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

“罷了,你也只是遲了不到一刻鐘,記得下回早些。”允熥也沒有怎麼處罰她,只是這樣說道。

“是,父親。”敏兒答應一聲,坐到餐桌旁,又對母親行禮。可文垣等人正要同她打招呼,她卻連筷子都沒有拿起來,就又迫不及待地詢問父親道:“爹,朝鮮國真的廢了世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什麼?朱褆被廢了?”聽到大姐的話,文圻也馬上驚訝的說道,嘴裡的飯粒都噴出去幾粒。文垣、文垠等人也都十分驚訝。

“此事已經傳到了你的耳中?你從哪裡聽來的?”聽到大女兒的話,允熥愣了一下說道。

“今日下午女兒不是去了三姑府裡?在三姑府裡待到伴晚,正要回來的時候三姑夫回來了。因三姑夫下午曾派人與三姑說晚上不會來用飯了,所以三姑見到姑夫這個時候就回來了有些驚訝,出言問了緣故,三姑夫就說了這件事。”

敏兒大概解釋幾句,隨即又馬上說道:“爹爹,朝鮮國真的廢了世子?”

“你這麼關心這件事做什麼?難道你對朱褆有意?”允熥卻又顧左右而言他。

“夫君,這種事情可不能亂說。”敏兒還沒來得及說話,熙瑤先說道,而且不由得側身看了一眼身旁的宮女。在這個禮教大防十分嚴格的年代,就算是皇家公主相對於一般人家的女子也沒有什麼特權,這句話若是傳出去,敏兒又沒有嫁給朱褆,她以後可不好說親了。‘好在都是宮裡的老人,懂得規矩,不會亂說話。’

敏兒自己倒不在意,臉都沒有泛紅,回答道:“女兒可對朱褆無意。只是想着這人畢竟見過幾次,爲人也不錯,聽說他或許要被廢了,想知曉是否是真的。而且,女兒也知曉雖然朝鮮國並非是宗藩,但廢立嫡長子也事關重大,所以來詢問父親。”

“爹,朝鮮國真的要廢了朱褆?”文圻也再次問道。他和朱褆的關係不錯,比敏兒更加關切。文垣雖然和朱褆的關係並不親密,但他更明白這件事到底有多重要,也放下碗筷十分認真的看向允熥,想要知曉詳情。

“既然你們都如此關切,爲父就告訴你們詳情。”允熥見幾個孩子都目光炯炯的盯着自己看,也放下碗筷,說起這件事。

“若說朱芳遠想要廢除朱褆的世子之位,倒也不算錯;但朱芳遠卻並未直白的廢除其世子位,畢竟大明是嫡長子繼承製,爲父又是以嫡孫的身份繼承大統,朱芳遠可不敢公然違背。所以,他採用了別的法子。”

“採用了別的法子?什麼法子?”文圻追問道。

“你們可還記得前年曾來京城朝見的三王子朱裪?”允熥卻並未馬上回答文圻的問題,而是反問道。

“當然記得。”敏兒回答:“一個很喜歡讀書的少年,比二弟更喜歡讀書,與二弟的交情也好。父親,朝鮮國君要改立他爲世子?”

“朱裪喜好讀書,手不釋卷。若僅僅如此也還罷了,但他確實十分聰慧,思維敏捷,雖然年紀小三歲,但處置政事比朱褆更加老練,看起來,確實比朱褆更加適合做一國之君,朱芳遠更喜歡他也十分正常。”允熥說道。

“但他不是嫡長子。”文圻馬上說道:“父親常常教導我們,制度,或者說規矩比用人更加重要。不論西漢後期的亂局乃至於王莽篡政,或是東漢末年的天下大亂,再或是西晉之亂局,都是因爲規矩亂了才導致如此變亂。所以即使朱裪確實比朱褆更加適合爲君,也不能違背規矩改立旁人。”一邊說着,他還不由得偷偷看了一眼文垣。父親不是太喜歡文垣的性子宮內無人不知,就連宮外的大臣也有些人知曉,但從來沒有人想過取代文垣的太子之位,因爲允熥一直堅持嫡長子繼承製。

