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7章 世子,世子

之後一連一個多月,陳誠與尹昌繼續在漢城閒居,等着朱褆的病被治好,或者他一病身亡;大明來的御醫當然努力的爲朱褆治病。這些御醫也都是大明出名的內科聖手,在京城給人看病,幾乎從沒有治不好的時候;可到了朝鮮,這麼多名醫爲朱褆診治,竟然就是商量不出到底朱褆得的是什麼病,方子一連開了幾個,但吃了幾日就是不見好,換了方子也一樣。他們雖然不願意承認自己治不了,但同朱芳遠或陳誠、尹昌說話的時候就沒有起初那麼硬氣了。

朱芳遠察覺到了大明御醫的變化,心中暗喜,但當時並未說什麼。又過了幾日,等御醫向他們彙報過情形退下後,朱芳遠轉過頭對陳誠說道:“陳院使,你也看到了,就算是上國御醫,一連救治了一個多月,也沒能治好世子的病,反而又更重了些。寡人心裡十分不好受。”

“殿下暫且放寬心,世子吉人自有天相,必定是能病好的。”陳誠勸道。

“我也願意如此,只是人命皆是天定,豈是人力所能挽回?”朱芳遠忍不住帶上了哭腔說道。陳誠連忙相勸。

朱芳遠又說了幾句話,彷彿下定了什麼決心一般,同陳誠說道:“若他僅是寡人之子,這樣一直病歪歪的倒也沒什麼;可他還是我朝鮮世子,一直纏綿病榻,可不是好事。尤其他現今並無子嗣,寡人又已經年過五旬,這段日子因憂心世子之病情更加憔悴,若是他一直不見好,我再忽然病倒了,何人能夠主持我朝鮮的朝政?若是被權臣奪取了權力,如何是好?”

“殿下無憂,世子豈會一直纏綿病榻?殿下的身子也十分康健,不會如此。何況,即使由大臣輔政殿下也不必擔心。殿下乃是陛下親自冊封之朝鮮國君,陛下必定不會准許朝鮮發生動盪。”陳誠又道。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事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何況即使陛下會爲我家主持公道,但若是權臣將朝政搞得一團糟,也是我家受損。所以,”朱芳遠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寡人意圖向陛下請旨,更易世子。”

“這。”陳誠臉上露出十分驚訝的神色,頓了頓才說道:“殿下,此事還請三思。”

“寡人已經思量過了,也與親信大臣商議過,爲了朝鮮安定,只能如此了。”朱芳遠臉上露出痛苦的神情,緩慢說道。

陳誠又勸了幾句,朱芳遠執意要上奏陛下更易世子,陳誠也只能停下勸說,說道:“請殿下擬寫上奏陛下的奏摺,臣與尹副使與殿下派出的使者一起返回京城上奏陛下。臣與尹副使會將世子的情形如實向陛下奏報。”

“怎麼,二位天使都要返回京城不成?”朱芳遠略有些驚訝的問道。若說平時大明天使來到朝鮮自然不會逗留這麼長時間,可如今朱褆生着重病,他們主要是來送御醫給朱褆治病的,不說等到朱褆完全病好,起碼得等到好轉或病死才能回去。在他看來,由尹昌同他的大臣一起返回京城,留陳誠在朝鮮最好。雖然尹昌在來到漢城的頭一日就得罪了他,但他已經詳細打聽過了,尹昌雖然嘴上不留德,但本質上還是一個誠實君子,返回京城定然會實話實說,將朱褆仍然臥病在牀大明御醫也束手無策的情形完全說出來;陳誠卻已經是老官僚了,未必會實話實說。

“殿下,下官與尹副使此來京城,是爲送御醫爲世子治病而來;下官與尹副使等人也不懂醫術,留在漢城也無益。而且下官等人從京城趕來漢城前,陛下也有旁的差使吩咐下官等人去遼東。本來一個月之前臣就應當去遼東,留尹副使在漢城等待世子病好,但不想尹副使與殿下,所以下官又在漢城多停留了幾日。既然殿下要派人出使京城奏報更易世子之事,臣就與尹副使一起返回京城。自然,這次返回要走陸路,路過遼東。”陳誠回答。

