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各種事

允熥聽了熙瑤的話,也明白自己只有這兩個嬪妃老朱是不會同意的,他又不可能拿出後來的孝宗朱佑樘的例子。再說了,就算拿出朱佑樘的例子老朱也會認爲是反例:朱佑樘只有一個兒子長大,並且朱厚照還沒有後代的時候就死了,導致朱厚照死後由朱佑樘的侄子即位,帝系變化。老朱要是知道他以後會有這樣一個後代,一定會把朱佑樘叫來臭罵一頓然後塞給他好多美女的。

並且你要說允熥對於其他的美女沒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只不過他更重視和熙瑤的關係。現在熙瑤同意他納妃嬪,並且看起來並無怨恨,他也就順水推舟的接受了。

晚上允熥又罪惡的佔有了一個小姑娘。不過允熥當時自然是沒有任何罪惡感的。允熥在完事兒之後抱着抱琴,撫摸着她姣好的身材,問道:“爲何常家會把你送進宮來?你家人怎麼樣?”允熥不願意只當一個人形打樁機,還是想和後宮多交流的。

抱琴柔弱的說道:“殿下,我也不知爲何送我進宮。我祖父當年隨着老太爺打仗,我爹也隨着打過仗,算是常家的親兵。我娘倒是不願意我進宮,但是我爹很是高興。”

然後允熥又問了幾句話,抱琴都非常誠懇,甚至有些傻的什麼都交代了。

允熥覺得抱琴很可愛,覺得很累了抱着她睡着了。但是他沒有注意到抱琴嘴角狡黠的笑意。

第二天允熥上午還是照例替老硃批部分摺子,並且給了陳性善、練子寧的上元節賞賜。今日已經過了上元節,但是誰讓允熥在十六纔想起來給屬官賞賜呢?然後他又想着給他們一個驚喜,所以就拖了一天就來不及了,不過屬官倒是並不在意。

下午允熥拿出時間出宮去了河沿莊。這次其實他是準備帶着望遠鏡去北巡的,但是不小心就落在了宮中,不然仗可能還要好打一點。不過還好雖然沒有望遠鏡也順利完成了。

允熥看到了他們製造的更大的玻璃,覺得這些玻璃完全可以安放到窗戶上代替糊窗戶的紙,雖然還是做不到純色,但是也已經很不錯了。允熥來之前數了數自己的書房有多少窗戶,然後按照數目讓他們磨出大小相當的玻璃,準備安在自家的書房窗戶上。

他對工匠頭子張友和能匠魯源說道:“你們造出像現在在我手裡的這個玻璃一般大小的八塊,能在幾日之內造好?”

張友和魯源互相看了看,張友說道:“殿下,這燒製玻璃多有破損,差不多十塊才能出來一塊,我們不敢保證幾日能好。”

允熥說道:“現在已經有了兩塊,不過是再要六塊,估計不出多少時間?”

張友和魯源他們不知道面前之人就是當朝皇太孫,所以還敢說話:“孫少爺,這根本沒法估計,怎麼能定下時候?”

允熥雖然不高興,但是來自後世對於科技的認知還是讓他憋住不呵斥他們。他說道:“那就儘快。能在三月之前造好,我重重有賞,越早賞賜越多。”

然後允熥和6乘風和馮默也說了幾句話,他看着這兩人還算是不錯的莊頭,勉勵幾句,然後才走。

從河沿莊出來,允熥要去拜訪羅貫中了。先要關注一下《三國演義》改的怎麼樣了,然後他打算表明身份了。

允熥來到爲羅貫中安排的小院子院門口,然後敲門。還是羅貫中的小兒子羅絨開的門,他見到是允熥他們,就讓他們進來了。

允熥走進去來到羅貫中的屋子。羅貫中少見的在待着而不是在改書。允熥很奇怪,對於他們這樣的人來說,寫書並不是一個苦差事,反倒是高興地事情,怎麼會不做呢?

允熥問道:“老先生,《三國演義》改好了嗎?”

羅貫中說道:“原來是孫侍衛來了,正好我有事想問。”

允熥說道:“何事?”

羅貫中說道:“前邊兒關於魏武的我都已經按照史書的記載改好了,但是之後魏文、魏明的事情要怎麼改?這還好說,魏文、魏明的文字少,但是對於司馬氏應該怎麼寫?還請孫侍衛轉告殿下,我好落筆。”

允熥想了想說道:“按照史實來即可,然後適當貶低司馬氏。”允熥不喜歡司馬懿和他的兩個兒子,所以繼續讓他們的名聲不好。

羅貫中說道:“這是殿下的意思?我還沒問,殿下怎麼就知道我要問什麼了?”他的大腦已經不會拐彎了。

允熥帶來的侍衛都笑了起來。楊峰說道:“你面前的人,就是當今的皇太孫殿下。”

羅貫中一時愣住,然後反問道:“你真是皇太孫殿下?”

允熥笑道:“如假包換。”

羅貫中反應過來自己剛纔的舉動非常無禮,馬上跪倒地上說道:“請殿下恕草民無禮之罪。”

允熥說道:“不知者不罪,起來吧。”

羅貫中又磕了幾個頭纔起來,然後變得非常的恭敬。允熥不喜歡這樣,但是總隱藏着身份也不好,只是囑咐他不得對外人說。並且又用比較隱晦的話吩咐他對《水滸》也改一下,突出壞事都是大臣乾的,皇帝毫不知情,之後對於招安後的梁山一夥人的迫害都是下邊的人自己乾的,皇帝還是不知情。

允熥不知道羅貫中能領悟多少,不過出版的權力在他手中,不滿意再讓他改唄。

離開的時候,知道了允熥身份的羅絨反倒是不敢湊上來了,生怕得罪了他。允熥想着:“這真是無知者無畏,知道的多了反倒是畏畏尾的。”

第二天,藍璉的遺腹子正式進宮,由熙怡暫且撫育,藍思齊也正式加封爲廣靈郡主。廣靈是山硒蔚州的一個縣,允熥因爲這裡是距離陽和堡最近的縣,所以加封藍思齊爲廣靈郡主。

允熥當然想把藍思齊交由熙瑤來撫育,不管允熥有幾分真情有幾分是爲了拉攏藍家,都最好是正妃來撫育;並且他對熙怡也不太放心。但是熙瑤現在懷着身子,行動不便,所以只能暫且交給熙怡來照看,等着熙瑤生完孩子了再讓熙瑤兩個孩子一起看着。

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199章 四輔官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1817章 大結局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231章 比武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583章 親人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395章 結果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靈廟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938章 黎澄第1779章 格致院視察——驚訝的張學熙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601章 競買第74章 拜訪常家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590章 薛救齊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387章 喜歡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266章 想法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1161章 事情第870章 同樣的過年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168章 海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366章 收攏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648章 糧食第297章 命婦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698章 說湘王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壞消息第168章 海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304章 水師第716章 新錢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1062章 決戰——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