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

“張警官,這上面寫了什麼?”在一處街坊內派出所門前的‘布告欄’旁,幾個穿着短衫的青年漢子圍着警察剛剛貼上去的佈告詢問道。

“和你們沒多大關係。”被叫做張警官的青年警察張幕城嗤笑着說道:“這和做大買賣的商人有關,你們知不知道也沒什麼。要不是上頭要求每個布告欄都必須貼上,分管中城的縣尉還要下來檢查,我纔不貼這個。這紙多好,拿回去給兒子練字不比在布告欄上貼着強?”

“瞧張警官你說的,我們現在手上沒幾個錢做點兒小買賣,以後不興做大買賣?您就說說上面寫了什麼。”一個身材瘦高的人說道。

“是啊張警官,您就說說,告訴我們唄!您又不是沒空。”其他人也附和道。

“行,那我就和你們說說。聖旨原話我也不說了,反正你們也聽不懂。大概意思是,從下月初一開始,朝廷允許用寶鈔兌換黃金,一枚金幣(重量九錢,市面價值等於一兩黃金)兌換四十貫寶鈔,允許所有大明百姓,不論良賤,在原本允許用寶鈔兌換糧食的戶部寶鈔兌換司兌換金幣。”

“下邊那張是京城棲霞寺等幾個寺廟、道觀的錢莊貼出來的,從下月初一起也接受寶鈔兌換金幣,也是一枚金幣兌換四十貫鈔。”

張幕城話音剛落,附近圍觀的人羣就炸鍋了。“能用寶鈔換錢了?真是太好了!寶鈔雖然不容易丟,但藏也不好藏,兌換成糧食吧家裡也沒那麼大地方放,找當鋪錢莊換成銅錢或銀子吧,總要抽水,還特別狠,不值當的。這下子就可以直接從朝廷或者錢莊換了。我想想,一兩金子能換四十貫寶鈔,在京城大約五貫寶鈔能換一貫錢。”剛纔那身材瘦高的人計算起來。

“還有三天就是下月初一了,得趕緊回家將藏着的寶鈔都掏出來,三天後一大早就去換成銅錢!”還有人說道。

“那以後還能不能用寶鈔換糧食了?”有人則關心這個。

“張警官,這能夠用寶鈔換錢的事情怎麼和我們無關?我們雖然買賣不大,但手裡也是有幾貫寶鈔的!”另外有人高興過後有些不滿的對張幕城說道。

“是啊張警官,這和我們也有關係,您怎麼說和我們無關?”另外幾人也叫道。

張幕城冷笑一聲,正要說話,忽然微微轉向,對着道路中間笑道:“唐老爺,早上好。”

衆人忙回頭看去,就見到是這附近一家名叫山東面館的飯館的老闆唐伯鶴,都行禮道:“見過唐老爺!”

這個唐伯鶴雖然只是一個麪館的老闆,但卻了不得。據說當年當今陛下還沒當皇太孫的時候曾經到他家的麪館吃飯,非常喜歡,親筆題寫了‘山東面館’四個大字,至今被掛在飯館內,當做鎮店之寶;他家的兒子因聰明伶俐被陛下看中,送入上直衛當將領,後來出征安南的時候還立了功勳,升爲實職千戶。

對於真正的大人物來說唐伯鶴算不上什麼,但對於這條街上的人,哪怕是派出所的警察也是惹不起的人物,所以衆人見了他態度都十分恭敬。

“都好,都好。”唐伯鶴答應幾句,問張幕城:“這是發生了什麼事?這麼多人圍着看,還很激動?”

“唐老爺,即使您不問,我也會專門去您家裡和您說。是朝廷又下了旨意,從下月初一開始,允許百姓用寶鈔兌換金幣。不僅是朝廷,京城所有寺廟、道觀開設的錢莊也都可以兌換。”

“不過,唐老爺,這可不是允許大家隨意兌換。聖旨上寫的很清楚,是允許用寶鈔兌換金幣,沒說能夠用寶鈔換銀幣或者銅錢,而朝廷的金幣、銀幣又都是不允許私自剪開的,剪開後朝廷不認,商戶收的時候也會打個折扣,所以只是允許百姓用寶鈔兌換金幣,最低兌換一枚,也就是四十貫寶鈔。”

“所以,”他忽然轉過頭來對其他人說道:“我一開始說與你們沒關係!你們誰能把四十貫寶鈔換成金幣就在家藏着?至於進貨或者買東西的時候,你掏出一枚金幣付賬?”

聽到這話,在場的其他人都叫道:“這什麼規矩,允許換錢了,竟然還只能兌換金幣?什麼破規矩?還他媽不如沒有呢!”

“就是,只能換金幣有個幾把用!”“就是就是!”

“你們敢非議聖旨?信不信我把你們都抓起來關到監獄裡面吃牢飯?”張幕城對他們叫道:“還不快去做買賣?既然知道和自己無關了還在這裡待着做什麼?”

