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祖制

饒是孫紹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還是被嚇得說不出話來。『劉氏就更不能看了,她不知道呂妃是什麼人、也不知道懿文太子是什麼人,但是聽到了‘宮中’、‘陛下’這些詞嚇得直接跪倒了地上。

過了半響,孫紹才緩過來,指着譚緯兒說道:“我想過你的身份,但是本以爲你是京裡的高官家的女兒,後來家裡犯了事逃出來。但是怎麼沒有想到你是宮裡出來的。”

“你說:‘呂妃娘娘犯了事’。這宮裡的人犯了事,我雖然不知道是什麼事,但是一定小不了。”這時,他對劉氏說道:“你出去!”

劉氏雖然不解,但是還是出去了。

然後孫紹小聲說道:“這樣的事情要是你被現了,我孫家全家都活不了吧。”

譚緯兒說道:“公爹說的不錯。”

孫紹說道:“既然這樣,對我們來說最穩妥的辦法就是把你供出去,要不然要是你被現了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譚緯兒說道:“公爹說的不錯。”

孫紹奇怪地問道:“你就不害怕嗎?”

譚緯兒說道:“其一,我本來就是該死之人,要是現在死了還多活了兩年多,還生過了孩子,也不枉來人世間一遭了;其二,公爹既然把婆婆叫出去了,那就是沒有供出我之意。”

孫紹說道:“你真的很聰明,並且冷靜,要是睿兒像你這般就好了。不錯,我沒有供出你的想法。”

“一是我不能讓剛有的小孫子沒了孃親,有了後孃就有後爹;二是要是你厭恨我們,……”譚緯兒要是誠心想對付孫家,隨便多說幾句話就可以讓孫家完蛋。

“你以後就像這二年這樣,反正這裡是北平不是京城,你又平日只在坊裡,說話什麼的也越來越像我們,就算有過去見過你的人見到了你也多半認不出來了。你是宮裡出來的,在這上面倒還好,要是武將家裡的更不好隱藏。”

“反正,一切就和以前一樣,這事情不要告訴睿兒,我出去也叮囑劉氏不亂說話、你記住了嗎?”譚緯兒點頭。

孫紹又鎮定的囑咐了幾句,然後出屋子。但是他在出屋子的時候都好像不知道有門檻一般直接被絆倒在了地上。

===========================================================

正月十六,在和允熥商議之後,老朱御奉天門,對文武百官說道:“朕起兵至今四十餘年,灼見情僞,懲創奸頑或法外用刑,本非常典。後嗣止頒《律》與《大誥》,不許用黥剌、剕、劓、閹割之刑。臣下敢以請者,置重典。”。

還說道:“朕罷丞相,設府、部、都察院分理庶政,事權歸於朝廷。嗣君不許復立丞相。臣下敢以請者置重典。皇親惟謀逆不赦。餘罪,宗親會議取上裁。法司只許舉奏,毋得擅逮。勒諸典章,永爲遵守。”

正月二十六,在和允熥商議之後,老朱頒佈《皇明祖訓條章》,宣佈:“後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論”。

歷史上老朱是在洪武二十八年中先後確定了這兩個制度的。這個時空可能因爲允熥出巡所以推遲到了現在。

老朱在頒佈之前對允熥說道:“《大誥》和《大明律》此後就是大明辦案之基,你不比爺爺,此後一定要遵循《大誥》和《大明律》,方可保大明律法清明,江山永固。”

老朱說這個話的時候,允熥在翻看《大誥》和《大明律》。不得不說,老朱還是很有現代思想的,採用的是判例法,並且不厭其煩的把大大小小有代表性的案子都列在了上邊,要是能嚴格執行,就算是想做手腳都不太可能,這時候又沒有陪審團這玩意。

但是允熥還是找到了漏洞。他對老朱說道“爺爺,這裡邊,對於商人的違法之事並無太過詳細的條文和案例啊?”

