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發福利

劉川請求降低江、浙五府的田賦的奏摺,允熥都沒有讓它在宮中過夜,跟隨着其他所有的奏摺一起被送到了通政司,然後通政司把摺子內容和皇帝的答覆錄在邸報上,然後將原摺子還給上摺子的人。並且對於劉川進行處罰的摺子也下下來了。

劉川晚上,冒着被巡夜的軍士抓走的風險跑到了另一個府邸中,幸好兩個府邸相聚不遠。

那人披着衣服走出來,對劉川說道:“你今日進的摺子,現在就出來了?這麼快?陛下都批了什麼?”

劉川惶恐的說道:“大人,陛下批駁了小人的摺子,並且還貶小人爲沙州衛經歷。”

對面那人大吃一驚,說道:“陛下竟然如此重的處置你?”

然後自己接着說道:“這次真是失策,失策,沒有料想到陛下對你的處罰如此之重。”然後對着劉川說道:“等過幾年,我想辦法把你調回江南來,我身爲朝廷重臣,還有一干江浙官員爲臂助,一定能成的。”

劉川此來是希望他來幫着自己想辦法不去西北赴任的,他一個湖州人怎麼願意會去西北!但是看着對面之人的態度,知道不可挽回了。恨恨地說道:“大不了我辭官不做!”

對面那人馬上說道:“你就是辭官,也必須到西北待個一年半載的。”

劉川不敢違揹他的命令,剛纔只不過是在試探,一見他不許,只能答應着走了。

等劉川走了,過了一會兒,一名年紀大概在四十左右的中年人走進來,對這人說道:“陛下看來,並非是不知民情之人啊,咱們想哄騙他恐怕不易。”

“明日我再去探探陳性善、卓敬的口風,知道知道陛下對於此事的說法。”

原來坐着的人嘆道:“當今陛下,多有不和聖君之道的作爲。天子天子,就是垂拱而治,把事情都交給下邊的人來幹才對,可是當今聖上卻和先帝一樣。”

“當初,要是先帝以廣澤王(允炆)爲皇太孫就好了,廣澤王爲人謙虛謹慎,好讀書,一定是位好皇帝,一定會體會到江、浙五府的民生疾苦的。”

後進來的人說道:“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咱們以後試探陛下對於民情知道多少,得謹慎了,剛纔我看了陛下的批駁,以劉川妄言‘江、浙五府民田賦稅高’爲由,貶劉川爲沙州衛經歷,太嚴厲了。不過陛下要是一直這樣治官嚴峻,或許會讓更多的官員看清陛下輕視我等文臣的真面目。”

先一個人說道:“但是,陛下多半不會如此的。打一巴掌給個甜棗,陛下可是玩的很溜的。”

後一人長嘆一聲,說道:“明日再說吧。”二人散去。

====================================================

第二天早上上朝。此時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昨日允熥對於劉川的處罰,甚至不知道劉川上了一封摺子,消息傳播的沒有那麼快的。但是允熥心知不能總等着文官們難,還是要主動出擊的。

所以允熥在下朝之後,就下了以下六道旨意:

第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各府州縣學教授、教喻、學正等,教書育人,……,特升各府教授爲從八品,各州學正爲正九品,各縣教喻爲從九品,各府州縣訓導爲從九品,欽此。”

第二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國子監爲天下英才匯聚之地,……,然國子監官吏品級不高,豈是重視國子監之意?今國子監所有未入流之官員,俱升爲從九品;入流官員,如祭酒、司業、監丞等,俱提升一級。”

此時朝廷上的官員還有很多是來自國子監的,現在的夏輔官暴昭就是國子監畢業的,所以國子監還挺重要的。

並且此時國子監還是文學、武藝都教的,出來的人既能做文官,又能爲武將。

第三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下經制之吏員,……,今特將年俸增爲九十六石,欽此。”

在允熥提出攤丁入畝、一體納糧之後,因爲取消了官員們田地免稅的權利,所以正經在編的官員的年俸有所提高。按照朱元璋的舊制,正二品尚書的年俸是七百三十二石,正四品知府的年俸是二百八十八石,正七品知縣的年俸是九十石。

允熥幫助朱元璋改制以後,正二品尚書的年俸是七百六十八石,正四品的知府的年俸是三百六十石,正七品知縣的年俸是一百八十石。

允熥覺得朱元璋的制度中下層官員的年俸與高層的年俸差距太大了,所以中下層官員增加的年俸較多,上層官員增加的較少,雖然在允熥看來差距還是很大,後世再怎麼一個市長的年俸也不會是縣長的二倍以上的,但是他也只能做到這裡了,並且一個月十五石糧食的俸祿也很夠花了。

