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張彥方

允熥也這一天稟報了老朱自己暫定的上滬縣市舶司提舉的人選,並且報告想將上滬縣改爲屬應天府管轄。

老朱想了一下,最終還是同意了。然後他下旨讓張彥方回京,並且下詔書將上滬縣改爲應天府直轄。

三月初,張彥方趕到京城。他並不知道爲什麼叫他來京,按理說還沒到第二任的最後一年不該回來啊?

好在楊任知道這件事,他提前和吏部打好了招呼,讓吏部的人見到張彥方以後告知他讓他來文華殿。

張彥方到了京城當日,在驛站休息了一晚以後直接來了吏部。吏部左侍郎就是練子寧,直接告知張彥方:“皇太孫殿下要見你。”

張彥方於是感到頗爲莫名其妙的來到了文華殿。

允熥這天正在批改奏摺,聽守門的宦官說一名自稱張彥方的文官來了,馬上傳令讓他進來。

楊任說道:“今日張彥方就到了京城?從樂平到這裡,再算上詔書送到樂平的時候,這是最快的腳程了。”

允熥聽了楊任的話,也算了一下,確實是非常快了,基本上是詔書剛到樂平,然後他當天或者第二天就出了。難道樂平沒有事情需要交接?

這時張彥方走了進來,憑藉服色知道了誰是允熥,馬上行禮說道:“樂平知縣張彥方見過皇太孫殿下。”

允熥放下筆說道:“張卿免禮平身。”

不過張彥方仍然行完了禮然後才站直身子。

允熥上下大量了張彥方一遍。他年齡看起來和楊任差不多,都是三十多歲,但是卻顯得面黃肌瘦,似乎是長期沒有充足的營養導致的,楊任剛來的時候也是這樣的,現在已經好多了。

允熥也聽楊任說過了,張彥方家裡人口多,父母高堂都在世;他這一輩兒,除了他自己還有三個兄弟,兩個妹妹,五個親人家裡都在鄉下種地,還指望着他接濟。自己呢,還有三個孩子需要撫養,他還要教導孩子讀書。

這樣的人能勉強吃飽就不錯了,根本沒條件提什麼營養。允熥心裡閃爍着一些想法,不過這和眼前的事情倒是沒有關係。他撇開想的事情,對張彥方說道:“張卿今日就到了京城,是詔書送到樂平的當日就出了吧。怎麼,樂平沒有政事要交接?樂平雖是小縣,也有二三十萬人口吧。”

張彥方神色不變的說道:“稟殿下,現在並非春秋二賦之時,也非縣試之時。樂平現在雖然稱不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但是也是家家安定,並無盜匪;當地的官司臣也都是當日辦結,並無未結之案,所以可以當日出。”

明代的地方官就主要是四項:錢糧、教化、刑名、治安。賦稅和縣試就是錢糧和教化,安定和官司就是刑名和治安。張彥方的意思就是他把縣官該乾的都幹完了,不需要繼續在當地逗留交接,可以馬上出來京城。

允熥目光閃爍:張彥方這是在解釋還是再表功?允熥想從他的臉上看出些端倪,但是什麼也看不出來。允熥思慮片刻,看着旁邊的沙漏,知道已經到了午時,於是說道:“張卿,現在已經到了午時,還是先吃了午飯再說吧。”

張彥方說道:“臣,今日上午已經吃了飯,現在不餓。”

允熥知道他是北方人不習慣一日三食,但是這是他用來拖時間的藉口,怎能不吃?說道:“既然到了京城,就要入鄉隨俗。”

楊任也在一旁勸他,張彥方於是答應吃飯。

允熥鬆了一口氣。如果他是那種死板的人,雖然可以信任,但是不適合當市舶司的提舉,那就只能安排到別的地方爲知縣了。還好他不是。

中午午飯很豐盛。應該說每天的東宮的伙食都很不錯,每天都是四菜一湯,兩葷兩素。允熥前後兩輩子都不缺肉吃,倒不是太得意這樣的飯菜。但是對於官員們來說,除了少數大地主家出身的,基本上都是逢年過節才能吃上肉,所以允熥每天都吩咐變着花樣來上菜。楊任也是這樣才由面黃肌瘦變得紅潤起來。

今日的肉菜是紅燒肉和黃瓜炒肉。張彥方一開始還有些拘謹,等到紅燒肉一上被香味一吸引,又見其它的人面對允熥也不是那麼嚴謹,也就甩開膀子吃肉,把分給他的那一份吃了個精光。

允熥又吩咐再給他盛一碟。最後張彥方吃了三疊紅燒肉、兩張餅子,還有其它的菜也都吃光了。

等他吃完了,慌忙想起什麼,站起來說道:“殿下,臣失禮了請殿下治罪。”

允熥笑道:“你是第一次見孤,孤不怪罪。”允熥也不喜歡那種總是端着的人,所以不怪罪。

允熥見自己等的人還沒有來,藉口午睡回了文華殿文淵閣。允熥未驚動熙瑤獨自回到寢殿,等着消息。

一直到午時快過去了,他等的人終於到了。王喜走進來說道:“殿下,錦衣衛來人了。”

允熥正半眯着眼睛在牀上躺着,聞言睜開了眼睛。他就是在等錦衣衛的人。雖然楊任保舉張彥方,允熥也可以自己面試,但是他還是不放心,稟報老朱之後讓錦衣衛去查張彥方。因爲需要傳令到樂平,他估摸着今日能到,所以張彥方來了一直在拖時間,現在果然到了。

錦衣衛的來人見到允熥來了,行禮說道:“臣錦衣衛鎮撫楊本見過殿下。”

允熥答應一聲,結過他手裡拿的東西。拆過開來看起來。楊本退下。

允熥仔細看了他的履歷,除了家裡人太多以外沒有什麼別的不妥當的地方,樂平也確實是治理的不錯。幸好族人不多,並且老家是內6的。

允熥看完了,回到東暖閣。東宮屬官也都已經醒了。允熥雖然在東暖閣沒有安排午休的地方,但是給他們預備的椅子靠背都是能動的,所以可以放下來一些側躺着休息。這個這時的木匠都能幹,不是什麼費事的活計。

允熥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又讓張彥方坐下,這就可以開始面試了。

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1308章 反應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424章 驚動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1437章 閒聊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208章 用方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307章 祖宗們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631章 兩年前見過的人第1380章 書送瓦賽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1525章 見面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1560章 印度之戰——醞釀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1141章 善後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543章 拒絕與見面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354章 前夜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1318章 金融改革——勳貴們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208章 用方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992章 關注點第548章 高科技產業園區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980章 唱戲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76章 走進科學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675章 出診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1525章 見面第402章 吳橋第575章 回 道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372章 燕周浙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211章 田賦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