老朱說道:“商人就是國之蛀蟲,難道還像士農工一般保護他們不受官吏盤剝不成?大明的各府州縣平日裡有個修橋補路、救濟百姓的事情全憑京城的撥錢可不夠,還不是就靠着這些商人。”

老朱的想法就是把商人當成了肥豬,朝廷需要的時候就宰殺幾頭。但是老朱的想法太想當然了,不說明代,就算是對商人盤剝最狠的滿清也只是狠狠地宰殺那些沒有親人在朝爲官的“肥豬”,對於有人在朝爲官的也沒辦法,只能收一些商稅,也不多;更不用提後期連正經的三十稅一的商稅都收不上來的明代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這些‘捐納’都到了中小地主頭上,在明末造成北方的中小地主全面破產,連農民起義軍中都有不少的幾年以前還是地主的人。

但是允熥不能這樣說。允熥說道:“爺爺,商人雖然是逐利之輩,但是也是我大明子民,國家不能把他們打入另冊啊。並且要不是這些逐利之輩,大明的邊關的糧食怎會這樣充足?要是全部都是官府來運,恐怕損耗會很多。”

然後允熥知道做下屬的光提出問題是不行的,還得解決問題。於是接着說道:“但是這些商人之輩也需限制。不如提高對他們的商稅。在城中,對於坐地商戶不論大小,只按照出售的東西類別收取固定的稅。”

“對於流動的攤販,則讓他們都集中在集市,如果有敢在集市外邊買東西的一律重罰,然後同樣每戶收取固定的稅。”

“對於帶着貨物進城的商人,除非運送的是糧食和菜蔬、布匹等東西,多收入城費。但是爲了方便,按照重量或者車輛多少來收稅。”

允熥以上話的意思就是別考慮什麼多少稅一的事情了,那根本不靠譜,商人的收入很難確定,就是後世不也是總有偷稅漏稅的?並且同時代的外國也不行,十七世紀的法國爲了從商人手中收一點兒商稅也是稅務部門和商人反覆鬥智鬥勇。法國爲了收點兒稅曾經規定按照窗戶的數目來收稅,結果導致大多數房子都沒有窗戶。所以乾脆全部改爲固定的稅得了,那國家的稅收還穩定一點。

老朱對於這種事情是不是很在乎的。想了想,覺得允熥的想法可以接受,說道:“可,那就加上這個。”

允熥其實是還想推出印花稅的,現在這些對於商人之間的交易都是交給牙行來負責,每年定時定量交點兒錢,效率非常低。但是這必然會增加官府的人員,老朱是非常反對擴大官府的人員的,所以只能等到老朱百年之後再說了。

然後老朱又給允熥看了《皇明祖訓條章》,並且說道:“爺爺知道你之後會分封諸王,現在的王府屬官是無法作爲一個藩國的官職的,所以就不說什麼官職不可變化的話了。但是丞相之職萬萬不可恢復,敢有上書恢復丞相之職的皆斬。爺爺也會在與百官訴說。”

允熥點頭答應,但是心下卻暗暗欣喜。允熥其實是很擔心老朱宣佈‘官制萬世不易的’,那樣他會很煩惱。現在就不怕了。

正月裡邊最重要的就是這兩件事情了,百官、宗室和藩國都極其關注。總體來講,因爲中國人一直追求的就是萬世不易的制度,雖然官員們對於老朱對貪腐的懲治太強不滿,但是這一點是不能拿出來說的,所以到是沒有什麼反對之聲。

============================================================

正月十七日,允熥再次來到常府,算是拜個晚年吧。這次還是和以往一樣,先由常升、常森來接待允熥,然後去後院拜見常母。

常母自從去年以來身體非常不好,在正月初七開始越來越差。要是允熥這個時候才爲太孫,那兩年多以前的事情根本折騰不了,未必能有現在的效果。

常母見到允熥來了,掙扎着靠着枕頭待着。允熥見常母這樣老了,心中也不是滋味,這兩年多他和常母的感情還是有的。於是允熥說道:“老夫人何必非要起來,躺着便好,我又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來拜見。”

常母先是咳嗽兩聲,然後笑道:“要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該見不到我啦,他們只能在一些日子以後的葬禮上見到我啦。”

允熥說道:“老夫人何必這樣說,老夫人一定長命百歲的。”

