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

“我終於可以出宮了。”從去年三月份以來至今一年多一直被禁錮在宮裡的朱褆走出宮門,大聲說了一句。

“這有什麼好高興的。”走在他身旁的原世子妃淑嬪,現讓寧君夫人金墨玉正紅着眼圈沒聽到丈夫這話忍不住說道:“夫君,你這次出宮是被改封爲讓寧大君不得不搬出宮去,有什麼好高興的!”

“你不懂。”朱褆說道。過去一年多他一直被圈在一間小小的宮殿裡,最近幾個月還被逼着吃藥,如今終於可以在更大的地界活動,也不用再吃‘致病’的藥,如何不高興?但這話沒法和妻子說,他只能這樣說一句。

金墨玉沒有追問,而是嘆息着又道:“若是夫君的病早幾個月好多好。前幾個月因夫君的病一直不見好,父王就向大明皇帝請旨,改封元正爲世子,如今也不能再改回去。若是夫君早幾個月病就好了,就能一直是世子。”

“都已經要搬出宮裡了,還說這些事情做什麼?”朱褆見送他們去府邸的馬車與馬匹已經被人牽了過來,又讓妻子上車,讓下人將行李裝進馬車,自己騎上一匹馬向新的府邸而去。

不一會兒,他們趕到讓寧大君府。朱芳遠對自己長子心裡也是有些愧疚的,爲他選的這出府邸不僅地理位置極好、佔地面積廣大,而且裝飾奢華,又早早命粗使下人將府邸打掃乾淨,朱褆只要將行李安置好就能入住了。見此情形,一直爲丈夫被廢除世子之位而鬱鬱寡歡的金墨玉心情也略微好了些。

當日他們夫妻在新府邸安頓下來。過了幾日完全安頓好了,金墨玉就要回孃家探親。朱褆自然沒有不準的道理。他不僅同意了,而且笑着說道:“住在宮外比住在宮裡要好多了,住在宮裡你身爲世子妃,怎能回家探親?但宮外就可以。所以你也不必因爲搬出宮外而鬱郁不高興。”

‘這豈能一樣?’金墨玉忍不住在心裡想着。但她沒有將這句話說出來,只是當做沒聽見,又同丈夫說了兩句別的話,帶着侍女出府去孃家探親。

“昭兒可醒了?”妻子出府後,朱褆問侍女道。

“大人,全義縣主還在午睡。”侍女回答。因朱芳遠對兒子心懷愧疚,朱褆的女兒在他出宮之前也被加封爲縣主。

“也是,她這個年歲的小孩子覺多,還沒醒也正常。”朱褆說了一句,又吩咐道:“既然如此,你從書房裡,將那套《水滸傳》拿來,我要在這裡看。”

“是,大人。”侍女答應一聲,轉身離開這間屋子。朱褆也仰面躺倒在塌上,閉目養神。

不一會兒,他聽到屋內傳來腳步聲,隨口說道:“將書放在桌上,你下去吧。”

可他這話說完,卻並未再聽到腳步聲,也沒有傳來任何將東西放在桌上的聲音。朱褆有些生氣,一邊睜開眼睛,一邊就要呵斥侍女幾句。但他話還沒出口,就見到了立在屋門口的那人,頓時愣了一下,之後才趕忙站起來行禮說道:“兒子見過父王。”

“不必多禮。”站在門口那人正是他父親朱芳遠。朱芳遠隨口吩咐一句,走進屋內,又對着身後說了一句:“你也快進來。”

‘父親還帶人來了,莫非是……’朱褆正想着,就見到三弟朱裪走了進來。

Www ▪tt kan ▪c○

“見過大兄。”朱裪行禮道。

朱褆面色複雜的看了他一眼,說道:“元正,你現下已經是世子,按照規矩,應當是我對你行禮,豈能你對我行禮?”

朱裪一時楞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按照國禮,確實應當是朱褆對他行禮。但朱褆是長兄,又是前世子,他不知道該怎麼做。這是他被立爲世子後第一次見到朱褆,也沒有先例可循。朱芳遠忙說道:“此處又沒有外人,按照家禮敘話即可,不必在乎國禮。你們去大明,不是見到大明皇帝同皇子私下裡相處就是按照家禮而非國禮?既然大明如此,咱們朝鮮以後也如此。”

“是,父王。”朱褆與朱裪趕忙答應,朱裪又用家禮對朱褆行禮,朱褆回禮。

“父王,今日帶三弟來到兒子的府邸,有何事情吩咐?”待三人都坐下後,朱褆問道。

這時之前他吩咐找書的那個侍女拿着書回來,朱芳遠並未馬上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從侍女手中將書拿過來看了一眼,之後略有些不滿的對朱褆說道:“你在家,就看這樣的書?”

