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

允熥回到承天門外的時候,時間纔剛到申時;允熥一看雖然天色還早,但是也不想去兵部辦公了。並且之前關於軍校的籌辦事情都已經商量好了,相關課程都已經設置,至於這些課程具體教什麼和由誰教是一體兩面的問題,老朱還沒有考慮好;所以軍校暫時也沒有他的事兒了,他只有衛鎮撫以下等級的武將襲職的事物可以負責了。

而襲職的事情也不着急,不在這一兩天的,允熥表示情緒低落的人不想工作,所以直接回到了文華殿。

在經過文華殿文淵閣的時候,允熥特意看了一眼。現在呂妃和允炆住在裡面,但是他們過不了幾天就會不得不搬出來,那現在呂妃和允炆在想什麼呢?允熥思考。

呂妃現在是在拜佛。明天,她會讓另外一個宮中女官,以被貶斥出宮的方式離開宮中。這代表着毒害允熥的計劃將要正式開始,呂妃的心中也越不安起來,所以他不斷地拜佛。

酉時三刻(下午6點半),呂妃結束了拜佛時間,回到自己的寢宮。她看着周圍的裝飾,‘這一切的一切,自己以後是不是還可以看到,是不是還可以住在這裡,到朱元璋逝世爲止,就看接下來的幾天了。’呂妃想着。

這時,那個明天就要以被貶斥出宮的方式出宮的女官譚氏走進來,對呂妃行禮,跪下說道:“明日奴婢明日即出宮,不知娘娘還有什麼要指點奴婢的?”就是問問還有什麼指示沒有?要不要變卦?

呂妃閉目沉思了一會兒,緩聲說道:“你和先前出宮的尤氏碰面拿到毒藥以後,也要把解藥拿到,並且解藥和毒藥要一併送進宮裡。”

譚氏跪在地上靜靜地聽着,見呂妃不再說話,說道:“娘娘真是菩薩心腸。”

呂妃看她一眼,見她只是低着頭,說道:“你以爲我是顧惜允熥的性命?我是在害怕陛下的雷霆之怒。若是允熥未死,只是殘疾,陛下未必會死命追查到底;但是如果允熥性命不保,陛下一定不會善罷甘休,追查出來的可能更大。別忘了,秦、晉二藩尚在呢。”

譚氏仍不說話,但是她心裡的思緒在翻滾。呂妃的話一聽就是瞎扯出來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允熥一旦出事,不管是身亡還是殘疾,老朱都會雷霆之怒,不查出真正的、或者他認爲真正的幕後主使決不會善罷甘休的。呂妃剛纔的理由只能騙騙自己,其他人誰也騙不過來。

但是譚氏反而感覺鬆了一口氣。跟着一個殺伐果斷的人固然成事的可能大些,但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可能會很大;如果呂妃連自己親自撫育過得允熥都能說殺就殺,那誰能保證自己以後不會被處理掉呢?

呂妃自己也知道她剛纔說的理由站不住腳,連自己都騙不住,所以一時也無話。二人默默地呆了一會兒,呂妃說道:“你下去吧,今天晚上做好準備,明天不要出了紕漏。”

譚氏答了一聲“是”。默默退下。

呂妃又自己呆了一會兒,出去陪允炆吃晚飯。飯桌上,看着允炆那張明明心情不好仍然強打精神的臉,本來有所鬆動,幾乎要叫停下毒行動的呂妃又堅定起來:‘我的兒子是最適合當皇帝的,仁愛敦厚,聰明敏捷,哪一點差了?既然朱元璋你選擇了別人,那我只能自己動手去掉他當皇儲的可能了。’

================================================================

咱們再說回允熥。允熥回到文華殿東暖閣,先是問了問王進、王喜、王恭和王步今天東暖閣有沒有什麼問題,然後重點問了王進呂妃那裡有沒有什麼動靜。當然,結果還是沒有什麼動靜。所以允熥又放鬆了對呂妃的重視,他想想得選擇一個合適的放糧地點,找出從兵部要來的京城地圖攤在桌子上看起來。

京城的構造前文已經說過了,這裡不在重複。戶部找到的原來的城門倉是在北門。北門外因爲是刑部啊、大理寺等公檢法機關的位置,又因爲處決犯人也都是在北邊的太平門外,所以人們普遍不喜歡在這裡居住,城南地區有的街、坊已經滿了,但城北不要說城外的地方了,就是城裡的地方,十停地方能有五停有人住的房子就不錯了;就連軍人都嫌晦氣,城北靠近太平門附近的軍營都是半空的,衛所的指揮使等寧願在西北的軍營擠得難受也不願到這裡。

所以放糧的地點離北門近點兒方便。‘要不就定在北門橋北邊兒,錯開太繁華的地方?那裡附近有軍營,借出一塊地方還是容易的;並且離軍營近些也方便萬一有事調動兵丁。’允熥想着。

基本定下了位置,允熥收起地圖,看了看沙漏,時間剛到酉時初刻多一點(大概下午5點45),打算先看會兒書,過一會兒再吃晚飯。這時,王喜進來通報:“稟殿下,文英郡主來看您來了。”

允熥當然並不奇怪,出書房到會客廳見文英。文英還是那副活潑的樣子,笑眯眯的和允熥行禮。允熥一看到她,心情就不由自主地放鬆下來,也輕鬆地回禮。

二人在客廳閒聊了一些輕鬆的話題,主要是允熥和文英說一些關於宮外的事情。文英今年才十四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非常向往宮外不一樣的風景;但是像允熥這樣的皇子皇孫還有機會出宮轉轉,像文英這樣的皇家的公主啊,郡主啊,縣主什麼的,在成親以前是不可能有機會出宮的。

允熥對於文英她們當然是同情的,但是他也沒辦法。老朱非常注重禮法,不可能同意讓孫女出宮的;等到允熥自己當家做主的時候,估計文英早已經是出嫁了,也不需要他允許出宮了。所以他只能多講講宮外的事情滿足文英的想象。

文英反而沒有允熥這麼多想法,因爲她從小就知道自己出不了宮,也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開心的聽着允熥講宮外的事情。二人說了一會兒,允熥正在給她講城南石城門的街景,就在他口渴了拿起茶杯喝口茶潤潤嗓子的時候,文英突然好像想起了什麼似的,在允熥再次開口說話之前說道:“三哥,你書房裡都有什麼書?我書房裡的書太少了,讓我去你的書房裡拿幾本喜歡的書回去看吧。”

允熥沒有多想,說道:“那有何不可,跟我來。”說着,帶着文英來到了自己的書房。

第102章 考試後記第488章 貢院第93章 講武堂——允熥講話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1664章 巴布納——第一聲大笑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答覆本章說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134章 北平城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805章 臨高韓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872章 繼續議事與南洋諸國的擔憂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565章 道理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1514章 議論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1714章 王妃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1479章 囑咐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135章 宣府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58章 ……陰謀——插敘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1680章 崩塌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691章 猜到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1363章 吃飯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766章 發現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1119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沙使第163章 新人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1036章 決心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129章 過山東答覆本章說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395章 結果第470章 對聯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