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嚮導

文垣見父母沒有把自己抱起來的想法,於是也就在地上爬,敏兒與思齊在一旁也玩着。

對於熙瑤來說,這就是一家人在一起最好的場景了,淡淡的笑着在一旁,看着這溫馨的場景。當然對於允熥來說他的一家人是包括抱琴與文垚的。

允熥陪着兒子玩了會兒,想起了什麼,稍微避開幾個孩子對熙瑤說道:“對了,大舅哥過年回來了嗎?”

熙瑤說道:“妾的兄長請了假,從揚州回來過年了。妾還想和陛下請求,讓過幾天我見一見我哥哥。十五日哥哥就要去揚州了。”

允熥說道:“那當然可以。既然你要見見大舅哥,那你就和他說了,我年後恐怕會派他差事,讓他有個心理準備,並且在十五以前來面見我。”

然後允熥又補充道:“這次的差事估計是時候不短,讓他有個心理準備。”允熥還是習慣在派自家親戚差事的時候提前說一聲。

熙瑤也不問要派什麼差事,答應着。

外戚當然是不坐大爲好,要不爲什麼朱元璋給朱標選定的太子妃都是當時已經死掉了的常遇春的女兒呢。但是薛家現在不要說作大,就是一般的世襲的二代爵爺家裡都比薛家勢力大得多。所以作爲允熥還比較信任的岳父家,允熥一直在努力培養薛家的人。

這就是不對勳貴進行大規模清洗的問題了。不對勳貴進行清洗,軍中勢力盤根錯節,小仗還好說,大仗只能使用功臣宿將爲主帥,要不然各支軍隊不服氣也不聽話的,尤其是允熥這樣的二代君主。

幸虧對於滿者伯夷國的戰爭,幾位大將認真的瞭解了滿者伯夷國的情況以後,認爲對於滿者伯夷國的戰爭不用出動大軍,水師動用一個衛,6師動用兩個衛就足夠了,要不然其中的人事關係就夠允熥頭疼了。

但是清洗勳貴,必然導致大將人才出現斷層,平安等人雖然也還算有本事,但是也差得遠,最後讓朱棣等王爺成爲了最能打仗的人。

第二日允熥還是無事,初三在宮中又閒了一天。當然,允熥想起了朱元璋還在的時候每年過年宮裡都是十分熱鬧的,所以把允炆等幾個親兄弟叫進宮來一起吃了頓飯。

初四,允熥本來正在逗孩子玩兒。這個年代也沒有那麼多的娛樂項目,或者說很多娛樂項目允熥作爲皇帝都不能玩,要不然一定有言官進諫的,所以允熥在家待着沒有工作倍感無聊。所以他只能與孩子一起玩了,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允熥現在無比懷念前世的各種遊戲,尤其是允熥最喜歡玩的《三國志》系列,《鋼鐵雄心》系列,《使命召喚》系列,《文明》系列。這都是玩了好多年都沒有膩的,現在給他任意一款遊戲他打一個月都肯定不帶厭倦的。

就算沒有遊戲,來一個電視劇也成啊!允熥都想弄一個話劇了。只不過因爲朱元璋才駕崩不到一年,允熥爲了表現自己的孝順,過年連戲曲都沒有弄,所以也不好鼓搗話劇。但是允熥已經決定等到自己把孝期規定爲一年以後就鼓搗話劇,看着解悶用。

允熥正在設想着,這時王喜急匆匆的走進來,對於允熥說道:“陛下,上滬市舶司急報!”

熙瑤連忙抱着文垣、拉着敏兒與思齊起開了。

允熥接過奏摺,打開來看起來。原來是關於李繼遷這夥兒海盜如何處理的摺子送到了京城。

上滬的兩位當家人意見不統一,請允熥下旨決定如何處置這夥兒海盜。

允熥馬上站了起來。他細細的看着摺子,摺子上說李繼遷是張士誠的舊部,從三十多年以前就在海上漂泊,當然那個時候的主事之人不是李繼遷,是他父親,但是也是從小漂泊的。

若是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如果僅僅是這樣,允熥秉承着一貫對於人口的重視,既然他們是被抓到了而不是主動投誠,那麼統統流放到內6地方,比如雲南去就可以了,只是注意把頭目與下邊的普通成員分開就好。

但是允熥注意到了奏摺上說:‘……臣細細詢問,得知他們曾先後到過梭羅州(今加裡曼丹島)、呂宋、滿剌加等地爲海盜,後來定在琉球一帶,……’

引起允熥重視的就是他們去過呂宋、梭羅州、滿剌加等地了。要說朱元璋對於大明的水師的處理也是很奇怪,大明的水師基本只作爲近海防禦所用,根本不跑遠海,基本上平時最遠的道兒就是護送運糧食的船到山東、北平、遼西、遼東等地。

這樣根本沒有必要造一堆大船。但是朱元璋偏偏造了一堆大船,大型戰艦和可以改爲大型戰艦的運輸船一千多艘,中小戰艦一千多艘,再加上輔助作戰船隻,總共有三千七百多艘船,這麼多船都可以稱霸太平洋和印度洋了。大西洋不好說,因爲允熥不清楚這個時候的歐洲人軍艦規模如何,並且聽說這個時候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水師很強,但是基本上也不可能過大明。

所以允熥覺得朱元璋很浪費,按說這麼節儉的人不至於這麼浪費,難道是覺得只有這麼多的船才能平定東海與南海?

朱元璋怎麼想的允熥也沒法去問他了,不過這樣也讓允熥在海上可以直接進行擴張,不必擔心沒有船隻。

但是因爲大明的水師基本上沒有出過遠海的緣故,允熥一直擔心他們在征討滿者伯夷國的時候在海上迷路。雖說大明的水師能夠測量緯度,但是在海上很難測量經度。並且即使能測量經度,他們也不知道滿者伯夷國和三佛齊的經緯度,無法憑藉着這個去三佛齊國。

這樣的話一個嚮導的作用就很大了。但是施進卿一行人雖然是從三佛齊國過來的,但是三佛齊國小國一個,哪裡知道這些,對於航海一點科學的認識都沒有,當初他們能夠從廣東到三佛齊國就是憑藉着老船工的經驗,他自己是不懂的,這次坐船又是從宋卡過來的,對於呂宋、梭羅州一帶的海況更加不知道了。

第813章 探望第691章 猜到第367章 濟南城中的官員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1469章 攤牌第1226章 來京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1章 文官反撲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1686章 總督府第1020章 救援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980章 唱戲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81章 下基層下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1136章 上陣第488章 貢院第1714章 王妃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72章 投奔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151章 會見前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280章 心得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354章 前夜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1525章 見面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389章 教徒與意外的點評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1816章 大結局(上)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襲爵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1418章 蕭卓說第761章 三元宮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160章 祖陵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557章 我來也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412章 合圍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86章 故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435章 還有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後記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560章 杭州事第595章 應對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299章 簡化字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512章 供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