“不然兒子看什麼?”朱褆反問道:“如今兒子已經不再是世子,也不必再看有關治理朝政的書籍,正好兒子喜歡《水滸傳》這樣的書,就拿出來看一看。”

“你,罷了。”朱芳遠本想訓斥他幾句,但最後還是沒說什麼。朱褆已經被廢除世子之位,將來不論他或是朱裪,必定給予朱褆錦衣玉食,但也必定不會讓他做任何差事,他以後只能做一個富貴閒人,看些閒書打發精力,自己又能多說什麼?朱芳遠只能將《水滸傳》又放下,放緩了語氣說道:“這樣的書你看看也就罷了,只是畢竟看書傷眼,你過去不是最喜歡習練武藝?父親爲你挑選的這座府邸也有一個面積廣大的演武場,現下的天氣也正合適,你儘可多多習練武藝。”

“是,父王。”朱褆聽父親說這樣的話,也不會再硬頂,輕聲答應道。

“父王,這本書是什麼書?”見氣氛緩和了些,極其喜好讀書的朱裪忍不住問道。

“這是一本小說,就是類似於宋代的話本,唐代的傳奇,寫作之人大約在其中寄託自己實現不了的哀思,不過看書之人只是用來消遣而已。”朱褆解釋了一句什麼是小說,之後介紹起書裡的內容:“《水滸傳》這本書寫的是北宋宣和年間,有一股盜匪因宋國朝廷黑暗,以宋江爲首聚集在山東梁山附近,打出替天行道的旗號嘯聚山林,後來被宋國朝廷收編的故事。”

“歷史上北宋年間在山東確有一股宋江等人爲首的盜匪,不過規模沒有書中寫的這樣誇張,宋國朝廷也沒有收編他們,而是將其剿滅。”朱褆又解釋一句。

“這本《水滸傳》的寫作者可是在元末曾參加某一支起義或造反之兵?”聽了大哥的話,朱裪低頭思忖片刻後說道。

“你怎知曉?”朱褆好奇問道。

“既然大兄稱這本書爲小說,而非話本等,可見這本書成書在元后期或明初。這人寫的又是盜匪造反後又被收編的故事,作者本人應當是曾參加某一支起義或造反之兵,纔會寫這樣一本書。”朱裪回答。

朱褆呆愣愣看了他一會兒,之後感慨的說道:“父親說的不錯,果然你更加適合做世子,將來掌管朝鮮。”

前世子稱讚現世子更適合做世子,這場面說什麼都不好吧?朱裪再次不知道說什麼,只能尷尬的笑了笑。朱芳遠忙把話接過來,說道:“厚伯,你不是詢問父親今日來你府上有何事?父親今日是有兩件事要與你說。”

“其一,是有關你的伴讀之事。元正因自己的伴讀人數不多,又想着兩班中傑出的少年之士都被選爲你的伴讀,願意將他們全部納爲自己的伴讀。”

“多謝父王。”朱褆趕忙說了一句,又轉過頭對朱裪表示感謝。朱裪將來成爲國君後首先要重用的當然就是自己的親信伴讀,若是他的伴讀成了朱裪的伴讀,將來也會受到朱裪的重用,成爲朝廷重臣。這讓一直覺得自己連累了他們將來做不得高官的朱褆十分高興。

“弟弟豈能受大兄之謝。”朱裪忙側身避過,同時心裡還有些愧疚。他猜到了朱褆在想什麼,但他之所以接受朱褆的伴讀一是因爲這些人確實都是人才,棄之可惜;二來也是爲了穩定朝堂,不讓朝堂受到太多影響,可不是爲了讓朱褆安心。所以年紀尚幼臉皮不厚的朱裪有些愧疚。

“不過元正接受你的那些伴讀可不能太容易了,若是太容易恐怕會讓他們心生驕縱之心,而且也會引起元正原本的伴讀不滿。”神色如常的朱芳遠說道:“所以此事需要你的配合。”

“還請父王吩咐。”

“這幾日可有你的伴讀來找你?”

