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

西北,甘州。兩個頭上包着白布的人在專門招待外國使臣的夷館面對面下着國際象棋,同時他們還在聊天。

其中一個人用突厥語說道:“滿拉哈,你覺得明國如何?能和咱們帖木兒帝國相提並論嗎?”

另一個人也用突厥語說道:“非思,四年以前我來過一次明國,那時陛下剛剛在昆都而察(古比雪夫)打敗欽察汗國,迫使他們不敢自稱金帳汗國。印度還是個強大的國家,甚至連東察合臺汗國都尚未征服。”

“但是四年以後的今天,從兩河流域到吐魯番以西,從烏拉爾山到印度河的入海口,已經都是我大帝國的領土。”

“西邊的奧斯曼雖然強大,但是一定不是我國的對手。這世上,唯一可以和我帖木兒帝國相提並論的,只有東方的明帝國了。”

非思說道:“明國還能和我帖木兒帝國相提並論?”

滿拉哈說道:“從波蘭到高加索,再到東方的明國,明國是最早把蒙古人趕走的;當年蒙古人征服全世界的時候,也是東方人抵抗蒙古人的時間最長。他們不可小覷。”

“並且明國的政治制度十分的有意思,他們不是通過將全國分爲一個一個的部族分別統治的,而是所有的官員都是有中央的皇帝任命。這意味着他們可以集中全國的力量面對某一個方向的敵人。這很厲害。雖然這些官員也造成了驚人的貪污,導致明國的皇帝不停的殺戮他的大臣。”

“另外,現在明國的開國之君還活着,他更是可以和帖木兒大帝相提並論的皇帝。”

非思說道:“一個偉大的君主將在幾年以後與另一個偉大的君主碰面,那一定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時刻。”

這時,外邊響起了鐘聲。這兩個人面面相覷,雖然甘州也有天方教的寺廟,但是這個時間並不是敲鐘的時間啊?

他們對於佛教也有過了解,城內的佛寺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敲鐘。

滿拉哈出去用漢語對夷館的管事人員問到底生了什麼事情。

不一會兒,混合着複雜表情的滿拉哈回來,用他們剛纔討論問題所用的突厥語說道:“非思,你說的那個偉大的時刻不可能生了。明國的皇帝,已經在十八天以前去世了。”

非思說道:“那還真是遺憾。希望真主保佑他能在天堂安好,雖然明國的皇帝似乎並不信仰真主。”

然後他又說道:“那咱們還有必要去明國的京城嗎?”

滿拉哈說道:“當然有必要。我要看看明國的新任皇帝怎麼樣。這也是大帝在咱們出以前交待的事情。不管明國的皇帝是誰,都要認真觀察他。”

============================================================

朝鮮都漢城以西的海邊上,金漢老今日在此值守。他的一名親隨嘀咕道:“怎麼靖安君大人讓您來這裡守着?這豈是大人應該乾的事情?”

“並且怎麼就這幾天就會生什麼事情?”

金漢老呵斥道:“住口!”不過他心下是深以爲然的。

就在這時,遠處的海面上閃着亮光,好像是有船隻向這裡開來。

金漢老心下覺得驚異,但是忙令按照李芳遠的安排來閃起了信號,對面果然回覆了對應的信號。

懵逼的金漢老下令準備接船。不一會兒,船到了岸邊。金漢老趕忙上前接人。

安成浚下船,對金漢老說道:“大人,明國的皇帝陛下駕崩了!在閏五月初五日。”

金漢老此時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自己的想法,靖安君竟然真的猜中了?大明真的有了大變?

