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

然後這件事就暫時過去,畢竟今天是來過節的。老朱又開始詢問小孫子們的功課。大家也恢復了三三兩兩的閒聊的狀態,今天畢竟是過節,不是專門的論政時間。不過有很多人心不在焉。

允炆就是其中一個。允炆原以爲自己以前畢竟長期充當長子,現在在戶部又有人幫助,肯定比允熥幹得好。但是現在看來,允熥不僅活兒乾的不錯,找出了存在的問題,還提出了非常可行的解決方案,比自己在戶部乾的強多了。

允炆畢竟也是一個少年,有熱血,有衝動,在這時熱血涌上頭頂,擠開其他人,走到老朱附近,見老朱正在指導濟煥(晉王之子)功課,停住站在一旁。

老朱當然看到了允炆走過來,一路上還猛擠,弄得注意到的一般人都很詫異。

不過老朱當然不是一般人,不會詫異。朱元璋略一思索,就明白允炆這是受刺激了。看來允炆這也要提出戶部的弊端然後提出解決辦法了,只是不知道允炆會提出什麼。

允炆等朱元璋指導濟煥的功課完畢,行禮說道:“皇爺爺,孫兒有在戶部現的問題想跟皇爺爺說。”

其實允炆的舉動很不妥當,今天是重陽節,不是討論朝政合適的時候,剛纔允熥是老朱先問起了才說的,而不是他主動說的。不過老朱怎麼會拒絕孩子的要求呢!特別是在允熥剛說了他的一個很好的意見的時候,於是他示意允炆繼續說。很多人也側起耳朵聽着。

允炆說道:“孫兒在戶部,這些日子負責管理京城各鈔關官吏的俸祿放,在到各鈔關巡視的時候,現現在使用我大明行的寶鈔的百姓和商人不多,多用銅錢,少數違規使用白銀,黃金等。與鈔關官吏交談,他們說現在大明寶鈔確實使用的人不多,並且使用寶鈔購買東西價格昂貴,一貫錢能換四貫寶鈔。所以孫兒以爲,寶鈔的制度需要改進。”

老朱不動聲色,說道:“那你認爲該怎麼改?”

允炆繼續說道:“孫兒查閱了前代的史料,現在宋,金,元時期,這鈔票是可以兌換白銀,銅錢的,而本朝不是,這自然會使老百姓不願使用寶鈔;並且宋代等時期天下多數鈔關都可以使用鈔票來交稅,本朝只有少數鈔關可以,這自然更導致商人使用寶鈔的少。所以爲了恢復寶鈔信譽,使用量,需要允許寶鈔兌換銀錢,並允許用寶鈔在天下多數鈔關交稅,哪怕像宋代只允許繳納一半的稅也可。請皇爺爺斟酌。”

允熥一聽允炆提到鈔票就樂了,他可是學會計學的,大學上的課程也包括金融,稅制等方面的,不說是多牛逼吧,但絕對比現在所有人都懂這個。並且他還知道朱元璋就是想用寶鈔來隱性的剝削老百姓,哦,主要是商人,怎麼可能同意允炆的建議。

果然,老朱面露不愉之色,心道:我行寶鈔的目的就是爲了可以在老百姓不注意的情況下拿他們的錢(注1),怎麼可能同意允許兌換銀錢。不過他也知道這個紙幣貶值的問題,也想解決。但是絕對不是允炆的方法。

其實在八月份允炆就現了這個問題,打算向老朱提;但是黃子澄明白朱元璋的目的,所以極力勸阻允炆不要提出這個問題。但今天允炆實在是熱血上頭,又沒有其它問題可以提,就把它提出來了。不過剛說完允炆就後悔了。此時心裡極度的懊悔。

允熥其實對於包括寶鈔在內的金融是很感興趣的,在他看來明代的金融政策就是一坨黃色的不可描述物。他心中有一套模模糊糊的改革方案,因爲時間關係,也因爲不着急,所以一直沒有一條一條的列出來。不過就關於貨幣問題他是有明確的想法的。但是,允熥環顧四周,現在好像不是合適的時機啊,說出來等於是直接打臉了,要和諧。允熥糾結着。

但是,怕什麼來什麼。老朱聽了允炆的話,正不知道如何回答,總不能告訴允炆,你爺爺就是要剝削老百姓吧。這種上輩人幹壞事雖然從來心狠手辣,但是他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不好的一面。現在老朱就是這種情況。並且允炆還是個老實孩子,萬一跟他說了,他出去跟黃子澄說怎麼辦?老朱可早就知道他倆關係好了,萬一允熥不小心說出去,那自己的名聲可就壞了。朱元璋正在糾結,擡頭看見了允熥那同樣糾結的神色,下意識就讓允熥來給他解圍,說道:“允熥,你起來說說你覺得允炆的說法怎麼樣?”