“父王,這幾日沒有伴讀來找我。哦,只有金成均來過一次。不過他是金氏孃家兄長,過去幾年也很少見到金氏,來探望一番也正常。”

“這是因爲你剛剛搬出宮,還在收拾屋舍,旁人不便來拜訪;等再過幾日,你的伴讀定然都會來找你。他們肯定會對將來的前程感到憂慮,多半還會在你面前顯露出來。這時你就向他們說自己可以向父王請旨,讓你們做新任世子的伴讀。之後你就來向父王請旨。父王一開始定然不會答應,會駁斥你幾次,但你始終堅持請求此事,而且要讓你的伴讀也都知曉。幾次之後,元正也將原本的伴讀安撫好了,站出來說:未免朝廷荒廢人才,也爲他們的家族考慮,願意接受他們爲伴讀。之後爲父再準了你的請求。這樣,就能將他們轉爲元正的伴讀了,還不會產生不好的後果。”朱芳遠說道。

“兒子知曉了。”朱褆忙道。只要能讓自己的伴讀不被掩埋,他願意做這些事情。

“好,此事就這麼定了。”朱芳遠笑道。能將這些青年才俊毫無後患的收入朱裪門下,他當然也高興。

“第二件事,就是有關新政之事。”朱芳遠又說起第二件事情。“你也知曉,父親繼位後爲改革高麗時的弊端,一直在進行改革。原本這些改革還算順利,但因父親放出風聲,想要限制庶子爲官的品級,引起許多兩班中人的不滿。因父親並未直接宣佈限制庶子爲官品級的命令,所以他們對此無從抵制,竟然反對起其他父親下達的命令。”

“你也知曉,咱們朝鮮的世家大族勢力很大,遠比大明要大,當許多世家大族聯合起來反對父親的政令,父親也無可奈何。但這些政令總不能不推行了。所以父親想讓你幫忙勸說與你交好的世家大族,告訴他們不會限制庶子爲官的品級,讓他們放棄抵制其他命令。”

聽到父親的話,朱褆一時沒有回答。他已經不是世子了,自己也知道將來只能做一個富貴閒人,這樣的事情不該被他管。但他又想了想,還是答應道:“是,父王,兒臣知曉了。”‘就算是爲了朝鮮,再做一次貢獻吧。’

朱芳遠點點頭,正要再說什麼,忽然今日他帶出宮的一位得用的宦官跑了進來,神色有些慌張。朱芳遠見此皺起眉頭:就算是發生了事情,也不至於這樣慌張。他正要出言斥責這宦官幾句,就聽他說道:“殿下,又有天使來到朝鮮,請殿下去接旨。”

“有天使來傳旨慌什麼!”朱芳遠大聲斥責道。

“殿下,”這宦官趕忙跪下說道:“從仁川一路將天使送過來的官員說,他們迎接天使時就覺得天使這次的神情不對,而且又十分着急連夜騎馬從仁川趕來漢城,就留了心,半路上休息的時候特意安排機靈之人去服侍他們。服侍天使的人就聽到那天使說:‘這次接的可不是個好差事。往日來傳旨的人,哪個在朝鮮不是會得許多財物?出使一趟趕得上在京中做十年官兒;可咱們這次來宣讀的是呵斥朝鮮國君的旨意,甚至還要嚴厲追究朝鮮國君的過錯,朝鮮國君豈會給咱們許多財物?唉真是倒黴。’殿下,這道大明皇帝下達的旨意,對殿下不利,是要斥責殿下啊!”

(今天發現有幾章被封了,我改一改,改好後申請解封)

第621章 艱難的訓練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178章 祭祖第488章 貢院第90章 除夕宴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1378章 禮物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1217章 接媳婦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85章 失常的人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399章 朱榑異變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74章 拜訪常家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291章 家族宴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649章 糧典婿第518章 爲什麼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1211章 再等等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954章 續婚姻第177章 端午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213章 來頭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249章 烏龍第629章 檢閱後記第243章 朝鮮的討論第954章 續婚姻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896章 我來也原來是這個身份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1313章 準備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629章 檢閱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120章 拿人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感謝和求訂閱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685章 對蒙第1374章 日心說第1464章 光榮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518章 爲什麼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397章 青州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