可允熥聽了這話,臉上卻浮現出不太自然的表情,不過轉瞬即逝,又說道:“文圻說的不錯,規矩比用人更加重要。但朱芳遠顯然不是這樣想的。朱芳遠本爲朱成桂第五子,雖然朱成桂長子早逝,但也有三個嫡子排在朱芳遠之前,本輪不到他繼承王位。”

“但朱成桂本身就想違背嫡長子繼承,試圖立幼子爲世子。引得其先王后的幾位嫡子聯合起來發動政變,推翻朱成桂又將其軟禁。到了此時規矩已經被徹底破壞,想要繼承王位所能依仗的只有兵將。所以朱成桂諸子之中兵將最多,也最善於帶兵打仗的朱芳遠繼承王位。既然朱芳遠本身就並非秉承嫡長子繼承製繼承王位,自然對此並不十分在意,想要選擇自己認爲最適合爲一國之君的朱裪做王世子,繼承王位。”

“但鑑於大明之制,朱芳遠也不敢公然違背,所以他的打算是:讓朱褆裝病,甚至裝的病入膏肓,‘主動’向朱芳遠推辭王世子之位。因朱褆現下並無子嗣,由弟弟得封王世子就順理成章了。朱裪前年也曾來京城朝見,爲父當時對朱裪也表現的十分滿意,朱芳遠多半認爲爲父也更願意朱裪爲朝鮮王世子繼承王位,不會多理會此事。”

“怪不得去年除夕朱褆並未來京朝見,而且這一年來出使朝鮮的使者返回後都說朱褆生了病,而且病的不清,原來是這個緣故。但父親不是特意派出御醫去朝鮮爲朱褆診治麼?就連御醫都瞞過去了?”文垠恍然大悟,但又疑惑的問道。

“難道朱芳遠以爲如此作爲,大明就瞧不見麼?”文圻卻憤然說道:“若是天高皇帝遠的藩國也就罷了,大明想要得知該國的消息十分困難,往往消息傳來的時候已經生米煮成熟飯,大明再要大動干戈也於理不合;可朝鮮離着大明如此之近,他還以爲能夠瞞天過海!”

“他不是以爲能夠滿天過海,而是差點就成功滿天過海了。”允熥苦笑道:“若不是朱褆的親信偷偷逃離朝鮮跑到京城向錦衣衛告發,直至現在爲父也不會知曉此事之內情,說不定等過些日子朝鮮派出使者前來請求准許更換世子時,爲父就會允許。”

“但既然爹爹已經知曉了,就不會讓朝鮮瞞天過海。”敏兒說道:“爹爹,打算怎麼處置朝鮮?”

“父親,可要重重處置朝鮮,處置朱芳遠才行!”文圻馬上說道:“朝鮮身爲大明宗藩,不僅想要違背嫡長子繼承,還試圖欺瞞父親,罪過深重。必須予以重罰,才能讓他得到教訓,從此後再也不敢做這樣的事情。”

“爹,確實應當處罰朝鮮。”文垠也說道:“正如三哥所言,朝鮮犯了兩項過錯,而且都是十分嚴重之錯誤,必須處罰。不過,朝鮮畢竟是大明外藩而非內藩,處置還是應當慎重。”文垣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要對朝鮮進行處置。

“對對,要重重處罰朝鮮!”敏兒也說道。不過看她的表情,好像只是因爲文圻建議重重處罰才這樣說的,本身對於如何處置朝鮮並不十分在意。文垠甚至覺得大姐說話的語氣中帶着一股雀躍,似乎覺得處置朝鮮很有意思。

“確實,文垠說的不錯,處置朝鮮應當慎重。此事確實要反覆估量後再決斷。”允熥臉上顯現出謹慎的神情,出言道。

“不過,此事不會現下就處置,而且你們也不得將此事外傳,不得告訴旁人。朝中所有知曉此事的大臣爲父都已經叮囑他們不要外傳,過一會兒爲父也會派人去叮囑你們的三姑,讓她不要告訴旁人。”允熥又叮囑道。

