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 事情

“見過官家。”在乾清宮門前,值守的小宦官紛紛行禮道。

“免禮。”允熥隨意說了一句,又問道:“楊翥可已經來了?”

“官家,今日楊中書未來,解輔官來了。解輔官還說,今日由他值守。”

“解縉來了?他來做什麼?”允熥有些驚訝。按照規矩,過年期間每日要有一箇中書舍人與通事舍人值守,以防有什麼緊急的事情無人處置;但四輔官是不用值守的。解縉忽然前來,難道是因爲這幾日一直在主持編纂《大明大典》,好幾日沒見到自己了,特意跑來刷存在感?

一直到走進前殿,允熥都覺得只有這個解釋最靠譜,解縉也算是他比較親近的臣子,所以允熥待他行完禮後問道:“解卿,今日怎麼忽然來宮中值守?可是因爲多日不曾見過朕,特意來見朕?”

“啓稟陛下,臣因已經數日未曾見過陛下,深感冬輔官之職名不副實,心中愧疚;正好前日封了衙,編纂《大明大典》的差事暫時停下了,臣昨日在家與家人過了小年,今日就來宮裡值守,履行冬輔官之職。”解縉笑着迴應。

“哈哈,”允熥笑了兩聲,又與他說笑幾句,問道:“正好你今日來了,朕就順便問問:《大明大典》編纂的如何了?”

“陛下,這半年來又蒐集到了幾十本之前沒見過的書,已經補錄入大典中。臣每部書籍都讓至少兩人覈對是否存在錯別字,是否存在病句,現在已經覈對完了大約七成的書籍,預計明年三月就可將整部《大明大典》覈對完畢。”

“好!”允熥讚道:“如此甚好,明年就能將這本書編纂完畢了。”

“解卿,編纂這本書,愛卿當爲首功,到時候朕一定會重賞於你。”他又說道。

“此事不僅是臣一人之功,是所有操辦此事之人的功勞。”解縉謙遜道。

“你不必謙虛,參與編纂之人當然都有功勞,但你身爲主持之人,功勞最大。朕一定會重賞你的功勞。”允熥道。

“多謝陛下。”解縉這次說道。他本就是恃才傲物之人,自負才學天下第一,也認爲沒了自己雖然《大明大典》也能編成,但肯定不如現在的好;剛纔只是按照官場的規矩謙虛一句,允熥再次誇獎他就沒必要謙虛了。

“這纔對。”允熥笑道。

允熥又詢問了一番編纂《大明大典》的情形,解縉一一作答;他又問起這半年新蒐集到的書,忽然想起昨日那書鋪的老者說的話,對解縉說道:“按照當初定下的規矩,民間百姓拿出的書,抄寫完畢後應當將原本還回去,還附送銀錢,朕說的可對?”

“陛下所言正是當初定下的規矩。”解縉回答。

“可朕聽說,有人昧下了百姓拿出的古籍,用抄本替換。”

“啊?有此事?臣御下不嚴,致使發生這樣的事情,請陛下治罪!”解縉馬上跪下說道。

“愛卿起來,不必如此。”允熥說道:“朕也只是恍惚聽說了這樣一件事,你回去查一查是不是真的。若是真的,就將那書還回去。”雖然老者不像是在說假話,但實情也未必與他說的一樣,可不能先入爲主。

但解縉卻以爲這是錦衣衛或鎮司奏報的事情。在他想來,這兩個衙門羅織罪名、構陷大臣是當然的,但這樣的事情也算不上什麼大事,沒有亂說的必要,應該是真的。所以他並未站起來,而是又說道:“陛下放心,年後上朝之前,臣一定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將被昧下的書找出來。”

“臣敢問陛下,那本書書名爲何,是哪朝哪代的書籍。”

“是《今文尚書》。大約是兩漢時傳下來的,這一點不能確保。”允熥道。

“臣知曉了。定然儘快查出。”解縉又道。

允熥又問了問今日有無重要的事情。解縉剛纔已經將通政司送來的寥寥無幾的奏摺都看了一遍,答道:”陛下,並無十分要緊之事。臣先將這幾本摺子票擬一番,陛下下午再批答。”

“好,那朕未時讓小宦官來取奏摺。”允熥笑着說道。

說完這件事,允熥就沒有什麼與解縉說的了,又和他閒聊幾句,就離開乾清宮,按照昨日許諾熙瑤的話陪幾個孩子去了。

他一離開,解縉馬上拿出紙筆寫了些什麼,將寫了字的紙裝進信封,等了一會兒出乾清宮向乾清門走去,對其中一個看門的宦官說了幾句話,把信交給他,之後才返回乾清宮票擬奏摺。

……

……

“二妹妹!你怎麼入宮來了?”允熥纔出了乾清宮沒走幾步,就見到昀蘭帶着侍女在前面走着,出言問道。

“妹妹見過皇兄。”昀蘭馬上行禮道。

“咱們兄妹還這麼多禮做什麼?”允熥上前扶住將她扶起來,又笑着問道:“怎麼今日想起入宮來了?有什麼事情來找兄長?”

“瞧皇兄說的,妹妹沒事不能入宮?那這個可隨時進宮的腰牌是做什麼的?”

“妹妹當然可以隨時進宮,只是孩子還小,你平日裡照顧他已經十分費神,也沒空多入宮。”

“正是因爲平日裡照顧孩子太多沒空入宮,妹妹才更要在有空的時候入宮與皇兄、嫂子、昀芷妹妹說話,看看幾位侄子侄女。”昀蘭又笑着說道。

“那你先去瞧瞧你母妃,再去瞧瞧昀芷,過一會兒再來瞧爲兄和你嫂子。”允熥道。

“皇兄真是有了孩子就不喜歡妹妹了!”

“怎會如此!你們在爲兄的心目中與敏兒一般無二。”允熥馬上說道。

他們兄妹這樣笑鬧了一陣,昀蘭正色道:”皇兄,妹妹確實有正事要與皇兄說。“

第168章 海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襲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559章 入城第156章 兩家第1685章 行刑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311章 楊栽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66章 新一年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1722章 文坻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711章 要求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387章 喜歡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1465章 爲了流傳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188章 喪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490章 薛氏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1313章 準備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384章 秦與浙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395章 燕軍人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1308章 反應第1510章 審問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305章 見水師副將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1816章 大結局(上)第1657章 巴布納——圍攻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884章 巫蠱問案(一)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777章 解惑(二)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1036章 決心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204章 彌勒佛第1249章 解釋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971章 年輕人第814章 雷州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354章 前夜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256章 多疑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