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還是朝鮮

想到這點的允熥頓時警覺起來。如果他後世瞭解過朝鮮的歷史,就知道這多半是李芳遠在爲政變以後做準備了。不過雖然他並未讀過朝鮮歷史,但是這一世在見李芳遠之前也瞭解過朝鮮現在的局勢,知道現在李成桂想立李芳碩爲世子,和自己的前幾個兒子弄得很僵。

‘李芳遠不會是因爲我是正妃的嫡次子出身,所以找我來尋求支持,讓我幫助他登上朝鮮王位吧。’允熥想着。

還別說,允熥想的還是靠一點兒邊兒的。於是接下來允熥旁敲側擊的與李芳遠說話。但是這方面李芳遠可比允熥要強,允熥只是大概知道了李芳遠是想當世子。

然後允熥又想到了前幾日聽到的書寫對大明不恭敬的賀表的鄭道傳被傳聞並未染病,連老朱都因此當面責罰了李芳遠,並且要再給朝鮮措辭嚴厲的詔書的事情。

允熥頓時覺得這是李芳遠要剪除支持李芳碩的大臣,然後在合適的時候通過政變或者其他的方式來當國王。

心中已經有猜測的允熥又與李芳遠說了一會兒,越肯定自己的猜測,又與李芳遠說了會兒話,李芳遠告辭。

允熥來到東暖閣找到秦鬆,和他說了李芳遠的事情,最後說道:“秦鬆,你看咱們怎麼能利用一下朝鮮的事情?”

秦鬆是唯一一個知道允熥想把朝鮮變得和親藩一樣的屬官,但是他也不知道允熥到底是想怎麼幹。於是問道:“殿下,臣有問題。殿下到底是想怎樣對付朝鮮?除了不用兵之外使用的手段還有什麼不能用?殿下是想幾年之內辦完,還是可以花很長時間?”

允熥見秦鬆問問題,想了一下說道:“不要用陰謀,都用陽謀。陰謀一旦敗露那就是不可能了,反而可能招致朝鮮人怨恨我大明,所以要堂堂正正的陽謀。”

這時允熥的心裡話。他認爲,與後宮不同,朝堂之上雖然也會有陰謀起作用,但是最終決勝還是陽謀,通過種種手段,不管是利益還是其他什麼,分化敵方陣營最終成功。

慈禧能在晚清的四十多年的主政期間維持滿清不倒,就是靈活的政治手腕反覆利用各派的矛盾,而不是搞什麼陰謀;自己雖然現在的手腕肯定死比不上慈禧的,但是自己有後世的記憶,能夠保證“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治國’的要問題能分清楚。

然後允熥說道:“可以恰當利用朝鮮內部的,不行,這還是等到我即爲以後在說吧。”

“還有不怕時間長,三四十年也可,但是不要留隱患,不能像西域一樣總是反覆,搞得現在西域還在外國手中。”

秦鬆想了想,說道:“那臣有三策。”他這三策可不是現在想出來的,都是之前想的無數策略之中的符合允熥說法的。

允熥也知,所以問道:“那三策?”

秦鬆說道:“第一是,這朝鮮國靖安君既然討好殿下,想必是想在當了國王之後馬上得到大明的冊封,可以賜他朱姓,且凡事都與靖江王等同,久而久之,大家都會認可朝鮮王與靖江王一樣了。”靖江王就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後代,是大明唯一一支非老朱直系後代的王爺,也是唯一一個封號爲兩個字的親王。

“這第二,就是大明凡有對外征伐之事,都要朝鮮出兵隨同;若是立功,也按國內之兵立功的封賞予以封賞。”

“這其三,就是允許朝鮮之民參加我國之科考,並且一視同仁的分配做官,即便朝鮮不願讓我國之士子爲官也可。”

允熥在心下估量這三策:第一策很好,只不過不知道朝鮮人會不會同意;第二策也好,只不過以朝鮮軍隊的戰鬥力,恐怕還得大明的軍隊保護他們,爲了更好的實施策略恐怕還得弄點兒假;至於第三策也可,不過一定要限制朝鮮的考上的人數。

允熥思量片刻說道:“不錯,看來秦卿你是下過心思了,不過這幾策還是等到我繼位再施行吧。”不過允熥還是好好地褒揚了秦鬆。

=============================================================

李芳遠回到理藩院,其親信金漢老問道:“大明的皇太孫如何?”

李芳遠坐下,反覆檢查沒有外人之後說道:“這幾日我觀明國的皇太孫,若是辦事只不過是中人之資罷了,我朝鮮的官吏,怕是有一半都在他之上(誇張)。”

“但是明國的皇太孫對事情的利弊看的極爲清晰,並且看不懂的事情絕不說話,且皇太孫的東宮屬官都是即忠誠又聰明之人,會幫助皇太孫補上短板,這樣的人,只要能聽得進去人言,就是合適的君主。”

金漢老說道:“那豈不是不能利用大明的皇太孫了?”

李芳遠說道:“呵呵,怎麼不能?明國的皇太孫是先正妃的嫡次子,就憑他的出身就不可能支持李芳碩。你趁着這幾日和明國的人交好。等明國的皇帝駕崩、儲君繼位以後,我在國內看着有好一些的機會就動,而你一等事情成功馬上以貢使的名義來請封,並且讓禮部、理藩院和明國皇太孫看中的人不必幫着說話,只說儘快安穩朝鮮的局勢即可。”

“剛剛上任的儲君雖然是人傑,他身邊的人也都聰慧,但是畢竟沒有主持過這麼一個大的國家,必然手忙腳亂,他們一定想着朝鮮的事情快結束,這就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

金漢老又說道:“那爲何要借明國的手除去鄭大人,不是說好韜光養晦的嘛?”

李芳遠說道:“鄭道傳的勢力太大了,我還是怕他到時候壞事;並且想想,要是我什麼都不做,恐怕父王還會懷疑我;而我這樣作了他反倒會釋疑。”

“並且只要最重要的手下不傷筋動骨,那些沒什麼用的被除去了也好,省的以後還得照顧他們的想法。咱們要乾的事情,可不是要看什麼人多勢衆的,這在突(偷)襲中無用。”

二人商議已定,就等着機會來了實行了。

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悼念金庸第583章 親人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157章 郡主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1209章 賢才第1177章 演戲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139章 戰——血戰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1536章 拜訪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650章 秦肅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5章 各自盤算第933章 科學的開端續第1682章 “勸降”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768章 繼續解釋爲什麼攻打埃及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996章 玉佩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聲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1539章 答應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1036章 決心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691章 猜到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479章 科舉(完)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698章 說湘王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515章 管稅第1191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襲營第716章 新錢第508章 幻彩閣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258章 車軌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25章 立儲之兆第977章 兩地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1380章 書送瓦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