常母說道:“這些都是說給外人聽得,我是你的長輩,你也不必說這樣的話,我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

允熥見常母這樣說話,也無話可說了。

但是常母接着說道:“這估計是你最後一次見到我了,等我該死的時候你未必有時間來常府見我,所以我有幾句話要囑咐你。”

常升聽到母親這樣說話,眼淚流下來說道:“母親!”常森也是一樣。允熥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畢竟勸說的話也都說過了。

不過常母並未等着允熥說話,自己接着說道:“國家大事我也不懂,就不亂說話了。我就說說和我常家有關的事情。”

“常升爲人本分,可惜不會打仗,你以後要用他千萬不可爲了什麼讓他爲主帥,甚至都最好不讓他獨領一軍,不管多少人;常森只會鬥雞遛狗,以後讓他在家當個富貴閒人得了,千萬不要用他。”常森好像看起來不太服氣,但是沒有說話。

“繼宗比他爹強些,倒是能上戰場歷練歷練,不過這打仗的本事是學不來的,只能靠着在戰場上練出來。你以後要是想用繼宗,不要怕他死了,讓他上戰場上,從百戶、千戶什麼的開始磨鍊,反正常升還有兒子呢,也不指着他送終,但是要是他能出來,那常家總還能再加一代的富貴,不然終究是不行的。”

“我要和你說的下一件事是關於藍家的。藍家雖然是我的孃家,但是他和常家不同。不是我說,常家你可以放心用,但是藍家未必能這樣,還是和其它的武將世家一樣對待,不要太過倚重。”

“你將藍璉的女兒接進宮這就辦得很好,對藍家,還有他的武將世家都要即用又防的。”

“最後一件事是,”說着她指着身邊的一個丫鬟說道:“這丫鬟叫做抱琴,這個名字說起來就長了,還是當年太子妃未入宮的時候起得。不是給她起得,是給她娘起得。他娘當年是太子妃的丫鬟,太子妃入宮之前許了人家。”

“後來這小姑娘又選上來當我的丫鬟,因爲琴彈的好,我就又讓她叫做抱琴。當年他娘服飾過你娘,之後讓她去宮裡服侍你吧。你要是喜歡,就收了爲妃;你要是不喜歡,就當宮女,過幾年再出來。”

允熥看着旁邊站着的丫鬟,長得確實是不錯,身材也很好。允熥不明白常母非要把個小丫鬟送進宮爲什麼?一個丫鬟維護不了兩家的友誼吧,並且她也未必會一直忠於常家。

但是雖然允熥琢磨不懂,但是這是不好拒絕的,常母有沒有說讓她當妃嬪什麼的,於是也只能接受了。

然後允熥又和常母說了幾句話,然後到前廳和常升聊了會兒,就走了,他還有別的安排。

等允熥走了,常升問道:“娘,爲何把抱琴給允熥?這對常家有什麼好處嗎?”常森也是一臉不解。

常母嘆了口氣說道:“哪是因爲給允熥有什麼好處!是因爲咱們自家的事情!”

“繼宗看上抱琴了,求我許給他。要是這樣也就罷了,但是森兒的長子繼姚也看上了抱琴。這我不管許給誰都不好,許給下人更是不好,乾脆我送到宮裡,省的他們兄弟壞了兄弟情誼。”

常升和常森那麼想到是這個原因,一時愣住。不過馬上常森就說道:“繼姚這個兔崽子纔多大,正室還沒有就想着納小了,看我回去好好收拾他!”

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1080章 最後的圍殲戰(三)第249章 烏龍第172章 投奔第107章 成親第218章 從前之事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851章 忘了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1036章 決心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697章 永問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575章 回 道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184章 醒來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1267章 七月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1267章 七月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264章 驚險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577章 傳道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174章 文華殿東暖閣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953章 婚姻第1318章 金融改革——勳貴們第1177章 演戲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157章 郡主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706章 接見使者之前第531章 帶誰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545章 審訊緣故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1313章 準備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28章 家書與離開兗州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靈廟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1155章 出征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675章 出診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83章 告一段落第1229章 不要着急後記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161章 事情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81章 下基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