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從頭到尾

昀英說道:“怎麼可能!褒兒只是小名兒,大名還沒有起呢。”

允熥這時說道:“既然如此,朕給他起名吧。”

昀英說道:“那我們自然是願意的。”

其實是昀英故意不起名留着給允熥起名的。現在允熥自從當了皇太孫之後也六年多了,他的一些脾氣秉性大家也都摸清了,包括對於親人很有感情、對下寬厚但是對生錯誤要求嚴苛等,其中也就包括了允熥和朱元璋一樣的一點:愛給別人起名。

所以昀英故意留着大名不起,好讓允熥來起名字。

不過此時允熥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脾氣秉性已經被人們摸透了。幸虧不是施政方略被摸透了,要不然就危險了。

允熥想了一會兒,說道:“曹家這一代的排行是‘慨’字,曹行長子就叫做曹慨礎。既然這樣,他就叫做曹慨瓊!”

不管名字好不好聽,或者說有些人根本沒有分辨名字好不好聽,曹徹馬上說道:“陛下起得好名字。以後,他就叫做慨瓊了。臣代兒子謝陛下賜名。”說着,他彎腰行禮。

允熥馬上說道:“不過是起個名字而已,又是給朕的外甥,何必行此大禮。”允熥着重強調了‘朕的外甥’這四個字。

昀英趕忙說道:“那妹妹多謝皇兄賜名了。”

又說了一會兒話,昀英與曹徹帶着孩子告辭離去。然後楊峰與宋亮二人走進來輕聲與允熥說道:“陛下,上個月陛下不是讓那些‘作家’再寫信找來更多的人嘛?有幾人已經到了,陛下是像上次一樣等人到齊了再一起見一面,還是現在就去見一面?”

允熥問道:“先來的這幾人,朕吩咐他們寫的本子,他們可寫了多少了?”

宋亮答道:“稟陛下,有人寫了幾個取自《大誥》中的案子的本子,已經找了戲班子來排了。……”

允熥驚喜的說道:“現在就寫完了幾個了?”

宋亮答道:“回稟陛下,這個本子好寫,不過是一個案子,也沒有幾折,他們都說容易得很。”

“受到陛下的這個啓,有幾位老先生寫了幾個表現蒙人殘暴的摺子戲,也就是一個個小故事,都是寫的前元時候的蒙古人如何欺負漢人,然後朝廷也不管,最後漢人豪傑出來殺死蒙人爲民報仇,或者被欺負的漢人之後苦練武藝報仇雪恨的事情。”

“這些戲也找班子排了。”

允熥問道:“寫的怎麼樣?你有看過沒有?”

宋亮說道:“前幾個取自《大誥》中的案子的戲沒看過,倒是這些寫蒙人殘暴的戲看了幾個。”

“還真是,這幾個老先生不愧是寫了一輩子戲本子的,故事非常感人,我當時恨不得就衝上臺去殺了演蒙古人的戲子。”

允熥說道:“那就好。你們看着都這樣好,那普通百姓也大概會認爲好。那朕就放心了。”

宋亮又說道:“只是這《英烈傳》,因爲故事很長,又有好幾位‘作家’爭着要寫,弄得他們經常爭吵。臣也不敢決斷,最後數位‘作家’都動筆寫了。”

允熥說道:“那沒什麼。你回去告訴這幾位都寫了《英烈傳》的人,等把大明北逐躂擄的這一段寫完了,大概就是到大明洪武三年前後的時候,告知於你。朕要親自審閱手稿。”

宋亮說道:“臣知道了。”

允熥又說道:“至於見他們的事情,等到這一批人都到了之後,朕再見吧,就不一次一次的見了。”

宋亮應諾。然後楊峰又說了一件事情,二人一起退下。

等他們退下了,昀蘭說道:“皇兄還有事,那我們也退下吧。”

允熥馬上說道:“你們不忙退下。”

然後他接着說道:“昀芷,你可和你的兩位姐姐說了可以去皇家學堂讀書的事情?昀蘭,昀蘊,你們兩個昨日可”

昀芷馬上說道:“三哥,我可是說了,不信你問二姐和三姐。”

昀蘭回頭看了一眼,然後說道:“皇兄,四妹妹確實與我們說了。”

允熥問道:“那你們爲何不去讀書呢?我之前也聽你們抱怨過不能讀書的事情。”

昀蘭說道:“皇家學堂是給王爺們預備的,我們去不好。”昀蘊也說道:“是的,皇兄,我們夾在他們中間讀書,感覺十分不自在。”

允熥又勸了幾句,昀芷也勸說,但是昀蘭和昀蘊就是不願意去。

允熥嘆了口氣。她們自己不願意去,那他可就沒辦法了。那接下來,還是隻能只有昀芷一人在皇家學堂蹭課了。

這下弄得允熥也沒心情繼續與她們說話了,正打算讓她們也回去,這時昀芷說道:“皇兄,你是在給我們找先生吧。”

允熥答道:“是啊。已經基本找好了,就等着把人帶到京城了。”

昀芷說道:“皇兄,你把幾位叔叔的女兒也接到京城吧,與我們一起讀書。”

“之前皇爺爺葬禮的時候,我和這些姐姐妹妹們也聊了許多,她們雖然是在地方,但是比我們還不得自由,原來的二叔,還有三叔、四叔也不給她們找教書先生教導,日子過得還不如在京城。”

“並且單單是我們三個讀書人也太少了些,還是人多些好,就像三哥你把所有的郡王都聚在京城讀書一樣。”

“既然男孩子可以,爲什麼我們女孩子不行?”

好吧,允熥覺得這個想法可以理解。並且允熥迅想出了這樣做的好處:可以把這些妹妹的婚姻都握在手裡,成爲一個重要籌碼,還可以做其他的事情,總之好處多多。

所以允熥說道:“那好,皇兄答應你。”

“已經故去的二叔的幾個女兒還都在京城,不必再傳旨;剩下的幾位王叔,朕傳旨讓他們的女兒來京與……”

允熥這時想到這樣的事情並無先例,於是改口說道:“讓其它的王叔的嫡長女、嫡次女來京與你們一起讀書。”

昀芷說道:“那太好了三哥,多謝三哥。”

昀蘭、昀蘊也支持此事,也紛紛說道:“謝謝皇兄。”

允熥說道:“自家人,何必說謝字。”

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213章 發福利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651章 岷州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1695章 什麼!允熥還有過這樣的想法!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16章 首抄詩詞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64章 新的開始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980章 唱戲第646章 衛徽第1418章 蕭卓說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64章 新的開始第235章 做什麼買賣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56章 兩家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1174章 插入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396章 濟、青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840章 升龍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238章 楊任來滬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601章 競買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977章 兩地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1475章 恭賀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884章 巫蠱問案(一)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26章 內宮之患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366章 岱璇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62章 二十八日第201章 定年號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1033章 見到之後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1816章 大結局(上)第305章 見水師副將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851章 忘了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634章 橫濱第1519章 發現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262章 醫學進步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43章 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