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

唐侍衛並未注意到,每當他接口說話的時候,朱恆實的注意力就集中起來,似乎在認真記憶他說過的話。

這樣一路閒聊,他們已經離着朱楹下榻的府邸不遠了。可這時唐侍衛擡起頭看了一眼,對朱恆實說道:“大人,咱們還是繞到後門進去吧。您瞧門前的這些車馬。”

“確實,還是繞到後門去。”朱恆實贊同地點點頭。因昨日伴晚朱楹吩咐各家商戶今日午時再來,大家不敢不從命,只能今日再來。作爲有身家的商人自然不可能徒步走過來,車馬又不可能進府邸後院,只能都停在門前了。當然,等自家的主人進了府裡,下人自然會將馬車趕到別處,不敢堵着大門。

二人隨即向後門繞過去。唐侍衛下午當值,趕忙回去吃了飯歇息一會兒,朱恆實則繞着府邸的院牆巡視起來。

……

……

“你們琢磨的怎麼樣了?”在正廳內,朱楹與商人們見過禮後,也不廢話,直接問道。

衆人都沉默不語。朱楹到底說的是真是假大家還不知道,怎敢答應?可當面拒絕一位親王,也沒那個勇氣。

朱楹見他們不說話,乾脆開始點名字。他在場中掃視一圈,注意到丹墨,心想丹墨家裡是做將海外的貨物賣到蘇州一帶的買賣,他又聽說做這個買賣賺的極多,決定先點他。“丹先生,你意下如何?”

“殿下,草民不敢當殿下如此說話。草民家中不過是做些小生意,也當不起殿下的話。不過,”在朱楹的表情剛剛開始發生變化之時,丹墨趕忙又道:“殿下的問話草民當然不敢不答。”

“殿下,朝廷向商戶借錢修建運河,此事事關重大,草民僅僅半日的功夫還難以做出決斷,敢請殿下寬延幾日,但年後草民一定答覆殿下。”丹墨道:“何況今日已是臘月二十四,再過幾日就要過年。就算現下草民答應了殿下,這幾日也來不及將這許多錢財籌措出來。”

“凡事宜早不宜遲,雖然即將過年,但此事還是在年前定下更好。”朱楹又道。

“殿下,此事事關重大,草民雖然是家中家主,但這樣重大的事情需每一房的話事人商議,草民自己難以決定。可草民家中有幾房的話事人還在上海與杭州,年前才能趕回來。所以求殿下准許草民年後再答應。”丹墨又推脫道。

之後朱楹幾次追問,丹墨只是推脫。朱楹的臉色逐漸有些不好看。就算你說的是實話,但我可是位王爺,你這麼推脫,是不在意我世襲的爵位麼?

丹墨也注意到了朱楹的臉色變化,他也是做久了生意的人,不會不明白朱楹表情變化代表着什麼,可他仍然在推脫。

朱楹眉毛豎了起來,正要說什麼,忽然聽有人說道:“殿下,草民有話要說。”朱楹側頭看去,就見到是李泰元站起來說道。

“你有何話說?”朱楹壓下火氣,問道。李泰元的女兒與昀芷交好,丈夫又是昀蘊丈夫的堂兄,因爲給敏兒打首飾的緣故和敏兒又搭上了交情,他對李泰元還是客氣些好。

“殿下,您有所吩咐,草民等人本來應當按照您的話辦理。可此事是朝廷向草民籌錢修運河,不是徵糧徵稅,按照年初從錢莊借錢做攻打印度孟加拉國軍費的慣例,應當算作買賣。既然是買賣,就要按照做買賣的規矩來。草民做買賣,一向是得提前知曉到底要投入多少本錢,什麼時候能有收益,每年的收益能有多少,多長時候能收回本錢,等等事情。現下殿下您這麼一說,草民對修建運河兩眼一抹黑,不敢隨便答應。”李泰元慢聲細氣的說道。可一邊說着,他斜眼偷偷瞅了丹墨一眼,心想:‘若不是擔心你把殿下激怒了對大家都不好,我纔不站出來說話。這個法子這次本來看着用不到了,可以下次用,就因爲你出言不當,只能用出來。過幾日一定要讓你家栽個大跟頭不可,否則難解我心頭之氣。’

