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正名

秦鬆以極高的效率找到了符合允熥要求的幾家飯館,或者說是一些合適的廚師。其中有一名本身就是錦衣衛的暗探出身,在錦衣衛被朱元璋冷藏的時候專心當自己的廚子,現在被秦鬆掘出來相當於繼續當暗探。

允熥下令使用抽號的方式來分配公租房,這樣最公平,並且因爲本來公租房就按照品級區分了區域,所以也不至於有人有什麼不忿。當然,四五品的公租房是比六七品的要好一些的,六七品的比**品的要好一些。

之後另外一個引爆文官文官們情緒的事情生了,那就是《太祖實錄》。

對於《太祖實錄》中對於朱元璋的美化行爲,因爲這是人之常情,並且允熥美化的也不太嚴重,所以文官們都選擇忽略了;但是允熥早在剛剛編纂《太祖實錄》的時候,那時候的實際主持者還是陳性善,就已經確定的對於朱元璋的幾句評語引起了文官的反感。

就是那段:“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三皇以後未之有也!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

“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至於雅尚志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爲漢、唐、宋諸君所未及也!又有何人可比載。”

這一段大概就是後來滿清編纂的《明史》對於朱元璋的評語。前世允熥看了《明史》之後把朱元璋的評語與朱棣評語的頭幾句,就是‘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這幾句給背下來了。

允熥刪去了朱元璋評語中的惡評,又稍微進行了改變,形成了現在對於朱元璋的評語。

而引起文官集體反彈的就是這幾句他改的評語:‘三皇以後未之有也!’、‘爲漢、唐、宋諸君所未及也!又有何人可比載’。

文官們普遍認爲這幾句稱讚的太過了,所以紛紛上摺子彈劾解縉拍馬屁太過了。雖然他們話不是這樣說的,但是就是這個意思。

其實文官們何嘗不知道,就算這幾句話不是允熥說的,也是在他的授意下解縉寫上去的,總之與允熥脫離不了關係。

但是既然允熥不在明面上,那麼就不能向允熥進諫,只能彈劾解縉。並且彈劾解縉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避免與皇帝直接衝突,讓允熥不至於撕破臉堅持到底。

但是他們的苦心允熥是理解不了的,並且即使理解的了也不會接受。他已經決定‘不要臉’到底了,所以所有的此類摺子留中不,該幹嘛幹嘛。

並且允熥還有一個想法:他們這樣彈劾,恐怕還有因爲前幾天允熥落劉榮節有些嚴厲的緣故。文官們覺得允熥的做法不恰當。

但是因爲劉榮節確實是做錯了,所以文官們有不能在那件事情上反覆糾纏,於是他們找了另外一個目標進行攻擊,企圖逼迫允熥讓步而擴大文官集團的權利,或者求一個自己的名聲。

所以允熥更不會讓步了。

允熥也不是什麼都不做,也做了些對於文官們彈劾內容的反擊。比如,‘三皇以後未之有也’這句話澄清爲指的是朱元璋是三皇之後唯一貧民出身的皇帝,就連劉邦也是亭長出身,後來還被義帝熊心加封爲漢王,然後才當的皇帝;而本朝太祖是直接從貧民到皇帝,所以說‘三皇以後未之有也’。

而‘爲漢、唐、宋諸君所未及也’這句話也澄清爲指的把蒙古人趕出中原這件事。漢代雖然把匈奴人打的很慘,但是匈奴當時並未佔領中原;唐帝國直接是漢人與鮮卑人融合之後的國家;宋代更是對外進攻戰爭在宋太宗之後就很少贏了。所以從這一點上說朱元璋‘爲漢、唐、宋諸君所未及也’也不算錯誤。

所以最後的爭論焦點就是‘又有何人可比載’這句話。雖然當時沒有標點符號,但是這幾個字與前後的話都不搭,就是單獨的一個句子,意思很明確,也沒什麼可辯駁的。

這句話就是最擁護允熥或者朱元璋的人也不敢堅持一定是對的,畢竟古往今來的皇帝太多了,就算單單拿出某一項功績人家比不上朱元璋,但是情況不同,能說道的太多了。

允熥倒是準備了一些話,但是那些話不適合傳小道消息,就一直沒說。

允熥這裡不表態,文官中終於有人坐不住了。一日的早朝,還在幹着御史的巨敬進言道:“陛下,前些日子,臣等上書彈劾解縉,陛下可曾受到?”