而經制吏員,相當於後世的基層公務員,按照朱元璋的舊制,不過是年俸三十六石糧食,合每月不過是三石糧食(一石合後世的118.8斤)。要是在窮縣,還夠花,甚至還能有富裕;但是在京城或者富裕的地方,一個月三石糧食的俸祿是絕對不夠花的。

但是當時朱元璋堅決認爲吏員是應該爲國家奉獻的,所以堅決反對提升吏員的年俸。當時允熥說不過朱元璋,但是在自己繼位以後決定提升吏員的年俸。

要知道,這個年代女人是沒法兒出去工作賺錢養家的,一家老小開銷全仗着當家男人這點兒年俸,孩子又多,這不是逼着他們去貪污受賄、敲詐勒索嘛。

因爲同樣的理由,有了下邊一封聖旨:

第四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府州縣之醫學諸官、僧道司諸官、巡檢司諸吏,如正科、都綱等,俱按照品級給俸,欽此。”

按照朱元璋的舊制,府州縣裡邊兒的官方醫院,還有其他的一些官方單位,都是設官不給祿的。這些官員、吏員肯定不會自己吃自己的,所以就造成了大明基層的這些組織從一開始政治還算清明的時候,就敲詐勒索無所不爲,因爲他們也要賺錢養家啊!

允熥趁着現在政治還算清明,給他們開工資,然後再進行一段時間的‘嚴打’,除掉一些仍然在違法的人,這樣估計基層就會好一些。不過貪污受賄在封建社會是不可能杜絕的,再怎麼改也只能遏制而已。

第五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科道官員,……,今特許按五品官員給俸,欽此。”

這一條就是拍拍科道官員的馬屁,讓他們覺得皇帝是重視他們的,從而不給允熥搗亂。

允熥覺得六科的官員也就罷了,畢竟是有實權的,設着也就設着了,但是御史這幫只會放空炮的人還設着一百多號人真是浪費糧食。雖然御史也是有一些實際的職司的,比如到各地去巡視,起個監督檢查的作用,多少也是有些用處。

但是御史們平均一年頂多四個月在外地巡查,剩下八個月都在京城放空炮,允熥很不爽,覺得他們至少一年得在外地巡視八個月才行。

雖然允熥不敢擅自刪減朱元璋定下的官制,但是他可以空着官職不任命官員嘛!然後把職司合併,就行了。

允熥是在下了朝以後,在開始處理今天的摺子之前就讓卓敬擬旨的。在擬第六條旨意之前,允熥問在場的官員:“你們覺得,如果朕設立供給四品以下官員的公舍,這些四品以下的官員會不會願意住進去?”

陳性善問道:“陛下,這公舍是何制?”

允熥說道:“就是建造一些房屋,分爲一間一間的,免費提供給官員住宿。一間大概有這般大小吧,”允熥在殿閣中比劃了一下,“雖然我未曾見過一家五六口人住在一起的樣子,但是這麼大的地方,應該可以住下一家子五六口人吧。”

“朕看因爲京城的房屋較貴,很多官員都是孤身在京與他們合租房屋;朕於心不忍,所以設立公舍。”

陳性善說道:“豈止五六口人,要是安排得當,能住下五六個大人。就是不知道陛下打算在哪裡建?”

允熥說道:“就在皇城南邊兒不遠的地方,那裡還有朝廷的一塊地,以前是用來供給皇宮的蔬菜的。現在朕把這塊地拿出來,給官員蓋公舍。”

陳性善、卓敬等人只是以爲這是允熥給官員的福利,以前允熥就總給自己的屬官福利,所以陳性善喜道:“陛下,在京的官員,大多俸祿只能勉強夠用,現在陛下願意設立公舍讓官員入主,官員必然是高興的。”

卓敬也說道:“陛下如此爲官員考慮,真是我等官員之福。”他比陳性善又多想了一層,這樣晚上官員們要是想要在一起聚會了,就不必擔心宵禁了。

允熥接着說道:“因爲一家只是一間,所以只有公廁。另外,朕許在公舍院內設飯館,可供官員用飯。”

暴昭此時也稱讚允熥這個做法,所以有了第六道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京城百物騰貴,朕不忍見百官孤住於京,……,特設公舍,供百官住宿,欽此。”

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29章 子澄入彀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1089章 血色(一)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600章 三家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559章 入城第129章 過山東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490章 薛氏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1177章 演戲第246章 接旨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424章 驚動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1526章 剝奪股份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1378章 禮物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75章 常母密談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1377章 妹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268章 生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172章 投奔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90章 除夕宴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973章 訓話第1157章 追與逃第812章 四王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1486章 不公平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1076章 決戰——擋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185章 崩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139章 戰——血戰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629章 檢閱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472章 賽兒第228章 文學泰斗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113章 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