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怎樣開海

允熥得了老朱的同意,在又和老朱說了會兒話、然後退出來之後非常高興。

允熥回到東暖閣,對等在這裡的屬官說道:“陛下同意開海了,咱們寫一個章程出來,過幾日就呈給陛下。”

陳性善當然是反對允熥的這個政策的,但是他提出反對意見之後允熥不同意那他只能是不參與了。好在允熥之前就沒有把他算在內。

張數是武人,對於政治上的事情不關心;楊任、卓敬到底是歷過實務的,雖然不喜歡開海,但是在允熥給他們講解以後,他們也知道開海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協助允熥;至於秦鬆則是鐵桿的允熥支持者,允熥幹什麼他都支持。

剛剛說完,守在門口的小宦官走進來說道:“殿下,有武將在文華門請求進來,自稱是李須虎。”

允熥說道:“快請進來。”然後自己走到東暖閣的門口等着,他不可能去文華門迎接的。

李須虎是崇山侯李新的長子,濠州人,是朱元璋的老鄉。李新也是打過不少的仗、立過不少的功勞的人,但是本事與郭英、張溫、曹震他們差遠了,並且他本來只是世襲指揮使,是因爲修建孝陵封的侯,所以不少人看不起他,但是老朱挺信任他。李須虎看起來儀表堂堂,所以老朱讓他來爲東宮屬官。

允熥照例與李須虎寒暄一陣,然後就又投入到開海禁的事情上來了。

條條框框都訂好以後,楊任說道:“殿下,稅收到底是多少抽一還需不斷調整,現在暫定爲按照十稅一來抽稅,這已經是很高的稅賦了。”

允熥聽到這句話有點想笑:十稅一竟然就是高稅了,後世各國的關稅,除了少數貿易港,那個的平均稅率在1o%以下?並且爲了防止海關的官員欺負商人,允熥決定各種貨物都是採用一個平均售價的方式來納稅,這樣實際稅賦肯定低於十稅一。

然後秦鬆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殿下,到底這個開海設通商口岸歸哪個衙門管?新設立的主管官職叫什麼?幾品?第一任由誰來幹?”

允熥想了想說道:“既然是涉及稅賦,當然是歸戶部,但是現在上滬縣劃歸應天府,所以暫歸應天府管;主官就叫提舉,暫定爲正六品。現在上滬縣歸了應天府之後知縣也要爲正六品,就把現在的知縣改任,新任命一人爲上滬縣知縣併兼任提舉。”

但是允熥說完了官制之後對於人選則有些撓頭,不過還是說道:“楊卿,你久歷州縣,還是你來吧。”

楊任說道:“臣願往。但是臣剛剛爲東宮屬官不到一年,陛下未必准許。”

允熥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才撓頭。他說道:“那你可否推薦一人?”又對其他人說道:“各位有人選,亦可推薦。”

衆人想了想,最後還是楊任說道:“殿下,如果去爲此官,沒有做過地方官的人是不行的,同時最好有戶部的經歷。臣有一名好友,名爲張彥方,曾爲戶科給事中,後來爲了少花些錢能養活自己的父母請任樂平知縣,現在已經在樂平爲知縣四年。”

“張彥方爲人清廉,但很有見地,雖然厭惡商人但是判案很公正;又曾爲戶部和州縣,臣以爲可以爲之。”

允熥還是比較信任自己的屬官的,但是這件事很重要,所以他說道:“那孤明日與陛下提一下讓其回京,孤與之面談一下,如若不成孤讓其爲應天府其它縣的知縣。”反正這事兒也不着急,允熥有時間來慢慢操持。

陳性善雖然不贊同開海,但是身爲東宮屬官他也認爲自己要出力。他說道:“殿下,還需考慮朝堂之上的文臣的意見。自從漢代已來,商人就被列爲五蠹之一,本朝開國以來又嚴厲限制商人經商;另外,一方面任用儒臣爲官與民休養生息厲行節儉,另一方面實施老子的‘雞犬不得相聞’的鄉村,除了挑擔的貨郎,也用不到多少商人。”

“我大明富有四海,除了一些奢侈之用品,也用不到多少海外的東西。就是做飯的佐料,我大明也有花椒,不必非用南洋番國的香料。並且,朝堂之上的文臣或許會說:‘開海之後,海外的奢侈之用品大量進入國內,會使得現在節儉之風消散。’”

陳性善雖然自己不做飯,但是洪武年間的文官可不是像後來的那樣當了官以後什麼都不做了。洪武年間類似於後來海瑞的官員很多,陳性善也有時會出去買菜,所以對於老百姓還是瞭解的。

並且他提出的意見其實就是朝堂之上的文官會提出的反對理由。允熥說道:“漢代雖然把商人列爲五蠹,但是唐代卻一度非常重視商人,並且本朝乃新立之朝,前代皆不足慮。”

“嚴厲限制行商之前只是在國內,這次是開海,與之前的國策並不衝突,”允熥繼續狡辯:“大明雖富有四海,但是海外番國也有其所有之物但是我大明沒有的。孤曾聽聞,爪哇之國有一年能種三季的稻子,定然還有別的。”

允熥雖然並不認同大明什麼都有,但是他說的話得儘量符合現在的人的認知,所以只能這樣說。

“既然擔心節儉之風消散,那就少進口奢侈之用品,對於進口的也科以重稅。孤也會以後帶頭節儉。”

允熥並不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但是他的享受的方向和現在不太一樣,除了以後可能會養一大堆美女跳舞唱歌以外,對於奢華的衣服、華麗的宮殿、前呼後擁的場面都不怎麼喜歡。所以他可以坦蕩的說自己節儉。

然後允熥又說道:“我大明爲天朝上國,無數番國小民心嚮往之,但是番國之民多不怎麼富裕,難以負擔他們路上的花銷;我大明也沒有辦法全部承擔起來這筆錢。開海允他們販運貨物到我大明,正好可以用販運貨物得的錢來應付路上的開銷,讓更多的的番國之民得沐我大明的文明。”

“爲了讓番國之民知道我大明的一片苦心,可以曉瑜所有來我大明的番國的使臣,讓其回去告知其民。”

允熥這話說的是非常的高大上。允熥認定,就這一條,就可以讓那些不通俗物、只拘泥於書本的儒臣贊同開海,最少是不反對:至於通俗物的大臣,怎麼會反對?

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1212章 在人市第1434章 [免費]處置第981章 本第424章 驚動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1185章 什麼菜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1264章 驚險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170章 砸玻璃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1713章 劍指……第308章 封第934章 科學的開端——完結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424章 驚動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204章 彌勒佛第1098章 遺書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105章 殉葬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385章 與平叛有關第1170章 調查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1720章 退休第938章 黎澄第1037章 鐵門關之戰——禮物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626章 好馬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46章 再至麪館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617章 榮譽感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1234章 足球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600章 三家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533章 府試第1722章 文坻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第173章 張彥方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1713章 劍指……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586章 五皇子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1023章 守城——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