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章 聯繫前文

“文圻,我的圻兒。”熙怡馬上蹲下身子抱住他,十分感動的說道:“我的圻兒真是懂事了,會給娘買禮物了。”

“是啊,圻兒真是懂事了。”熙瑤看了一眼自己手裡的小葫蘆,眼中閃現出十分懷念的神色,但馬上被高興之色所取代,十分欣喜的笑道。不僅是因爲他買了禮物,更是因爲他還依據各人的喜好買了禮物,這就更值得她們高興了。

允熥沒有說話,但用充滿柔情的目光看着這溫馨的一幕。這才叫做家庭,一家人充滿溫馨,而不是像歷史書上寫的那樣互相算計來算計去,甚至成了仇人。

熙怡抱了文圻一會兒,將他放下來,用手絹擦拭眼角的點點淚珠。這時敏兒走過來,又看了看手中的小玩意兒,對文圻笑道:“文圻,難爲你還有心,出門一次還記得給姐姐帶禮物,這次就不責怪你竟然敢自己出宮去玩不與姐姐一起去了。”

“你這孩子!你不能出宮怎麼還怪到了圻兒頭上?”熙瑤馬上說道。

“文圻與文垣都是我親弟弟,我們姐弟本來應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可文圻卻拋下我獨自出宮,我如何不能怪到他頭上?好在他出宮還記掛着我,就不責怪他了。”敏兒振振有詞的說道。

“什麼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從哪兒聽來的?”

“從戲臺上啊!”敏兒理所應當的說道:“休沐日爹爹要是在這裡,有時會叫教坊司的人來唱戲或表演雜耍,爹爹還挺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演《三國演義》的時候不少。那戲曲一開頭,不就是劉關張三兄弟義結金蘭,齊聲說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他們結義兄弟就如此,我們親姐弟當然更要如此。”

“以後少叫唱《三國演義》的班子進宮來唱戲!”熙瑤先白了允熥一眼,然後對敏兒說道:“劉關張三兄弟乃是要做大事,共同匡扶大漢江山,自然要這樣立下誓言,你與文垣、文圻不必如此。”

“爲什麼?”敏兒問道。

“敏兒,爹爹倒是覺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話說的不錯。你們是親姐弟,自然要比劉關張這樣的結義兄弟更加親厚,你要想着文垣、文圻,文垣、文圻也都想着你,這纔是一家人。”

“不過‘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就不必了。死者長已矣,生者還要活下去。”允熥說道。他對於熙瑤剛纔那句話是不以未然的。不看《三國演義》,還有什麼好看的?涉及情愛的不能給沒有成婚的小孩看,低俗的不能看,一味打打殺殺的比如《水滸傳》不能看,描述市井生活的又沒有好作品,何況也大多低俗,所以只能給他們看歷史劇和抗蒙劇了。這些歷史劇和抗蒙劇中《三國演義》是最好的,不看它看什麼?

“哦,女兒知道了。”敏兒答應道。

允熥與敏兒說話間,文垣也走到文圻身旁,眼中帶有感動之色,對文圻說道:“三弟,真是多謝三弟送給兄長這本書了。兄長最近正好讀建安南朝的詩,有些詩句不能理解,想要找一本合適的詩文評來看,弟弟就送給兄長一本《詩品》,多謝三弟。”

“兄長喜歡就好。”文圻笑道。

“兄長也挑選禮物,在過年前送給弟弟,一定會讓弟弟喜歡。”文垣又道。

“二哥想送弟弟什麼?”文圻問道。

“這,過幾日你就知曉了。”文垣略有些尷尬的說道。他才萌生了送文圻禮物的念頭,豈能馬上想出來送什麼?

