樣公開的機構就好得多。不過,‘之所以之前錦衣衛辦案子株連甚廣難道不是你故意縱容的嗎。’允熥心裡想着。

老朱繼續說道:“而之所以讓錦衣衛監視大臣,是因爲大臣們都不忠心爲國,各有私利,爲防止他們的盤算有損國家,不得不監視他們;正是對於這些臣下的監視,才能現這麼多的貪腐官員,並對他們加以懲處。”

在允熥看來,老朱的這部分觀點有一定道理,畢竟,誰沒有私心呢?老朱這麼防着手下的官員貪腐,不也是因爲這個國家是他的?沒有私心的人才是鳳毛麟角。但是允熥覺得:第一,在封建社會是不可能杜絕貪污**行爲的;第二,也不能用特務監視的方式來反腐。且不說使用大量特務也要花費很多的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難道特務就沒有私心了?就連古代阿蠟泊使用無後的閹割之人當官都杜絕不了私心**,更別說身體正常的特務了。

要防範**行爲還要靠制度。但是大明採用不了從漢到唐的制度。漢代到唐代之所以貪腐行爲很少,主要原因是大多數官員都是世家子弟出身,這些人都是從小就是錦衣玉食的生活,都知道自己只要不是飯桶就有官做,自己的子孫後代只要不是飯桶也有官做,所以不會在當官的時候撈什麼錢;而明代因爲世族被蒙元沉重打擊,很多北方的世族死光光了,南方的世族也損失慘重,同時由於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展,和科舉制的成熟,使得一個家族沒有辦法保證一直當官,只能當庶族地主,所以爲了子孫後代和自己退休以後的生活,在任時拼命撈錢。這也是老朱現一個貪官就殺一個,還是制止不了貪污行爲的原因。而宋代則是處於從世族地主向庶族地主過渡期內,各種貪腐行爲也不少。允熥根據後世的各種方法,已經有了不太成熟的想法,打算在洪武年間過去以後實行。但是也不可能保證沒有貪污**行爲。(本段參考易中天的《品三國》和《品人錄》,是後來整理後的文字版。個人覺得很有道理。)

老朱見到允熥不說話,認爲是他對於自己的說法不太同意。因爲朱標生前就和自己的觀點不一樣。他嘆了口氣,止住了話頭,又說起別的:“寶鈔的事情在我看來已經把什麼都想到了,剩下的就是下頭官員的活幹的怎麼樣了,每天問問做的怎麼樣了就行了,這十天你多用心在軍校上面,好好琢磨怎麼辦纔好。”

允熥同樣覺得寶鈔這裡自己能做的沒什麼了。讓他去處理具體的事情他也搞不好,所以接下來是該去兵部處理軍校的事情了。畢竟,那個也很重要。所以他說道:“是,皇爺爺,從明天起我每天早上去戶部轉轉就到兵部去。”

老朱滿意的點點頭,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隨後老朱想了想,又說道:“你馬上要封爲皇太孫了,再‘我’、‘我’的說話不好,有失你的身份;從明天起,你開始就用‘孤’這個自稱。”

允熥回道:“是,皇爺爺,我”看到老朱眉頭一皺,趕忙改爲“孤記得了。”他覺得很不適應,他‘我’這個自稱用慣了,不習慣別的。並且現代人不管地位如何,自稱都一樣,所以他覺得很彆扭。但是既然老朱下令了,只有遵從。

老朱說道:“在叔叔、兄弟等親人面前,沒有其他外人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我’自稱,但是面對其他人都必須用‘孤’這個自稱。剛纔是爲了讓你記住,才用‘孤’這個詞,以後不必在爺爺面前使用。”允熥點頭答應。

又過了一會兒,就到了酉時二刻(下午6點)。允熥又扶着老朱回到乾清宮,爺孫倆兒又在一起吃了晚飯,允熥纔回文華殿。

回到文華殿,允熥先是休息了一會兒,然後聽王進彙報了今天的情況。見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看了看書,整理了一下今天的思緒,上牀睡覺去也!

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458章 求封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1185章 什麼菜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256章 多疑第1344章 南洋風雨——帶路黨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810章 戰安南——出發前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962章 陳立傑的幻境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315章 齊夜話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1137章 決心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304章 水師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1141章 善後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13章 初到兵部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953章 婚姻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164章 各種事第173章 張彥方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429章 甄選舍人第577章 傳道第479章 科舉(完)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1713章 劍指……第1395章 結果第80章 下基層上第698章 說湘王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595章 應對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469章 攤牌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