聽到張幕城的話,衆人不敢再大聲議論,雖然仍小聲嘀咕,但確實也該去做買賣了。紛紛散去。

遣散了衆人,張幕城又轉過頭來看向唐伯鶴,等待他的詢問。

唐伯鶴又問道:“那以後寶鈔還能不能換糧食?”

“可以,當然可以,而且寶鈔兌換司兌換糧食的地方不變,就是加了兌換金幣而已。”張幕城忙回答。

“那下這道聖旨到底有什麼用?”唐伯鶴也不太理解。

“我也不知道。”張幕城道。他不過是一個小警察,就是個芝麻大小的人物,上頭吩咐什麼他就做什麼,不需要明白原因,他也不想弄明白原因,反正他的俸祿從幾年前開始一直都是銀幣。

唐伯鶴想了一會兒沒想明白,暫時不想了,對他笑道:“本來是想在街上溜達溜達,看看有沒有什麼新店鋪,與你們派出所的李所正聊幾句。聽到這事就沒法溜達了,我得趕緊回去準備準備。所以張警官,我就不與您說話了,這就回去了。對不住張警官,下次我再請警官喝茶。”

“唐老爺您這麼客氣做什麼,您趕緊回去吧,我就不耽誤您的時候了。”張幕城又道。

唐伯鶴又與他說了一句,隨即轉身向自己家趕回去。在回去的路上,他又想起另外一個問題:‘爲什麼各個寺廟、道觀的錢莊也願意兌換金幣?’

……

……

“這自然是朕給他們下了旨意(口諭)的緣故。”三日之前,面對戶部尚書陳迪提出的相同的問題,允熥回答道。

“這,若是他們陽奉陰違,如何處置?”陳迪又問。他纔不相信一道聖旨,還是口諭,就能讓這些寺廟、道觀願意接受寶鈔兌換。

“愛卿放心,他們必定不會違背朕的聖旨。”允熥自信地回答。

他的自信當然不是基於自己的口諭。雖然在大明的地界沒有人敢公開違揹他的旨意,但陽奉陰違的情形是存在的,有的時候允熥也沒辦法。但這份口諭,允熥相信他們一定會遵守。

原因嘛,當然就是以僧道錄司的名義將京城開設了錢莊的寺廟、道觀的掌事人全部召集起來後,由中書舍人胡儼對他們暗示:若是哪家不遵守朝廷的命令,一旦被發現,以後不許開設錢莊、當鋪。

金融業這一行的利潤太高,而且幾乎就是空手套白狼,誰也不想放棄,真要是因不遵從聖旨被迫退出,損失太大,哪家都捨不得。而且借殼重新開設也不成。一來沒有了教派背書,百姓的信任度會大大降低,生意會差很多;二來,若陛下真的想查,借誰的殼都能被查出來,到時候處罰會更重,下場會更慘。

而且允熥也不是隻有威脅,也有鼓勵。胡儼唱過白臉,楊榮就上來唱起了紅臉。“諸位高僧、真人,這對諸位也未嘗不是好事。”

“諸位高僧、真人,錢莊這一行當如此賺錢,不知有多少人眼紅。現下只不過規模還不大,所以無人插手,但隨着京城越來越繁華,這一行當賺的錢越來越多,總會有一日有人要插手。到那時諸位如何保住自家的產業?”

“若是此時聽從朝廷的意思,以後就有朝廷護着,沒人敢對你們動手了。”

“而且,”楊榮又說道:“戶部有感於錢莊、當鋪行當十分混亂,多有開設不久就關張的,致使百姓、商戶損失慘重之事,有整頓這一行當之意,一般人不許開設。諸位高僧、真人的錢莊替朝廷辦了這個差事,朝廷豈會不許你們開設?”

聽到楊榮這番話,在場所有的人都忙說道:“必定聽從朝廷的命令。”

楊榮適才講了兩個好處,其一就是讓他們能保住自己的產業。雖然如同棲霞寺這樣的寺廟在普通百姓看來已經是龐然大物了,但在真正的大鱷,比如說徐家、常家、李家、藍家這樣勳貴眼中還算不上什麼,現下陛下似乎又鼓勵他們做生意要走宋代的路子,若是頂級勳貴要奪,或者‘入股’他們的產業,他們是萬萬阻擋不了的。或許武當派、龍虎山、泰山派、少林寺這樣宗教界的超級勢力能夠阻擋,但他們都不在其列。

可若是他們有朝廷護着,或者更直白的說,他們有皇家護着,雖然也要對皇家割肉,但總不至於將自家的產業都送出去,比對勳貴割肉更加合算。

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532章 縣試第543章 拒絕與見面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273章 正名第112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跪第12章 兩個爆點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節號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507章 秦淮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353章 徐南青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394章 燕軍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395章 燕軍人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577章 傳道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993章 樣子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125章 傅安(二)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1211章 再等等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37章 戰——初戰第421章 浮現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63章 舊的結束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1794章 姐弟感情與插曲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1733章 海盜們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2章 太子將死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番外22:女朋友與警察第1021章 **主義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