“那弟弟就等着二哥的禮物了。”好在文圻也沒有追問,說道。

“姐姐那一日也送你一件禮物。”敏兒聽到他們的話,也湊過來說道。

“那弟弟也等着姐姐的禮物。”文圻笑道。

說過此事,他們去膳堂用膳。敏兒與文垣、文圻這時纔想起來都這麼晚了他們還沒吃晚飯,本來沒什麼感覺,一想起來頓時覺得餓了,笑鬧着去膳堂。

“夫君,下午郭老太妃來了坤寧宮一次。”吃飯的時候,熙瑤與允熥說道。

“郭老太妃?她現在身子如何?可還康健?上次見到她還是重陽節,當時看起來還硬朗。”允熥馬上關切地問道。郭老太妃是朱元璋的妃子,已故的武定侯郭英之妹,封號爲寧妃,通稱郭寧妃。她在洪武后期承擔着部分皇后之責,當年他冊封皇太孫,也是郭寧妃代替了皇后的職責。

郭寧妃這個人很本分,或者說很聰明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對允熥有恰到好處的關懷,但從來不會逾越了非親祖母的身份,允熥對她也很敬重,逢年過節時常去探望她,慢慢相處之下也有了一點兒祖孫之間的親情。

“老太妃甚至比重陽節的時候差了些,但還算硬朗。上個月曾有過風寒,當時妾也與夫君說了,不過沒幾日就好了。”熙瑤回答。

“一定要注意老太妃的身子,如果有了病痛一定要及時診治;你記得囑咐老太妃身旁的宮女,切不可隱瞞老太妃身子不適。”允熥又囑咐道。

“妾記得了。”

“老太妃來找你,有何事?”說過了對身體的關切,允熥問起了她來的目的。

“是有關魯王之事。”

“魯王,肇輝?是詢問他就封之事吧。”

“是。夫君,老太妃話中的意思,是說魯王今年已經十八歲,過了年就十九歲,也已經成婚,也是應該就藩的時候了。”

“這,”允熥想了想,對熙瑤說道:“若是老太妃再來與你說話,你就與她說,不必着急,只要肇輝自己願意就藩,夫君將來一定會讓他就藩。不過他才十八歲,當年二叔(朱樉)二十三歲才就藩,不必着急。”他對藩王就藩有統一的安排,現在還不到他該就藩的時候。

“是,夫君。”熙瑤答應。

之後也就沒什麼正事好說,夫妻兩個說些閒話。熙瑤出言道:“夫君,明日應當沒什麼事情吧?”

“衙門都已經封衙了,地方官早就過節了,應該沒什麼事情。”

“那明日夫君多陪陪敏兒、文垣、文圻、文垠、文珞他們吧。這幾日夫君雖在坤寧宮的時候不少,但朝鮮世子也在,雖說夫君把他當做侄子,但他畢竟不是夫君的親侄子,有他在場總覺得彆扭,妾求明日夫君不要將他叫進宮了,只與敏兒、文垣他們說話。”

“好,明日一早爲夫去乾清宮瞧瞧,沒什麼事就回來陪他們。”允熥笑道。

……

……

就在允熥與熙瑤說話的時候,在離皇宮不遠處的一處破舊的宅院,一個看不清容貌,但聽聲音應當是年輕女子的人說道:“事已至此,也無別的辦法可想,只能用最後這個辦法了。”

“可是,這樣一來,這件事就等於捅到了天上,對咱們家將來沒有好處。還是再想想有沒有其他辦法。”一箇中年男子說道。

“還說什麼以後!若是不這樣做,咱們家都沒有以後了!至於其他辦法,咱們家已經將辦法都想盡了,能求的人都求過了,除了求那人,還能求誰?難不成去敲登聞鼓?”

“這,”中年男子還想再說什麼,但半天也沒能說出什麼來,只能嘆道:“哎。”

“父親你不必憂心,此事若是做得好,對咱們家未必是壞事。將來,對咱們家或許還有好處。”這女子說道。

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1426章 好奇第65章 充分準備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587章 恭貢子折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77章 兩個相關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1686章 總督府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66章 看摺子的技巧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645章 鐵紀鐵第1181章 軍與監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436章 終於完全結束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185章 什麼菜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372章 燕周浙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74章 拜訪常家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1299章 簡化字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492章 閱卷第280章 心得第670章 攻緬——殺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720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江州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46章 再至麪館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649章 糧典婿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1178章 安排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706章 接見使者之前第231章 比武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175章 上滬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3章 初到兵部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516章 稅清氓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670章 攻緬——殺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1514章 議論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