李泰元適才說的話,是昨晚他和李詠琳商量出拖延時間的辦法。昨天晚上他回到家,見到女兒女婿回來當然欣喜,高興的說起話來。但李詠琳馬上看出父親心裡有事,就問了出來。李泰元心想此事也不算機密,何況他明日上午還要和自家各房的話事人商議,就實話實說告訴了女兒。而且,“是了,你們剛剛從京城趕過來,應當知曉這到底是不是朝廷的旨意,亦或是安王殿下自己的意思。”

“女兒在離京前沒聽人說起過,大約是安王殿下自作主張。”李詠琳說道。這樣重大的事情,又事關蘇州的商戶,若朝廷上有這個意思,殿下應當會告訴她一聲纔對。

“但也保不齊是這幾日陛下臨時起意,派人快馬告訴安王殿下。”可她隨即又道。因爲她懷了身孕,他們夫妻一路從京城過來速度很慢,足足走了十多日纔到蘇州,而京城至蘇州不過四百里路程,快馬一日就能趕到。

“到底是不是朝廷的意思?”李泰元有些焦急的問道。可不能判斷錯了,判斷錯了的後果很嚴重。

“不是朝廷意思的可能九成五。”李詠琳最後說道。據她瞭解,這段時日陛下一直在忙籌備攻打孟加拉國之事,忽然分心派人告訴安王用這種方式籌錢修運河可能太小。

“即使安王殿下自作主張的可能有九成五,但也不能完全確保啊。”李泰元嘆了口氣,說道。

“爹,不如這樣。”李詠琳忽然說道:“既然一時難以確定,不如拖延幾日。今日已經是臘月二十三了,安王殿下除夕日之前一定會回京,只要再拖兩日,安王就只能離開蘇州。過年這幾日女兒派人回去打聽一番,年後就能知曉是真是假。”

“但瞧着安王的樣子,是非要在這兩日將此事定下,不好拖延。哎,若是錢少,給了就給了,就當納了糧稅罷了。可要的錢太多了,足有十多萬貫,咱們家湊一湊倒是能湊出這麼多錢來,何況還能以糧食或布匹衝抵,但買賣上週轉可就有危險了,少不得得向錢莊借錢,對買賣可大不利。”李泰元道。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他們家從錢莊借錢之事一定會被旁人知曉,其他商家就會懷疑他們家的實力,生意會受到影響。

“爹,年初朝廷從錢莊借錢充作軍費的時候,和民間借錢差不多,都是提前商定利息和還款的日子,可見此事就算是朝廷的意思,也不會佔商人的便宜,至少不會佔太多便宜。爹你面前安王的時候,就說按照做買賣的規矩來。”李詠琳隨即說了上述那番話。

“可是,這是偷換概念。”李泰元有些猶豫。安王原本說的是借錢,被李詠琳換成了做生意。

“安王從前也沒做過買賣,又不像陛下那樣什麼都願意瞭解,多半分不清這兩種情形。您大膽說就是了。”李詠琳道。

李泰元仍然很猶豫。但想起來自己要出的十多萬貫錢,頓時接受了女兒的建議。第二日與各房的話事人商量,也沒人提出更好的意見,就決定用這個法子了。

朱楹果然沒有聽出任何不妥來。在他看來,從錢莊借錢和商人做生意都差不多,規矩應當也一樣,接受了李泰元的說辭。

“修建克拉地峽運河,總共的成本在一千萬貫以上。大約要修四五年。至於收益,或許是通過對過往的船隻收通關稅。多長時候能收回成本,這個不好說,得看有多少船隻通過克拉地峽運河。”他十分含糊的說道,尤其是對於收益和收回成本的時間。

雖然朝廷已經下定決心要修這條運河,但對於運河修成後如何使用還存在爭議。暹羅人和蒲藩都想收過河稅,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克拉地峽運河不比曾經的京杭大運河,還有南饒馬六甲海峽的選項;這個年代的船又都是風帆船隻,多走些路程增加的相關費用不算多,只是時間上耗費的多。若是收的過河稅高了,恐怕商人寧願多花點兒時間不通過運河。所以到底收不收稅,怎樣收稅還在爭論,朱楹也猜不到允熥最後會做什麼決定,只能含混的說。

