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上朝

幸虧允熥平素不愛問服侍她倆的宮女她倆平時都說啥,熙瑤選的服侍她倆的宮女又都是嘴嚴的,不然允熥知道了她倆說的這個話沒準真的把她倆打一頓。

第二天的早朝允熥也參加了。當老朱把允熥的摺子給大臣們傳閱之後,以禮部尚書鄭沂爲的傳統儒家子弟果然羣起反對。他們當然知道要是老朱準了這個奏摺所請之事他們反對是沒有用的,甚至有可能被貶斥,但是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的文人士大夫雖然有的時候的堅持是錯誤的,但是他們還是有風骨的,不像明末到清末的多數士大夫都是軟骨頭。

而之所以這時的文人士大夫有風骨,蒙元的統治是有一定作用的。蒙元時期,漢人考科舉意義不大,不僅是歷朝最難考的,並且考上了也不像滿清時期可以當大官,所以讀書人少,願意深讀儒家經典的更少。而這樣的背景下願意死啃儒家經典的都是真的認同儒家的,而不是後來那些只把這當成敲門磚的人。所以這時的儒家子弟都有風骨。

鄭沂身爲禮部尚書,當然不能說的太多,這個時候還在巴蜀當蜀王世子師的方孝孺的老鄉、現任翰林院編修的原質上前說道:“陛下,方今天下思安,陛下又一向與民生息,何須商人?商人不事生產專以倒賣獲利,乃五蠹之一,鄉下百姓進城不便,他們商人做一些鄉下的小買賣罷了,怎麼能給他們這樣牟利的事情?”

“且我大明富有四海,怎需與番國互通有無?就是有少許所求,許起進貢即可。殿下以爲如何?”原質最後目光看向了允熥。

允熥剛要說話,這時突然有人說道:“陛下,臣以爲當許起開海市舶。”

老朱、允熥和在場的大多數官員都看向這人。‘是楊益,他不是李景隆的人嗎?李景隆爲什麼會贊同開海通商?’允熥想着。

允熥緊張起來,要是李景隆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想法,老朱很可能不再支持開海,這可不行!

誰知楊益說道:“陛下,臣以爲,幾個商人罷了,不過是賺幾個錢,還能危害到地方官府不成?倒是原編修,我剛纔見你對殿下的奏摺都沒有看幾眼,估計都沒看到殿下寫了些什麼就着急說話,這是不是不太恭敬?”

允熥頓時一腦門子問號?楊益這話聽着不是在反駁原質的觀點,而是在攻擊原質的爲人,他這是因爲一時沒想到詞還是什麼?

倒是老朱,還有其他一些在朝中時間較長的大臣知道爲啥了,楊益這根本不是支持開海,而是單純的爲了反對原質而反對。這就得說到大明開國初年的事情了。

大明開國初年,京城的五品以上官員不管是文還是武,六成都是朱元璋的老鄉淮西人,第二大派就是以劉基爲的浙東集團,在老朱的縱容下,兩派時常互相撕逼,後來兩派的要人物都被幹掉了。

楊益身爲定遠人也是淮西集團的一員,而原質是宋濂的徒弟,是浙東人。楊益襲職很早,洪武初年就上朝爲官,洪武十幾年的時候被派到地方爲指揮使,最近纔回京城,所以他記憶尤新的上朝還是當年兩派互相撕逼的時候。今日見到原質進言,又見老朱似乎是贊同開海,不自覺的就上來反駁原質的話。

但是楊益說完了話就知道自己不該說話,現在的朝堂之上和二十年以前大不相同,也沒有那麼分明的派系,自己貿然進言實在是不該。正好這時老朱出言道:“楊益你久在地方,不知京城的事情,,難免有見識不明的地方,還是退下吧。”

楊益趕忙退下。心中還在害怕老朱事後處置他。不過老朱現在不會輕易地動勳貴,老朱又瞭解楊益,不會處置他的。

允熥上前,說了昨日他想出來的那條‘讓更多的番國之民得沐我大明的文明’的理由,頓時讓這些儒家弟子預備的反駁理由不能說出來了。

這時戶部主事黃魁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爲殿下之建言甚好,爲了讓更多的番國之民得沐我大明的文明,臣覺得應該開海。”

其他人以爲黃魁是真的這樣以爲的,但是坐在御座上的老朱心下冷笑:黃魁雖然本人是直隸海門縣人,但是他有個遠房的親戚是上滬縣人,並且黃魁家窮,進學的錢都是親戚資助的,所以他當然會在這裡支持開海通商。

不過老朱因爲也想開海,所以也就不說穿他了。但是老朱已經決定:以後對於籍貫或者有親戚在市舶司所在縣城的,要專門記錄,一定要知道誰是會爲商人說話的。

然後又有幾個儒家子弟出來提出不同意見,允熥一一反駁。見着在場的文武官員沒有人再提出反對的話來,宣佈:“那設立市舶司這件事就成了。就等着仿照前朝的例子把規矩定下來在正式下旨開海通商。”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即使是今日沒有上朝的人想反駁也沒用了,老朱既然已經正式說話了,那就不會再改。