“爹,爲何如此?”敏兒不解的詢問。

“因爲此事尚未發生。現下只是朝鮮國使者朱褆生了病,而且據說病的很重。朝鮮還未派出使者來到京城請求更替世子,爲父就以此爲由給朱芳遠下旨?朱芳遠豈會承認曾有過這樣的打算?單獨一個朱褆親信的話可不能作爲令人信服的證言,各藩國也會覺得莫名其妙。”

“父親是打算等到朝鮮國派出使者出使大明後再公開此事,而且派出醫術更加精湛的御醫去漢城爲朱褆診治,揭穿朝鮮國的謊言,再予以處置?”文圻問道。

“不,爲父會准許朝鮮更替世子,待朱芳遠正式廢除朱褆世子之位,而且立朱裪爲世子後才裝作剛剛得知此事的詳情,然後再處置朝鮮。”允熥說道。

“父親,爲何如此?”文垣十分不解。按理說,只要等到朝鮮派出使者來請求准許更替世子,朱芳遠意圖以朱裪替換朱褆爲世子的想法就已經昭然若揭,完全不必等到廢立之後再說。而且批准一件錯事之後又揭發出來,於大明天子的名聲也有礙,完全沒必要這樣做。

“因爲爲父不僅僅要處置朝鮮,更要告訴所有的藩國/番國,大明實行嫡長子繼承,絕無更改之可能,也絕不會爲了爲父,爲了大明天子的薄面而將錯就錯,認下錯事。從而震懾所有國家,不僅是這一件事,而是所有事情都不敢欺瞞爲父!你們以後也要記住,絕不能爲了自己的薄面就糊里糊塗認下錯事。”允熥十分認真地盯着幾個孩子說道。

“是,父親,兒子/女兒知曉了。”幾個孩子等人趕忙答應。

“好了,此事已經說完了,趕快吃飯。”允熥這時笑着說道。

“對,趕快吃飯。飯菜都已經快要涼了。夫君,你應當等到吃過了飯再與孩子們分說此事纔是,而不應當在吃飯前,弄得飯菜都涼了。要不要讓人去熱一熱?”熙瑤說道。

“不必熱了,這幾道菜端來的時候較晚,而且屋內也十分暖和,現下還沒有涼,不必熱菜。下次爲夫一定記得,等吃過了飯再與孩子們分說旁的事情。”允熥一邊說着,一邊夾起菜開始吃。

聽到父母的對話,敏兒等人才反應過來他們還沒有吃晚飯,這時也覺得肚子餓了,趕忙拿起碗筷開始吃飯。

不多時一家人吃完了飯,允熥站起來在屋內走了幾圈,又重新坐下來要教導幾個兒子幾句話。他們年紀也都不小了,再過幾年也該就封或出來做事了,允熥平時有空就會教導他們。文垣等人忙拿起紙筆等待父親的教導。

可就在此時,一個小宦官走進來,在允熥身旁輕聲說道:“官家,理番院上奏,說有朝鮮的使者出使大明,剛剛抵達上海。”

“噢。”允熥輕聲說了一句,沒有多說什麼。敏兒沒有聽到這個宦官說了什麼,但感覺父親的神情忽然變得不一樣了。

==============

感謝書友統一俄羅斯黨、其四七七、這尼瑪竟然、板塊漂移的打賞,感謝所有書友的支持。

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364章 逃亡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5章 各自盤算第583章 親人第1212章 在人市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231章 比武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181章 安頓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414章 勸降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1037章 鐵門關之戰——禮物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675章 出診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814章 雷州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335章 去孝陵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1213章 來頭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965章 工業第515章 管稅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178章 祭祖第1151章 會見前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99章 通知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317章 內宮貪腐案(一)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98章 議婚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381章 徵兆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1521章 勸說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1269章 目的駙馬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964章 鋼鐵廠續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1355章 漢洲攻略(十六)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1143章 懸賞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