“殿下,若是這樣,草民就不好答應這麼一大筆錢借出去。年初錢莊借錢給皇長子給諸位藩王用作攻打孟加拉的軍費,那是因爲大明天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必定能夠從孟加拉得到戰利品還錢;可修這條運河可不好說。”李泰元聽到總成本後倒吸了一口涼氣,緩了緩才繼續語氣恭敬的說道。

朱楹一聽他說的也在理,借錢修運河與借錢打仗還不一樣。但借錢充作軍費之事是允熥親自吩咐,交給蕭涌昀蘊夫妻、昀芷張無忌夫妻的差事,不是他的差事;何況就算是他的差事,他也借來足夠的錢用作軍費,文垚也不會在孟加拉修一座碑紀念他的貢獻,他的目的仍然達不到。

“還錢之事有朝廷背書,朝廷每年稅賦幾千萬貫,豈會差了這一千多萬貫的錢?”朱楹又從這個角度說道。

“既然如此,殿下,這筆借款到底如何借?利息如何?還款的日子如何?與哪個衙門簽訂文書?”李泰元又道。

“這個,利息就按照之前借錢打孟加拉國一樣,年息三分六,簽訂文書的就是錢莊總行會。至於其他,還未定下。”朱楹道。他這是自己自作主張,其他事情還可以自己猜測着說,反正八九不離十;可還款的方式他沒有先例可循,若是最後允熥不同意他定下的還款方式,事情未必能成。朱楹打得是兩頭哄的主意,先哄得蘇州的商人願意借錢,再將此事奏報給允熥,裝作蘇州的商戶得知朝廷缺錢修運河,主動借錢。依他想來,就算到時允熥覺得不對,既然錢已經到手也不會再說什麼,蘇州的商戶更不會知曉前因後果。這樣自己就達到了目的。可若是還款方式這一條十分要緊的條款差了太多,蘇州的商戶鼓譟起來,事情敗露,他不僅白忙一場,還會被輿論嗔怪、被允熥斥責。

“殿下,草民也不敢推絕殿下的命令,只是還款這是最要緊的條款,還請殿下定下後再告知草民。可否如此請殿下示下。”李泰元又道。

“這,也好。”朱楹不得不答應道。

既然朱楹答應了,和在場的商人也沒什麼話說,讓他們散去。衆人紛紛對朱楹行禮後離開府邸。

“王爺,這些商人真是不知好歹,王爺您吩咐下來他們照辦就是了,還敢推三阻四的。就是官家太擡舉這些商人了,讓他們都記不得上下尊卑。”待商人們都走了,服侍朱楹的太監走進來一邊爲他捶背,一邊抱怨道。

“這話少說。”朱楹沒有駁斥,只是說道。

“奴婢知曉了。”這太監忙答應道。他知道這是朱楹在爲他好。

“你過一會兒叫蕭卓過來,孤與他商議一下文書的條款怎麼定較好。今日下午一定要將文書的樣式定下來。”朱楹又吩咐道。

“是,王爺。”太監答應道。

“文書定下後,你記得馬上派人去告知商戶們再來這裡。這次就不必全城的商戶都來了,就告知丹家、李家、尚家等幾家最大商戶的家主前來就好。他們答應了,其他的商戶也定然答應。”

“而且,丹家對孤也太不恭敬了,孤要懲戒這一家,讓他們家多出些錢,不讓他們好過。”

與此同時,在府邸門前,尚銘湊到李泰元身旁,低聲說道:“你可覺得今日丹墨的做法不大對勁?幾乎是篤定了安王殿下自作主張一般。”

“我後來細想,也有這個感覺。可若是丹家提前得知了消息,是如何得到的消息呢?這點時間,絕不夠從京城往返蘇州。”

“是啊,想不明白。”

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1654章 巴布納——阿洪國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93章 講武堂——允熥講話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1299章 簡化字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395章 結果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1522章 回賜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840章 升龍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164章 各種事第1722章 文坻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629章 檢閱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680章 三清第697章 永問第1519章 發現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1686章 總督府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586章 五皇子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1242章 真正的學校——課程設置第52章 ……陰謀——搏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843章 軍醫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1216章 家話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第258章 車軌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靈廟第288章 追捕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63章 新人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58章 ……陰謀——插敘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1752章 炮灰第102章 考試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246章 接旨第45章 武德衛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726章 帖木兒的反應——安卡拉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1366章 岱璇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55章 ……陰謀——誤事第1231章 藉口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67章 國力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141章 善後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