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元宵

允熥當然也說道:“張愛卿免禮。”

允熥也大概知道張曉東的三兒子,也是最小的一個兒子今年大概有將近二十歲了,想讓他上講武堂的。不過自己又想了想,後門還是能不開就不開的好,還不如提拔出來做官的長子,所以就沒有提。

然後允熥就讓張曉東下去了。

第二天正月初十,禮部尚書進宮,與允熥商議起了正月十六祭天地的事情,同時也是建業元年的第一次拜祭朱元璋,以及朱家的列祖列宗。

拜祭天地和自己祖宗還有社神與稷神,是獨立國家的國君纔可以辦的,像是允熥冊封的封國國君,雖然也立了社稷,但是不能祭拜天地。只有‘天子’纔可以祭拜天地,你一個封國的國君怎麼可以?所以這非常重要,也正式代表着允熥是皇帝了。

按照古老的規矩,如果還沒有輪到拜祭天地皇帝就去世了或者被廢了,是不算是正式的皇帝的,比如由昌邑王當了皇帝,又從皇帝當了海昏侯的劉賀。也和古代的女子嫁人的時候如果嫁人的時候公婆已經死了,沒有拜祭公婆的墳墓就死了不算是夫家的人,屍體要退回孃家去的是一樣的。

當然現在到了封建時代末期了這些對於皇帝的規矩都不怎麼算數了,後來朱由檢的父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死了不是還是上了正式的廟號?但是祭天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允熥是非常討厭繁瑣的程序的,但是祭天的程序是朱元璋時候結合歷代的祭天程序反覆推敲定下來的,允熥想着反正是最多一年一次,就老實按照程序來了。

不過即使如此,禮部的人也要提前與允熥說好,當日還要由禮部的官員陪着,以防出錯。

允熥什麼意見都沒說,只是聽着,然後拿出《會典》的禮儀部分,把自己要注意的都用筆劃出來,然後就把他們打走了。

聽了一上午的禮儀,聽得允熥頭昏腦漲的,也沒心思幹別的了,就回了坤寧宮。

到了坤寧宮,熙瑤大概是有什麼事情要和允熥說,但是看着允熥好像不是很耐煩的樣子就暫且沒說,直到允熥吃過飯又睡了一個午覺之後熙瑤才找機會對允熥說道:“陛下。”她用的是正式的稱呼。

允熥當然問道:“何事?”

熙瑤說道:“陛下,明日上午我孃家大哥來進宮看我,陛下可有空明日接見我大哥?”他也不想自己的哥哥來回來去跑兩趟的

允熥想了想,覺得明日上午沒什麼事情,就點點頭答應了。

第二天上午允熥自然是接見了薛熙冉。對於薛家人,允熥自然是要提拔的,薛家又不是像常家一樣樹大根深。如果常升、常森兄弟倆都是十分有本事的人的話,估計允熥是絕對不會放心的;當然,若是常家兄弟都和常茂一樣有本事,估計也活不到允熥繼位。常茂不就是在朱標還活着的時候就死了?雖說是事出有因,但是說不準朱元璋就是順水推舟了。

所以允熥好好勉勵了薛熙冉一番,把事情與他說清楚了,又賞賜了不少的東西,然後讓他又去找熙瑤說話。

然後接下來幾天允熥都是與禮部和太常寺的官員商議關於祭天地、祭祖的事情。

=====================================================

正月十五,北平城。

今日是元宵節,京城的允熥正在爲了準備祭天地與祭祖而靜處三日,但是北平的朱棣因爲並未單獨成爲一個封國的國君,不能夠立社稷與宗廟,所以只能在自己的王府中拜祭一下祖宗。

然後朱棣出來與道衍等親信說話,說道:“誰成想鄭賜也被陛下派了差事,我原想着把他叫過來當個長史,以後分封了也有個親信。現在府裡你也知道,多是武人,只有你一個可以商議事情的。但是偏生被陛下要走了。並且是還是去三佛齊爲王相,估計是要不來了。”

道衍說道:“鄭賜雖然出衆,老僧萬不能及,但是世上的牛人也是很多的,也不差這一個。”

“殿下可以在北平布政使司內蒐羅未出仕的人才,北平這麼大的地方,總是有不得意的人才的。不過殿下要快,老僧聽說陛下也要在過完了年事情都處理完了也要搜尋野之遺賢,說不定到時候出衆的人才都去了朝廷那裡。”

朱棣微微嘆了口氣。他雖然現在沒想着造反,但是也琢嚰着自己以後封國了得有幾個人才。

武人不必擔心,朱棣鎮守北平十七年,幾次出塞北打仗,有的是合適的武人,就算燕王三護衛的兵不願意跟着朱棣走,這些朱棣看中的官員肯定願意的。

但是文官就沒法了,朱元璋沒有給兒子們任用文官的權力,所以只能是與在北平當過官的文官接觸。其中大多數要麼死了,要麼在朝廷上當着大官,肯定不願意跟着朱棣白手起家的。可有這麼一個合適的人才,還被允熥給挖走了,手裡有本事的也就是道衍了,還有長史葛誠還算不錯,其他的人都不行。

最後朱棣也只能同意道衍的建議:在北平蒐羅未出仕的人才,作爲人才儲備。

在燕王中衛爲官的孫紹一家也是在過着元宵節。不過過年時一大家族的人聚在一起過年,元宵節就是自己的小家過了,所以孫紹與兒子孫睿、妻子王氏、兒媳譚緯兒在一起過節。

譚緯兒就隨口問道:“公公,這以後燕王殿下要是有了封國,咱們家到底是跟着一起去還是留在北平?”孫紹在知道了譚緯兒的出身之後,稍微和兒子說了說這個兒媳出身不凡,所以譚緯兒能夠光明正大的在家中說這件事情。

孫紹說道:“燕王殿下知道我是那個名牌上的人?怎麼會要我跟着去?”

譚緯兒接着說道:“公公,那邊的叔祖不是挺得燕王殿下的欣賞的嗎?估計叔祖一家會被燕王殿下帶走的吧。那麼咱們家到底是跟着叔祖還是留在北平?”

孫紹想了一下,說道:“不管他,他是他們,咱們是咱們。不過說的也是,咱們是邱褔邱大人提拔起來的,而邱大人又和燕王殿下好,估計會跟着一起去的。”

“不過也說不準。算了,咱們就跟着邱大人吧,邱大人幹啥咱們也幹啥吧。”

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181章 軍與監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1395章 結果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446章 說話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113章 出行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302章 嚮導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664章 巴布納——第一聲大笑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634章 橫濱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1365章 誰決定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1366章 岱璇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548章 高科技產業園區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425章 建業元年的臘月第575章 回 道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269章 驚動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99章 通知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362章 撤退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037章 鐵門關之戰——禮物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1264章 驚險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1003章 在吐魯番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橫濱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1076章 決戰——擋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394章 燕軍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302章 嚮導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81章 安頓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第1390章 蘇州府的行動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