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

之後要考慮的就是‘隨行親王’的選擇和預備的右相人選了。

雖然允熥用了一個很文雅的詞彙:隨行親王,但是對於允熥已經有所瞭解的文武大臣都明白允熥的本意是分封一個親王到三佛齊國。

對於允熥的這個想法,文武官員大多是贊成的,至少是不反對。反正三佛齊國的使者自己說的願意內附,就算是最反對分封的文官在分封已經成爲國策之一的情況下也無法反對。

允熥身邊的人也沒有反對分封的人。現在允熥即位時間還短,朝堂之上還不能完全控制,但是自己身邊還是可以的。

方孝孺說道:“陛下,靖江王封地爲桂林,距離南洋的三佛齊國最近,不如令靖江王隨行。”

允熥搖搖頭說道:“朕對於靖江王另有任用,另選他王吧。”允熥早就已經決定了靖江王的任務,豈會因爲突事件而改變。

既然允熥否決了靖江王,雖然有人對此有些疑慮,不過大多數人開始考慮推薦其他人選。

蹇義說道:“陛下,湘王殿下性嗜學,喜談兵,爲有大才之人,陛下不如以湘王隨行。”

“湘王?”允熥沉吟着。他之前並未考慮湘王,主要是考慮了未就封的沈王朱模與安王朱楹,但是蹇義提起朱柏以後,他覺得朱柏其實也是不錯的。

不過允熥沉思了一會兒之後覺得還是不以朱柏爲三佛齊國的國君了。朱柏崇信道教,還自號紫虛子,而三佛齊國是以佛教爲主的。

在允熥的規劃中,佛教是團結對象,萬一朱柏到任之後推行道教咋辦?總不能再因爲宗教的理由撤了朱柏吧?那樣文武百官都不會接受,並且允熥也有可能留下一個出爾反爾的印象,不好。

所以允熥說道:“不可,朕對於湘王另有大用,再議。”

在場的大臣沉默了一會兒,解縉覺得自己已經猜到了允熥的心思,說道:“陛下,沈王殿下尚未就封,又聰明,不如以沈王殿下隨行。”

允熥說道:“沈王殿下,”然後允熥又考慮了一下,確定自己沒有對於朱模遺漏了考慮的地方,說道:“那就以沈王殿下隨行。”

確定了‘隨行親王’之後,就是預備的右相人選了。對於這個人選,文官們就徹底撒開來推薦自己親近的人了。

這個時候的官員其實不覺得到藩國當左右相是什麼好差事。允熥封出去的地方都不是什麼好地方,條件估計也不怎麼樣,上邊還有國君管着,其實大家不太願意去。

但是當藩國的左右相代表着允熥的信任,並且允熥也曾經或明或暗的表示在藩國爲左右相的人回來之後都會大用,所以允熥身邊的這些人都推薦自己的朋友爲這個官。

至於他們自己,本身就在允熥身邊,若是允熥想讓他們爲藩國之相,也不需舉薦。不過很顯然,現在這些中書舍人中允熥並沒有認爲太合適的人。

不過其實允熥認爲楊士奇是比較合適的,只是楊士奇才剛剛爲官不久,資歷太淺,也沒有什麼經驗,還是在身邊培養一下比較好。

方孝孺說道:“陛下,光祿寺鬍子詔,爲人恭謹明理,又有地方爲官的資歷,可以爲之。”

允熥不置可否,等着下一個人的舉薦。方孝孺推薦的這個人他知道,絕對不符合允熥心中的右相人選的。

解縉說道:“陛下,禮部尚書董倫,才幹卓越,可以爲之。”解縉對於自己唯一的朋友還是很不錯的。

陳性善說道:“陛下,兵部主事陳植,才能練達,又頗爲知兵,可以爲之。”

允熥說了一聲:“陳植,……”然後對方孝孺說道:“方卿,鬍子詔依朕看來雖然爲人通達,但是去南洋之地,恐怕北方之人不服水土,還是留在京城爲官吧。”

允熥用一個這樣的理由否決了鬍子詔之後,又對解縉說道:“董倫才幹卓越,朕還另有大用。”開玩笑,你解縉只有這一個好朋友,把他派到了外地,你被彈劾了連一個幫手都沒有,允熥總不能次次都親自上陣吧。

然後允熥沉吟片刻,還是覺得陳植沒有地方官的經驗,不太合適,所以否決了這個舉薦的人選。

又沉默了片刻,齊泰說道:“陛下,不如以安東衛知事鄭賜爲之如何?”

“鄭賜與臣一樣,爲洪武十八年進士,授監察御史。先帝曾讓鄭賜去龍江編次流放之人行伍,多所全活。”

“然後升遷爲湖廣佈政司參議,興利除弊,苗民多畏之。然後遷北平參議,燕王殿下屢屢稱讚。後來受到牽連貶鏑安東。”

“就在上個月,燕王殿下與楚王殿下先後請以鄭賜爲王府長史,陛下還沒有答覆。”

“鄭賜,”齊泰這麼一說,允熥也想起來有這麼一個人了。雖然鄭賜不像是齊泰等人一樣,受到朱元璋的稱讚,但是鄭賜基本上每一個職位的事情都完成的極好,每一個經歷過的上司都對鄭賜讚不絕口。

並且鄭賜當了很久的地方官,當官的地方夷人也都不少,對於處理與夷人有關的事情經驗豐富,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所以允熥說道:“鄭賜此人朕也知道,善於撫慰夷人,通達權變,是一個合適的人選。就以鄭賜爲沈王府長史。”

此時還沒有正式封親王爲三佛齊國的國君,也不好直接冊封,所以花英與鄭賜都是以王府長史的名義暫時歸屬沈王。

人選已經確定,允熥馬上下令傳旨:‘命廣東都司廣州右衛指揮同知花英、安東衛知事鄭賜、金山衛指揮使張小東自旨到之日起馬上進京,不得有誤。’

事情決定了以後的允熥頓時放鬆了許多,心想:“這羣策羣力果然是效率高度快,才半天都已經決定完畢了。要是我自己考慮,光是左右王相的人選就得考慮好多天。”

事情已經有所決定,允熥因爲現在還是過年的時候,也不好留他們在宮中一直工作,就讓他們下去了。

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720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江州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766章 發現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1138章 陳立傑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第621章 艱難的訓練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26章 內宮之患第1267章 七月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98章 議婚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79章 下鄉進村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953章 婚姻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65章 充分準備第637章 相模國第415章 降與死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1021章 **主義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168章 海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06章 婚禮第740章 忘記的事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726章 帖木兒的反應——安卡拉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531章 產業第280章 心得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175章 上滬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584章 奴僕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761章 三元宮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