接下來兵部尚書茹瑺拿出一封奏摺說道:“陛下,昨日在沔縣(今三秦省漢中市勉縣)的長興侯上的摺子到了,奏報已經抓住了反賊白蓮教妖人田九成,問陛下如何處置。”

老朱說道:“抓到了田九成?下令讓耿炳文就地凌遲處死。所有捕獲的白蓮教妖人,和他們的親屬,全部處死;受白蓮教妖人蠱惑的百姓流放遼東,遇赦不赦。”

事情的緣故是這樣的:洪武三十年正月,藏身於沔縣縣衙爲吏的白蓮教信徒高福興,與田九成、王金剛奴造反,先後攻陷了多個縣城,又蠱惑陝蜀間番民響應。老朱得知後,詔令以耿炳文爲主帥三秦、巴蜀軍隊圍剿。又敕秦王尚炳練士卒,繕甲兵,時刻巡羅,以備不測。

耿炳文派遣陝西都指揮僉事吳旺將兵一萬五千人,四川都指揮僉事俞琪將兵一萬八千人等分道緝捕。至九月初一日,福興奔突無所,遂被俘獲。另有汪伯衛、陳妙貴、楊文皋、王師傅、劉普成等,被抓住後殺死。留四川都指揮同知趙興追捕田九成、陳二舍等。

實事求是的說,這次白蓮教造反雖然在《明史》上只有,大概五六十個字,但是他比在歷史書上大書特書、廣爲人知的永樂年間的唐賽兒造反規模要大得多,大明先後出兵四五萬人,並且驚動了巴蜀、三秦一代十多萬軍隊,先後耗時近一年才平定。而唐賽兒造反不過先後出兵數千人,幾個衛所防備而已,也只花了兩三個月就平定了。

現在田九成、陳二舍也已經被抓獲,只剩下王金剛奴仍然在逃。對於白蓮教造反的事情,朝廷上下都非常重視,對於老朱的命令也沒有任何疑問和反對的。

老朱又沉思片刻,說道:“令耿炳文回京,繼續留趙興在漢中搜捕王金剛奴等人,並且清查當地是否仍有白蓮教的妖人未被現。”

兵部尚書茹瑺和中軍都督府大都督徐暉祖應道:“是,陛下。”

然後禮部侍郎陳迪上書奏報到:“陛下,接遼東來書,朝鮮國之兵又越過鴨綠江擄掠,屬我大明奴兒干都司的番民幾次被其侵擾。”

左軍大都督府的都督僉事孫恪出列說道:“自洪武二十五年陛下允其爲藩屬國已來,朝鮮屢次生釁,時常過河侵擾,我大明應該出兵打他們一次讓他們知道知道藩屬國的規矩纔好。”

這個時候的朝鮮還不是後來那個規規矩矩的大明第一藩國,並且它的軍隊也還是有戰鬥力的,獨自打退過好幾次倭寇侵擾。並且這個時候他們對於遼東的土地還是有想法的,所以幾次經常過境侵擾,漢民不敢動,就動夷民。一旦夷民現大明不保護他們,他們就會投入到朝鮮治下,這樣朝鮮的地盤就過了鴨綠江。

老朱對於有人敢這樣挑釁當然是很不高興的,但是他覺得今年以來身子越的疲乏,精力不多,所以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老朱說道:“不許!退下吧。”孫恪只能退下。

之後又分別有人上書奏報了其他的事情,都是些日常瑣事。過了一會兒無人再進言,老朱宣佈下朝。

===========================================================

河難鄭縣,此時在縣城裡邊的一家招待不富裕的人的飯館兒裡,三名大漢坐在一張桌子旁。三個人一共要了一肉一素兩個熱菜又要了一份涼菜,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的吃着。

剛剛給他們上完飯菜的夥計對另一個夥計說道:“王二,這三個人好奇怪啊,一個說的是河難話,是開封那邊兒的口音;一個說的好像是咱們這邊的話,但是細聽卻帶有長安那邊兒的三秦口音,不是當地人根本聽不出來;還有一個說的是湖廣話,還是湖廣北邊兒的話。這樣的三個人,又不像是行商,怎麼湊一塊兒了?真是奇怪。”

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1088章 內亂第1374章 日心說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98章 議婚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番外22:女朋友與警察第927章 選擇這麼一間屋子接見他們兩個的緣故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1517章 有人叛變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1673章 三日後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1483章 天文學大發現——太陽黑子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625章 體育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415章 降與死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472章 賽兒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1733章 海盜們第1531章 產業第1251章 反應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橫濱第1021章 **主義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09章 熙怡入宮感謝和求訂閱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951章 任官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243章 朝鮮的討論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10章 後續發酵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866章 捷報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559章 入城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100章 後續第1085章 最強男人對話——放心早了第1464章 光榮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1768章 繼續解釋爲什麼攻打埃及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385章 與平叛有關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