“原來如此。”聽到陳誠說他們還有別的差事去遼東,朱芳遠頓時釋然了,笑道:“既然陳院使還有旁的差事,寡人也不便多留院使。只是好歹要再留幾日,讓寡人能夠爲陳院使在臨別前宴飲踐行;寡人向陛下上奏的奏摺,也要多多斟酌。”

陳誠當然不會拒絕,就這樣說定。第二日中午朱芳遠設宴招待了陳誠與尹昌,二人又歇了幾日,待朱芳遠的奏摺寫好後,與再次出使大明的沈溫一道離開漢城,走陸路前往遼東。

朱芳遠挑了十幾匹高大健壯的馬匹讓他們帶回去,送給大明皇帝陛下。不僅如此,他還命三子朱裪代替他送行,送出漢城北門才返回。見此情形,就算再不通世事的人,也明白朱芳遠選擇的下任世子就是朱裪了。尹昌當時面露譏諷之色,但沒有說什麼,與朝鮮送行之人告別。

他們這一行人在路上快馬加鞭走幾日,就到了朝鮮與大明遼東的分界線鴨綠江畔。對面的遼東都司早已派了人來接,陳誠、尹昌與沈溫告別送行的義州府府尹等人,坐上船隻,離開了朝鮮。

沈溫不慣於坐船,上了船與陳誠、尹昌寒暄幾句就進了船艙休息。陳誠與尹昌二人站在船尾,望着南面逐漸消失的朝鮮官員,看着朝鮮的土地,尹昌忍不住譏諷地說道:“院副,我實在是想不到,朝鮮國君竟然這樣心急,這樣着急改立旁人爲世子。若是現下的世子知曉了,也不知他會作何感想。”

“他必定是知道的,就算不知道朝鮮國君這麼快的想要廢除他的世子之位,也知曉自己早晚被廢。”陳誠道。

“確實,他必定是知道的。哎,一想起此事,我就忍不住替朝鮮世子感到悲涼。”

“有何好悲涼的。”在朝鮮一直彬彬有禮的陳誠卻不在意的說道:“這不是還有大明爲他主持公道?那些無人主持公道的被廢世子、太子纔算悲涼。他的運氣已經很好了。”

“可是也不知他會不會願意見到,大明爲他這樣主持公道。”尹昌又道。

“這也由不得他了。好了,不要再議論此事了,想一想到了遼東咱們要做的事情,可不能有遺漏。”陳誠最後說道。

他們很快到了遼東都司衙門所在的遼陽,見過了遼東都司的都指揮使,恰巧封在開原的英王也在此,順便也見了一面。沈溫也趕去拜見。

不過他對於面見英王並不在意。遼東地界由大明朝廷管着,英王的封地雖然與朝鮮也有交界,但都是長白山人跡罕至的山地,哪邊多一個山頭哪邊少一個山頭沒什麼。何況沈溫此次出使大明還帶有重要差事。他將旁的事情都放在一邊,每日只是反覆誦讀朱芳遠寫的奏摺,猜測大明皇帝可能提出的疑問,提前想好應對的話語並且寫下來。朱芳遠的奏摺不過二三百個字,他的註釋倒是寫了上萬字。

可出乎他的預料,大明皇帝並未對他過多詰問,只是仔細問了問現下世子的情形如何,聽到世子的病仍然不見好,大明御醫也治不好後表情有些抑鬱,還有些沮喪,但之後就讓他退下了。又過了幾日,大明皇帝再次宣召他,仔細詢問了朱芳遠的意願,確定朱芳遠不會反悔後,又思量了好一會兒,同他說道:“既然朱褆一直纏綿病榻不見好,又沒有兒子,朱芳遠又心意已決,況且他說的也確實有道理,朕就同意更易朝鮮世子。”

“多謝陛下。”沈溫聞言馬上變得狂喜,好在他還記得禮儀,忙跪下說道。

允熥看了他一眼,臉上露出譏諷的笑容:“你是因爲將是你的女婿做世子,才這般高興吧?”此時被加封爲忠寧大君的朱裪的正妻就是出自青松沈氏,是沈溫的女兒。

這話沈溫可不敢回答,只能不住的叩頭。不過他也理解大明皇帝的心情。大明皇帝一貫堅持嫡長子繼承,可朝鮮卻要改立他人爲世子,縱使事出有因,可大明皇帝心情不好也很正常。

“罷了,你起來吧。”過了一會兒允熥吩咐一句,待他起來後拿起筆在朱芳遠的奏摺上批了幾個字,遞給他說道:“你回去後將這封奏摺還給遺德。不過你不忙回去,朕已經下令禮部的官員擬廢除朱褆世子之位、改立朱裪爲世子的旨意,還要派出使者出使朝鮮擇一良辰吉日宣讀聖旨。你與朕派出的使者一同返回。”