允熥心說關我屁事,怎麼就糊里糊塗地點到我了,但是還是站起來,說道:“回皇爺爺的話,孫兒以爲,嗯,二哥的話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嗯,嗯,噢,但是皇爺爺行寶鈔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廣大的勞動人民不用帶着沉重的銀錢往來奔波,但是現在廣大的勞動人民不理解國家的苦心,如果他們把寶鈔都用來交稅或者兌換成銀錢,不就不能實現皇爺爺的良好初衷了嘛,所以二哥的辦法還是不實行爲好。”

老朱也不管允熥說的通不通了,就說道:“嗯,就這樣吧。”就匆忙終結了這個話題,又問起孩子的功課來。其他人年紀大一點的都看出老朱不願回答,於是也紛紛恢復扯淡狀態。

允炆還沒反應過來呢!等他剛琢麼出允熥好像說得邏輯不通啊,就現這個話題已經成爲過去式了。再加上他也看出這個事情好像是別有內情(其實只是老朱不好意思),朱元璋不願意回答,就放下了。

然後等氣氛恢復點兒了,老朱想看看文采,就讓大家作詩詞,以重陽爲主題。這要是不限題目,允熥馬上可以做出(抄出)十以上詩詞,都是可以流傳後世的(後世流傳的)經典之作。但是限制題目爲重陽,允熥知道的還沒有被寫出來的以重陽爲題的詩詞只有一,就是毛爺爺的‘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這採桑子,但是也不合適啊,所以輪到允熥的時候,允熥非常光棍的說:“稟皇爺爺,孫兒做不出來。”老朱笑罵道:“前幾天不是還作了一詩悼念英兒(沐英),怎麼今天就做不出了?一看就是憊懶。”

允熥回道:“稟皇爺爺,這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天是上天借我之口宣讀那詩悼念沐大伯。今天老天爺也在家過重陽,自然沒有辦法借我之口成詩了。”

老朱又笑罵允熥一句,也就過去了。

其實其他人的詩詞水準也都不怎麼樣,這樣的節日要是提前作弊當然可以,但是老朱又不傻,如果不能保證以後次次可以作弊,那這次作弊也沒啥意義。不過那些外地的世子見老朱的時候少,即使見面也不可能總考詩詞吧,稍微找個人做一比自己實際水平高一點的詩的人也有。

不過話說回來,老朱的兒子裡面以文采出名的還是有的,蜀秀才朱椿嘛,只不過他不在。唯一詩做的好的還不在,弄得老朱自己也鬱悶,覺得一開始就不應該讓作詩。

然後到了中午,大家吃過中午飯就散了。下午又是大家的自由活動了,朱氏大軍或獨自一人,或三五成羣各自散去。老朱一大堆的奏摺還沒看呢,爲了不看摺子看到明天,老朱也得快點兒處理。

=============================================================

注1:現代通稱收鑄幣稅,你手裡持有幾國貨幣,就是給幾個國家交鑄幣稅。

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700章 難斷(二合一五千字章節,求訂閱!)第954章 續婚姻第1211章 再等等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1308章 反應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579章 舅爺第64章 新的開始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617章 榮譽感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315章 齊夜話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63章 新人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600章 三家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1389章 教徒與意外的點評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775章 醒來第1269章 目的駙馬第135章 宣府第291章 家族宴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766章 發現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10章 後續發酵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776章 解惑(一)第234章 事前準備不敢懈怠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27章 景隆之謀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186章 故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479章 科舉(完)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1376章 醞釀風暴第951章 任官第1278章 練子寧的新差事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596章 瞭解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160章 祖陵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741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二與其它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680章 三清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1560章 印度之戰——醞釀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1538章 求娶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424章 驚動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