允熥暗自說道:‘來了!’然後說道:“朕是收到了,不過朝廷上政務繁忙,朕也並未細看,巨御史與朕說說。”

熟悉允熥的人都知道,允熥是來者不善的。因爲一般允熥都是稱呼爲‘卿’,‘愛卿’,這次直接稱呼官名,不是什麼好事。

不過巨敬卻沒有注意,把事情說了一遍,最後說道:“陛下,雖然本朝太祖解民於倒懸,功高蓋世,但是這一句話也是讚揚太過了。陛下應當刪除此句話,並且呵斥解中書。”

允熥把眼睛眯了起來,不過又很快睜大眼睛。他說道:“既然巨御史認爲這句話不妥,那就是認爲我中華還有皇帝的功績在太祖皇帝之上了。那麼請巨御史說出你認爲功績在太祖皇帝之上的皇帝來。也讓在場的大臣評判評判。”

允熥這句話一出,巨敬就不知道說什麼了。這種話題一向是放空炮,反正也沒有皇帝敢說自己是有史以來的第一。

但是現在偏偏出了允熥這樣的皇帝了。並且若是允熥給自己爭那就好辦了,史書之上允熥一個壞名聲是跑不掉了;但是允熥現在是給太祖皇帝在爭,這是孝順的行爲,就算文官們不以爲然,並且最後把允熥駁倒了,也不能說允熥怎麼不好。

不過巨敬畢竟是嘴炮放過多次的人了,也反應過來,說道:“上古之炎黃二帝,擊敗蚩尤,並且啓我漢人於矇昧之中,無人能比。”

巨敬何嘗不知,他直接舉例子是大大得罪了允熥,也違反了文官們的慣例;但是此時的局勢已經不由他掌控了,如是退下,鬼知道他會受到怎樣的處罰,所以只能頂着了。

允熥說道:“自夏啓已來,纔算開創了王朝,在此之前的炎黃二帝,不算是帝王之人。雖然太祖皇帝難以望炎黃二帝之項背,但是不算作今日話題之範圍。”

允熥主動承認朱元璋比不過炎黃二帝,算是退了一步,但是仍然表示朱元璋比從夏啓開始的歷代君王都要強。

巨敬又開始思考,然後說道:“周武王推翻商紂王之暴政,解民於水火,又得天下諸侯擁護,納菏北爲國土,可比與太祖皇帝。”

允熥說道:“周武王雖然功高,但是若無周文王苦心經營,豈會有武王的功績?而太祖皇帝白手起家,立下如此功勳。所以周文王、周武王二者合一可與太祖皇帝相比,單單一位比不了!”

巨敬又沉默片刻,說道:“漢高舉義兵反抗暴秦,又先攻入咸陽滅亡秦國。之後又破滅西楚,統一天下,靖清環宇,可與太祖皇帝相比。”

允熥馬上說道:“雖然漢高亦是功高,但是與匈奴白登山之戰戰敗,此後又接連和親;而本朝太祖破滅蒙元,直驅趕到大漠之北,又在漢高之上了。”

巨敬又列舉了幾位大家公認的明君,比如漢光武、唐太宗、宋太祖,都被允熥一一找到漏洞駁回。

允熥看着巨敬是有些詞窮了,決定結束這場辯論,說道:“既然你無話可說,那麼就是證明沒有皇帝能與太祖皇帝相比,那麼那句話放在上邊又有何不妥?”

“所以此事不必在與朕分說,更不必上摺子,退朝!”說完了,允熥走了。沒有處分巨敬。

文官們在退朝之後也紛紛議論。確實,真要是挑出來某一個皇帝,單**績沒有能顯著在朱元璋之上的;並且允熥從一開始就限制了話題,只能比較功績,所以朱元璋做的那些不太好的事情,就不能拿出來說了,這也是文官無話可說的原因之一。

而如果走另一條路子,就是降低朱元璋的功績,先不說允熥會不會飆,僅僅是從他們自身的情況,他們也不願意。

蒙元政權必須是邪惡的,因爲蒙元時期漢人文人想做官很難,並且基本上當不了大官,在蒙元時期還有‘十儒九丐’的說法。這觸犯了文官的集體利益,所以蒙元政權必須是邪惡的。

所以朱元璋趕走蒙古人就一定是一件大功績,所以朱元璋的功績無法降低,所以他們無法駁倒允熥。

聚集在一起的文官們討論了一會兒,還是隻能放棄了,誰讓允熥直接讓舉例子呢?並且爲了這樣的事情嚴重違逆允熥不值得。

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第1511章 驚訝的敏兒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1374章 日心說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1673章 三日後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275章 三人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1419章 加封與解釋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947章 買首飾第765章 做夢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492章 閱卷第601章 競買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025章 卡拉維約東遊記(一)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184章 醒來第195章 新位置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137章 戰——初戰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812章 四王第1472章 類比第396章 濟、青第720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江州第1271章 教子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851章 忘了第268章 生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1472章 類比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1374章 日心說第1313章 準備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931章 客棧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第907章 意圖不明的人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633章 出門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164章 各種事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251章 讀書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870章 同樣的過年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417章 前世第217章 爲何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