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鍊鐵

說完了顆粒火藥的事情,那麼這火器允熥也就沒什麼建議了,他也不是炸藥學等相關專業畢業的,這六年來能想起來的也就是這些東西了、

說完了火器的事情,那接下來就是說高爐鍊鐵的事情了。

允熥讓這位名叫王保全的負責火器的工匠頭兒退下,讓庭山把鍊鐵的工匠的領頭的叫過來。

原本內官監是沒有鍊鐵的工匠的,也不負責鍊鐵的事情,都是需要了從工部下屬的虞衡司按照用量劃撥,然後由內官監下屬的鐵匠打製成各種各樣的器具。

但是上個月允熥下令讓內官監預備一些有過鍊鐵經驗的工匠。這可讓內官監的太監庭山急壞了,他不知道折騰了多少次,才成功得到了十幾名經驗比較豐富的工匠,這才讓今日允熥有人可以教導。

是的,教導。允熥雖然並沒有親自練過鐵,也沒有進過鍊鐵的車間,但是對於高爐鍊鐵也是很瞭解的,曾經自學過鍊鐵的流程,也拿過國有鋼鐵廠的各種‘廢鐵’製造各種各樣的玩意兒。

高爐本體自上而下分爲爐喉、爐身、爐腰、爐腹、爐缸5部分。在生產時,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造渣劑,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在高溫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氣中的氧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爐內上升過程中除去鐵礦石中的氧、硫、磷,還原得到鐵。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鐵礦石中未還原的雜質和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渣口排出。產生的煤氣從爐頂排出,經除塵後,作爲熱風爐、加熱爐、焦爐、鍋爐等的燃料。高爐冶煉的主要產品是生鐵,還有副產高爐渣和高爐煤氣。

高爐鍊鐵技術經濟指標良好,工藝簡單,生產量大,勞動生產效率高,能耗低,從該方法明開始,一直到允熥穿過來之前都是世界上生產鋼鐵最多的一種生產方法。

不過就明代初年的工藝水平來說,還是略有難度的。這個時候的耐火磚、填料、泥漿等能不能達到建造高爐的標準不好說,還有造渣劑光用石灰石恐怕效率會低一些;並且沒有蒸汽機的話鼓風機的動力能不能送出足夠的風也是問題。最重要的是,溫度,以這一時候的燃料水平能不能持續提供高溫。

允熥把整個高爐的模型與工作流程,還有使用的各種原料以及原料的一起要求與總領鍊鐵的工匠頭兒說了一遍。

頓時,這位名叫鄧澤洪的工匠頭兒忘記了允熥的身份,驚訝的說道:“我雖然肯定沒有用過這種方法鍊鐵,但是也能感覺到你這種方法也是可以煉出鐵來的。”

一旁的庭山也聽得呆住了。他既然身爲內官監的大太監,當然對於工匠的技藝這方面也是有所瞭解的。並且上個月允熥點名要內官監預備鍊鐵技藝熟練的工匠,庭山臨陣磨槍也瞭解了鍊鐵的過程,所以也頓時被允熥的想法震到了。

當然,他不是工藝精熟的老工匠,感受不到這個做法是不是可以煉出鐵來,但是他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完整的鍊鐵流程,並且是一個他並未聽說過的鍊鐵流程。

要說這是允熥‘從某部書中’看來的,庭山肯定是不信的。他當了少監以後開始自學讀書,知道:因爲火藥事關國之大事,所以可能會有人在書上寫上火藥的配比,但是沒有書中會記載怎麼鍊鐵的。所以這必然都是允熥自己想出來的。

庭山又不是文官,沒有勸諫皇帝勿‘不務正業’的義務,所以只需要震驚於允熥作爲一個主業是與大臣們勾心鬥角的皇帝竟然對於鍊鐵這麼有研究就好了。

但是庭山在震驚的時候還是有理智的,聽到鄧澤洪的話之後馬上反應了過來,呵斥道:“不得無禮!”

鄧澤洪也馬上被驚醒,跪倒地上說道:“請殿下恕罪。”

允熥說道:“孤念你乃是初犯,不加怪罪。”

允熥不會怪罪他的,這是允熥對於科技工作者的尊重。

但是鄧澤洪本人顯然還是非常的驚慌害怕,唯唯諾諾的站在一邊。

允熥接着說道:“這樣的高爐,自然是不適合建在京城內了,當然要選一個京城外的地方。”

“孤聽說,這梅山一帶有鐵礦?”

庭山接道:“是,殿下,京城的官辦鐵礦就在梅山,工部下屬的打鐵的工匠大多數也在梅山。”

允熥說道:“那內官監的試着建造的高爐也建在梅山。庭山,這件事情比較重要,你就來負責吧。”

“內官監本來的人手也不少了,估計缺不了什麼人手;就是人手不夠了,徵召工部的人來。但是錢肯定是不夠的。缺錢了去找王恭要,保證錢糧充足。”

庭山既喜且憂,不過對於才三十多歲的他來說,還是高興多一點。他躬身說道:“奴才定然不辱殿下的吩咐!”

允熥說道:“不必如此。高爐鍊鐵是新辦法,以前從未試驗過,估計第一個高爐定然是問題多多的,煉不出鐵來也沒什麼。一開始也不要建多少高爐,一次建造一個,等到沒有問題了,再多多建造。”

燉了一下,允熥接着說道:“等到第一個完好的高爐建好了,孤要去看的。”

這個時候一個皇帝研究如何鍊鐵是不務正業,但是關心鍊鐵確是正常。畢竟,武將的兵器、農夫的鋤頭,哪樣用不到鐵?文官們也不會反對的。

允熥又說道:“馮默,你來當鍊鐵這件事的副手,常駐梅山。”讓一個太監管着宮外的事情,允熥總覺得怪怪的,決定還是挑選一個正常人來實際處理好了。

馮默躬身說道:“是,殿下。”

允熥又交待幾句,轉身返回乾清宮了。

庭山、6乘風、馮默和鄧澤洪等人跪送允熥回去。一直到基本上看不見允熥了,庭山才站起來,對馮默、鄧澤洪說道:“我馬上派人去梅山選址,你們也趕快預備起來,一定要儘快造好第一座高爐!”

第1514章 議論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437章 宣府城外的獵戶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558章 增兵!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508章 幻彩閣第251章 讀書第515章 管稅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381章 徵兆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421章 浮現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364章 逃亡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260章 鍊鐵第1231章 藉口第1469章 攤牌第55章 ……陰謀——誤事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64章 新的開始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132章 挖人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1395章 結果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番外20:祭拜長陵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1525章 見面第100章 後續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1418章 蕭卓說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528章 高燧婚禮第1073章 決戰——後撤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1251章 反應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1458章 求封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80章 下基層上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