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

分封制之後,因爲各封國的地盤小,國君可以親自來選拔人才,可以促進那些考不上科舉,但是很牛逼的人也有官做,不至於在民間成爲不穩定因素。就算是不造反,也浪費人才啊!有多少人才就是這樣被埋沒的。

不過具體的分封制度允熥還沒有制定好。但是,允熥突然想到:我幹嘛閉門造車呢?

隨後允熥轉過身,對已經加司禮監從四品少監銜的王喜說道:“王喜,你去王府傳旨,嗯,叫肅王朱柍、岷王朱楩、韓王朱鬆來乾清宮。”

等到王喜答應之後,允熥又說道:“派人去坤寧宮,告訴熙瑤,今日我不回去吃飯了。”

王喜應諾而下。

允熥帶着熙瑤新選到他身邊的兩個小宦官,名叫常瑞江和徐曉輝的,來到自己在乾清宮剛剛改建完畢的書房,從書架上拿出《史記》和《漢書》,開始研究起來。

過了一會兒,快到吃午飯的時候了,三個王爺一起來到了乾清宮允熥的書房。

允熥見到他們,笑道:“你們怎麼一起來了?”

朱柍身爲這幾個人年紀最大的,行禮說道:“稟陛下,我們幾個分封到全國各地,平時也見不到面,這幾日在一起聚聚,今日正好我們三個在一起說話聊天。”

允熥說道:“那算我一個,湊一桌牌九。還有,怎麼對我這樣恭敬。你們都是我的叔叔,咱們和以前一樣說話就好。”

話雖然這樣說,但是顯然他們不可能完全一樣的。

朱楩和允熥最熟悉,問道:“陛下,叫我們幾個來,不是就是想閒聊吧。”

允熥接着說道:“現在已經是午時了,先一起吃個飯吧。事情等到飯吃完了再說。”

朱柍他們當然是不可能拒絕的。允熥派人吩咐御膳房的御廚做飯。

御膳房的御廚早有準備。這年頭,皇宮的活計不好乾,大廚都得耳聽六路、眼觀八方。

今日自從允熥吩咐不回坤寧宮做飯之後,御膳房的大廚王福就開始預備飯菜了。他已經觀察了允熥好幾年了,雖然並沒有在文華殿當過御廚,但是注意到了允熥如果不和任何一個妃子吃飯,也不是陪着朱元璋吃飯,那一定是準備招待其他人了,基本上沒有單獨吃過飯。

所以他現在接到允熥的命令,馬上開始炒這些已經切好的菜,在做好以後連着飯一起送到乾清宮。

允熥倒是不知道御膳房的大廚在這樣觀察他,但是他察覺出來做飯的度太快了。於是問道:“怎麼這樣快的就做好了?”

來送飯的尚膳監的奉御劉玉海之前就已經想過這個問題了,迎合着允熥的一貫想法假裝苦笑着說道:“稟陛下,御膳房的御廚們,和我們這些在御膳房幹活的宦官,也是要吃飯的。”

“現在已經是午時了,御膳房的大廚也在給自己和我們做飯,正好陛下您的旨意來了,我們趕忙把已經切好的蔬菜啥的,按照陛下您的吩咐炒菜然後送過來。”

他知道允熥不像是老朱那樣對下人‘嚴苛’的,所以敢說這樣的話。

允熥果然沒有說什麼,就招呼着叔叔們吃飯。

允熥一向是很平易近人的,但是對於宦官、宮女這些年他也知道不能太平易近人了。未必能起正面作用,所以沒有說話。

按照規定的服喪禮節,在服喪期間是不能喝酒吃肉、不能嫁娶、不能行房事、不能聽歌舞、不能走親訪友的。

但是皇家自由度要大得多,最後嚴格得到執行的主要是不能嫁娶。至於其他的,那就是初期比較嚴格,然後就自由了。

不過允熥還不至於到每餐必須吃肉的地步,所以今日是全素菜。

朱柍他們幾個這些日子也都是素菜,所以也沒有不適。

吃完了飯,允熥帶着他們來到乾清宮的一處掛有大明全圖的偏殿,然後幾人先後坐下。

然後,允熥用一種比較隨意的語氣說道:“幾位王叔,想真正的裂土封藩嗎?”

他話雖然說的隨意,但是對於朱柍他們幾個來說,不啻於在耳邊響起了炸雷!

允熥當年以‘擴地足食、仿周封國’讓大家認識到了他的存在,在老朱死了以後,所有的皇族、貴族、在京的官員都猜測允熥到底是當年只是虛晃一槍,還是真的這樣想的。

或者,允熥當年是這樣想的,現在有沒有什麼改變呢?所有人都在關注着,以皇族爲最。現在,結果終於出來了。

朱楩強壓住激動地心情,說道:“爲何是我們幾個?”允熥不可能叫了他們幾個來宣佈,然後另找人封王吧?

允熥說道:“因爲你們的封地位置。我思考了半天,覺得最好是依據皇爺爺加封的位置,按照‘就近原則’來封國。”

朱柍他們雖然沒有聽過就近原則這幾個字,但是也能理解是啥意思。

允熥站起來,朱柍他們幾個也忙站起來。允熥指着地圖,對朱柍、朱楩、朱鬆說道:“十四叔,你的封地是哈密衛。十八叔,你的封國是雲南的緬甸宣慰使司。二十叔,你的封國就是開原城。”

“你們的封地,皆稱之爲國,不過不一定以你們現在的封號爲國號,可能會有變化。”

稱國!朱楩心下激動,自從魏武代漢以來,就算是在地方上封王,也沒有稱爲一國的道理,權力也受到了極大地限制。但是他們竟然要封國了!

然後允熥對他們三個說道:“並且,你們的封地與不屬於我大明管轄的土地,你們儘可以去征服,打下來的土地都是你們的封地。”

“十四叔,西北的別失八里,久不朝貢,也不是我大明的藩屬國,儘可以去擴張。”

“十八叔,緬甸宣慰使司再往南、往西的蠻夷,並未向我大明朝貢,也不是我大明的藩屬國,儘可以去擴張。”

“二十叔,開原城往北,就是奴兒干都司。奴兒干都司的各世襲的土官,只要你能讓哪個土官願意服從你的命令,願意習我大明的禮儀,那這個土官的土地就是你的封地。”

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1212章 在人市第1146章 供奉格魯派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1752章 炮灰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66章 看摺子的技巧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884章 巫蠱問案(一)第366章 收攏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1752章 炮灰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158章 李芳遠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1267章 七月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544章 聽到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954章 續婚姻第26章 內宮之患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458章 求封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186章 故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1558章 增兵!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1143章 懸賞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1479章 囑咐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335章 去孝陵第365章 對陣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937章 其它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490章 薛氏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65章 送行第1146章 供奉格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