並且此時李成桂正在生病,真的是天賜良機。此時他的心中不由得認爲李芳遠真的是天命所歸,對他們馬上要乾的事情多了幾分信心。

金漢老馬上騎馬進漢城。

今天晚上,李芳遠也心神不寧,不過這主要是因爲他已經做好動的準備了,所以他一連幾個晚上都睡不好。

睡不着的李芳遠也不好大晚上的找親信們說話,於是拉着自己的正妻說話。

他說道:“岳父大人那裡,如果漢城的事情傳過去,能馬上響應嗎?”他岳父閔霽在外地爲官。李芳遠不想讓朝鮮消耗太多的國力,所以希望地方上可以迅平定。

閔妃說道:“夫君放心,我父親都已經準備好了,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李芳遠剛剛想要接着說話,突然外邊響起了急匆匆的腳步聲,然後有人在外邊說道:“君大人,您睡了嗎?”他們夫妻是沒有點燈在說話的。

李芳遠聽出是金漢老的聲音,忙起來披上衣服,又讓閔氏點燈,然後說道:“金漢老,我還醒着,你進來吧。”

金漢老拉開門,正巧這時閔氏點亮了燈。金漢老一眼看到了李芳遠,也來不及說其它的話,小聲,但是表情極爲興奮的說道:“君大人,明國的皇帝駕崩了!儲君已經掌控了朝堂!”

李芳遠馬上興奮地問道:“真的?”然後不等回答就說道:“太好了,天賜良機。”

然後他馬上穿起了衣服,同時對金漢老說道:“馬上告訴李芳幹,咱們在明日寅時動。”

然後他突然自己搖了搖頭,說道:“不妥,李芳乾的本事及不上我,難保沒有李芳碩或者李芳蕃,甚至父王親自安插的人。還是等到明日動前兩炷香的時間在告知他。”

金漢老說道:“那砸門就只靠咱們自己的勢力來幹?萬一……”

李芳遠說道:“沒有什麼萬一,一定能成功!”說着,走了出去。金漢老也忙着跟着出去了。

============================================================

從閏五月十八日楚王朱楨進京爲開始,外地的藩王6續進京。老朱雖然留下遺詔讓他們不必來京城,但是誰也沒有把他的遺詔放在心上,都來了京城。

並且一個人來還不行,基本上都是拖家帶口的全家來的。

閏五月二十九日,朱棣抵達京城。前世的時候,允熥在《明史惠帝本紀》上看到過這樣一件事,內容是允炆不知道是怎麼想的,以遺詔爲由,拒絕朱棣和其它所有的藩王進京。

這絕對是一個非常不對的舉動。人家親兒子來奔喪,不管對還是不對,起碼讓人家進來治喪,然後可以處罰,但是不能不讓人家進來啊!

所以允熥大方的讓所有的親王都進了京。

並且允熥爲了表示兄友弟恭,親自在皇宮門口迎接叔叔們,從朱楨開始,一直到最後進京的,就藩甘州的,朱元璋的第十四子肅王朱柍,他都是親自來迎接的。

允熥爲了讓所有的親王都能趕上老朱的葬禮,特意延後葬禮的時間,一直到所有的親王都趕到了京城之後,才舉行的葬禮,把老朱送葬到了孝陵安葬,並且正式成立了孝陵衛,從直隸地區的各個衛所挑選了部分兵丁調入孝陵衛。

對於被調入孝陵衛,軍官都是十分沮喪的,因爲他們他們以後基本上沒有上升的空間了。

但是兵丁卻有些很高興,因爲這輩子,都不用上戰場了,那得仗打到什麼程度把守靈的部隊調到前線。

同時,之所以舉行葬禮晚,還是爲了熙瑤能多休息幾天。葬禮上她也會很忙,並且一路送葬,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允熥在送葬的過程中,因爲悲傷,也是因爲太過勞累,暈倒了兩次,熙瑤也差點兒支撐不住。

其他的人也都很累,在送葬回來之後都大修了幾天。

最終,在六月二十日,朱元璋正式入葬孝陵,朱元璋時代,也正式劃上了句號。

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1512章 供詞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101章 玻璃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896章 我來也原來是這個身份番外13:大辯論上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226章 東西藩國感謝和求訂閱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83章 告一段落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靈廟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805章 臨高韓第1216章 家話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1269章 目的駙馬第1538章 求娶第486章 惦記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716章 新錢第1366章 岱璇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699章 說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251章 讀書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55章 ……陰謀——誤事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424章 驚動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1664章 巴布納——第一聲大笑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1680章 崩塌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398章 青州城(二)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138章 戰——兩邊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156章 兩家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587章 恭貢子折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196章 新問題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