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命婦

解縉的表現以及大家對於解縉表現的反應坐在御座上的允熥都看得很清楚。

解縉這樣的性格要是當一個衙門的主官,那麼這個衙門一定會是三天兩頭把官司打到允熥面前,最後逼得允熥撤掉解縉或者撤掉除了解縉以外的大多數官員。

不過這樣的人用起來也放心,放在身邊當個顧問也不用太擔心他會泄露機密。

解縉吟第一詩的時候,因爲他說的那句話太膈應人了,雖然不針對允熥,但是允熥爲了照顧大多數文官的情緒就沒有出言稱讚。不過解縉又即興作了四十六字令之後,允熥就出言稱讚道:“解愛卿不愧是以捷才著稱,在寫作詩詞方面,朕也是遠遠不及的。”

允熥現在也算是有名的詩人,所以他說這個話也是在稱讚解縉。

解縉雖然情商不高,也知道君王稱讚的時候得謙遜一下的,所以說道:“陛下詩才之高直追魏武,豈是臣所能及得!”

謝完了允熥的稱讚,解縉本來是還想接着說話的,但是坐在他身邊的董倫死命的拉住他讓他坐下。解縉還很是信任自己的這個爲數不多的朋友,所以告了個罪也就坐下了。

解縉這幾珠玉在前,也沒有哪個官員想獻醜了;倒是朱楹,站起來又吟誦了一詩,允熥覺得還不錯誇讚了幾句。之後文武百官,尤其是不懂詩的武官聽到允熥誇讚朱楹,也不停的誇讚他。

然後同樣是沒到亥時就結束了羣臣大宴。不過這個羣臣宴結束的早已經是慣例了,看來朱元璋其實也不太願意陪着大臣吃着半涼的飯菜,只不過是歷朝歷代都有所以纔不得不在正旦這一天宴請羣臣。

允熥返回乾清宮,留守的小宦官在允熥換衣服的時候說道:“陛下,坤寧宮那裡還沒有散呢。”熙瑤是在坤寧宮宴請命婦。

允熥有些驚訝的說道:“哦,還沒有結束?”往年郭寧妃主持的時候一般都是在奉天殿的大宴結束以前就結束了啊,今年這是怎麼回事?

允熥在乾清宮等了一會兒,小宦官回報道:“陛下,命婦宴已經結束了。”

允熥馬上站起來說道:“那我趕快過去!”

那名小宦官馬上說道:“陛下,命婦們都還在坤寧宮沒有出宮呢,陛下還是再等一會兒。”

允熥於是又坐下等了一會兒,然後帶着隨行的宦官前往坤寧宮。

允熥到的時候,絕大多數命婦都已經走了,只剩下幾個人還沒有走。

允熥認出了舅舅常升的妻子胡氏和常繼宗的妻子李彤,藍珍的妻子陳氏和一個允熥有模模糊糊印象的女人,還有就是李景隆妻子袁氏也在。

她們見到允熥都馬上行禮。熙瑤沒用允熥打眼色都趕忙扶起了胡氏,其它的人允熥也讓她們起來了。

看起來,她們好像是都在和熙瑤說着什麼,但是既然允熥已經過來了,那麼她們只能不得不走了。

她們剛走,熙瑤就累得要跌到在地,一旁的女官馬上扶着她坐到椅子上。允熥也坐到一邊,關切的問道:“怎麼了?要不要看太醫?”

熙瑤說道:“沒什麼,就是招待這些命婦有些疲勞。”

允熥說道:“很難對付嗎?”

熙瑤揮手讓身邊的宮女退下,然後說道:“大概是今年是我第一次主持命婦宴,平時外命婦也基本上見不到我,她們都在不停的與我說話。”

“她們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要仔細思量,防止說錯了話。”

允熥說道:“她們只是臣子,而你是君,若是不想說話,那麼不說她們也不敢怎麼樣。以後不要這樣累着自己。”

熙瑤說道:“妾知道了。不過幾位勳爵夫人的話還是得回答的。”

等着熙瑤好一些了,允熥讓宮女扶着她回到寢殿,他又哄了熙瑤一會兒,看熙瑤基本上恢復過來了,又問道:“今日那幾個人留下都說了什麼?尤其是二舅母,她有什麼可說的?”

允熥最奇怪的就是常升的妻子胡氏了。按說以允熥與常家的關係,要是她們有事相求,讓常升進宮來求允熥不就完了,讓胡氏說什麼?

熙瑤說道:“二舅母倒沒有說什麼要緊的事情,主要是聊天,就是最後說了想讓妾與夫君說說,給大表哥一個世襲的職位。”

允熥疑惑地問道:“她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請求?要是舅舅覺得繼宗位置低了,和我說就好了。”

熙瑤說道:“一開始妾也是不得其解。後來看到侍立在一旁的大表嫂(李彤)的表情,妾大概明白了。”

“祁陽武靖王(李文忠)故去以後,皇爺爺追封他爲郡王,又下旨加封了祁陽武靖王的女兒爲縣主,所以現在大表嫂是縣主,品級爲二品,而現在大表哥是指揮僉事,是正四品,所以二舅母覺得有些低了。”

“不過二舅舅應該是不以爲然的,二舅母就求到我這裡來,希望給大表哥一個世襲的虛職,好與表嫂相匹配。”

允熥聽了這話,笑道:“哎呀真是,這二舅母。”

然後端正了態度對熙瑤說道:“等二舅母再問了,你就說我說的,世襲的職位是國之重器,不可輕授。況且大表哥是鄭國公的繼承人,豈需要世襲的職位!”