“是,陛下。”沈溫忙又跪下答應。允熥沒有再說什麼,揮揮手讓他退下了。

得知大明皇帝准許改立朱裪爲世子的消息,朱芳遠鬆了口氣。他雖然認爲結果必定如此,但得到確鑿的消息仍然讓他心安下來。他又得知大明皇帝派來的使者還會將御醫都帶回去,不讓他們繼續爲朱褆治病了,馬上下令停止給朱褆喝藥。這藥喝一次藥效可以管好幾日,既然大明御醫即將回去,也不必讓朱褆再受罪了。朱褆聽到這個消息呆呆的在牀上躺了一會兒,也不知他在想什麼。

又過了幾日,大明派出宣讀冊封旨意的使者來到朝鮮,選了一個好日子宣讀聖旨,正式廢除朱褆的世子之位,改立朱裪爲世子。

“殿下,臨行前陛下又囑託下官一定要同殿下說,大王子即使被廢除世子之位,也是殿下的嫡長子,殿下萬萬不能薄待了他。若是大王子就此遭遇不測,或纏綿病榻一直不能好沒有子嗣,也要爲他過繼一人繼承香火。”

朱芳遠聽到使者這話連忙說道:“天使放心,也請天使回報陛下請陛下放心。臣必定不會薄待了厚伯,馬上就會加封他爲讓寧大君,而且待遇在所有大君之首。若他厚伯真的如同天使所說那般,臣必定會爲他過繼子嗣。”

“這就好。”使者說了一句,將聖旨遞給朱芳遠,結束了這次宣旨。

“元正,從今日起,你就是我朝鮮世子了,可不能辜負父親的期望。”待返回王宮後,朱芳遠對朱裪說道。

朱裪此時仍然彷彿在夢中。十年之前朱褆就以嫡長子的身份被冊封爲世子,而且還是大明皇帝與朝鮮國君的雙重冊封,即使前一陣子朱褆生了重病纏綿病榻,朱裪也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爲世子。所以今日親耳聽到冊封他爲世子的聖旨,過了這麼長時間他仍然反應不過來,朱芳遠的話也沒聽見。

朱芳遠不得不又說了一遍,而且聲音大了些。朱裪這纔回過神來,同朱芳遠說道:“父王,兒子,兒子畢竟年輕,恐怕做不好世子。”

“你也已經十八歲,僅比你長兄小三歲,而且天資聰慧,如何做不好世子?就算現下生疏些,將來熟悉了也就好了,你必定比你長兄做的更好。”朱芳遠溫言說道。

“兒子必定會努力做到最好。”朱裪說道。

“這話說對了,只要有這樣的心才最好。不枉父王我爲了你能當上世子殫精竭慮。”朱芳遠笑道。

聽到這話,朱裪疑惑的擡起頭。大哥生了病而且一直不見好,父王纔不得不改立他爲世子,這如何稱得上是殫精竭慮?

朱芳遠見到他的表情,頓時明白自己說漏嘴了,輕聲咳嗽一聲,說道:“你下去吧,好好琢磨應當如何做世子。”

“是,父王。”朱裪答應一聲,轉身退下。可就在此時,他忽然感覺一陣心悸,彷彿自己接下了什麼不應該的事情。‘以往我每次心悸,過後都會出大事,這次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199章 四輔官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872章 繼續議事與南洋諸國的擔憂第234章 事前準備不敢懈怠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1475章 恭賀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1531章 產業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74章 拜訪常家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737章 色目後裔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58章 李芳遠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933章 科學的開端續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411章 北撤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373章 重力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1225章 查處完畢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1395章 結果第256章 多疑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411章 北撤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1466章 新任命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256章 多疑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454章 銀行業第634章 橫濱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307章 祖宗們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56章 ……陰謀——重點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251章 反應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573章 巧合敵襲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795章 諸事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