熙瑤點頭。

允熥又問道:“那個站在陳氏身邊的女子是誰,是藍家的人嗎?”他沒有說自己好像是見過的。

熙瑤說道:“那是藍珍的表妹林氏,嫁給了顧成的長子顧統,父親也是五軍都督府裡的都督僉事,叫做林海。”

允熥這纔想起來,這就是自己見過兩次的那個姓林的女子嘛!自己之所以記得,還是因爲這人長得像八七版紅樓夢演林黛玉的演員,正好她父親又叫做林海,所以記住了。只不過因爲過去的時間太長了,所以記不清了。

原來她已經嫁人了。不過也對,都也得有十七八歲了,也該嫁人了。

允熥倒是沒有什麼惆悵的心情,陳曉旭的長相不是允熥喜歡的類型。

允熥又問道:“那李景隆的妻子袁氏留下幹嘛?”

熙瑤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即使是陛下不問,妾明日也會與陛下說的。”

“李景隆的長子李朝陽也年歲不小了,該成親了。自從我當了太孫妃已來,孃家家族的族人又有來到京城投奔的。其中有一人,名叫薛齊,是我的族叔,本事不錯,補進了府軍前衛,現在當着指揮僉事,這事情陛下也是知道的。”

允熥點點頭。皇后孃家的事情他當然是很關注的,就像他會讓人盯着母親孃家常家的事情一樣。

熙瑤接着說道:“我這族叔有一個女兒,今年也十六歲了,我也見過,是一個很聰明的女子。現在袁氏想爲自己的長子求娶我這個妹妹。”

允熥頓時有些驚訝,他猜測了可能是這樣的展開,但是又覺得李景隆好歹是有腦子的,不至於辦這樣的事情吧。把李彤嫁給常繼宗也就罷了,畢竟鄭國公府與曹國公府門當戶對;但是雖然自己繼位已來,還有朱元璋還活着的時候提拔薛寧,但是還是遠遠比不上李家的。

當然作爲當朝皇后的孃家不能用一般的地位來考慮,但是孃家的族人,又不是與國丈薛寧很近的人家,大明對於後宮干政也是限制的比較嚴的,沒什麼大用吧。

允熥吃驚了一會兒,然後說道:“你告訴你這個族叔,朕不同意這門婚事,讓他回絕。”不管李景隆是怎麼想的,直接回絕了事。

然後又對熙瑤說道:“如果袁氏還來說這件事,你就與她說,朕對於曹國公的本事是看在眼裡的,必然會大用。”

允熥確實是有使用李景隆的想法,到不全是在忽悠他們。當然,如果李景隆還抱着領兵出去打仗的幻想,允熥一定告訴他:別做夢了!

允熥自覺已經沒什麼要問的了,又因爲天色已經晚了,問了一下敏兒、思齊和文垣睡着了沒有,就拉着熙瑤睡覺了。

允熥是馬上睡着了,但是躺在牀上的熙瑤卻並未馬上睡着。今日留下來的五名命婦允熥問道了三人,但是熙瑤最爲關注的卻是允熥並未問到的一人,常繼宗的妻子,當塗縣主李彤。

熙瑤在與其他人說話的時候,偶爾會感覺有人在用打量的目光盯着自己。然後她看向那個方向,總是見到李彤在那個方向。

熙瑤當然知道李彤。李彤可是整個京城官員女兒中最讓人羨慕的:自己是縣主,受到朱元璋的寵愛,就是朱元璋的親孫女也有嫉妒李彤的。

然後李彤又嫁給了門當戶對的常家的長子,未來的鄭國公常繼宗,然後一舉得男,丈夫又貼心,至今並未有什麼侍妾,基本上在大家的心目當中是完美的人生。

不過熙瑤知道朱元璋曾經考慮過是不是要以李彤爲太孫妃,後來才放棄的。這件事宮外雖然幾乎沒有人知道,但是宮裡不少在朱元璋身邊服侍過的下人都知道,熙瑤也是進宮後從下人口中知道的。

‘所以,’熙瑤想着:‘李彤是在打量我是不是一個適合的皇后?’她不太確定。

‘當然,也有可能是別人,並非是她。’熙瑤又想。

之後考慮來考慮去的熙瑤撐不住了,還沒有考慮出結果就睡着了。

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12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跪第561章 鬆綁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101章 玻璃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805章 臨高韓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143章 懸賞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81章 下基層下第1538章 求娶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529章 喜脈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1226章 來京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446章 說話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258章 車軌第353章 徐南青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297章 殿頭殿尾周農中間第311章 楊栽第12章 兩個爆點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1378章 禮物第1395章 結果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1471章 打臉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076章 決戰——擋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鍾粹夜話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849章 僞軍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503章 公佈改革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470章 對聯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