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 準備

乾清宮內,允熥十分關切的看着面前正在爲熙怡把脈的張三丰。不僅是他,熙瑤也坐在一旁,緊張的盯着二人。

張三丰面容嚴肅的按着熙怡的手腕,不時擡起頭來看看熙怡的面色。過了許久,他才鬆開自己的手。

“張真人,惠妃的身體如何?”允熥馬上問道,熙瑤也看過來。

“啓稟陛下,惠妃娘娘身體並無不妥。”張三丰回答。

“真是太好了!”允熥十分高興的說道。熙瑤則馬上欣喜的拉住熙怡的胳膊,對她笑道:“妹妹,你可算不必擔心了。”

“多謝張真人。”聽到自己身體無恙的消息後,熙怡自己也鬆了口氣,隨即對張三丰行禮道。

“折煞貧道了,貧道不敢當娘娘的禮。”張三丰馬上側身避讓。

“張真人如何當不得?”熙瑤也站起來,雖然並未行禮,但說道:“張真人乃是救命恩人,自然當得。”

不過話雖這麼說,但熙瑤不反對熙怡對他行禮的真正原因只有一個:她認爲張三丰真的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或者將來能夠飛昇成仙。神仙嘛,地位當然比皇妃要高,行禮也沒什麼。

張三丰自己也大略知曉她的想法,仍然連連推讓。可熙怡不知真的對張三丰十分感激還是其他,堅決要向張三丰道謝。這樣推讓一會兒,張三丰還是隻能無奈的接受道謝。

這時已經快到午時,允熥又挽留張三丰在宮裡吃一頓飯。張三丰不太願意,但允熥連聲挽留,他也不敢推絕,只能答應。

“既然夫君要招待張真人,妾與妹妹就告退了。”熙瑤對他說道。

“你們退下吧。”允熥答應一句,又對她說道:“明日是十五日,正是可以接見親眷之日。你派人將煕冉叫來京城見一見吧。”薛熙冉現在水師爲將,自然不能長期在城裡。

“怎麼,夫君又要動兵打仗不成?可是南洋又要征討哪一不臣之國?”熙瑤馬上問道。平時她是不問朝堂之事的,但涉及她的兄長,也顧不得了。

“爲夫絕對沒有出兵打仗之意。只是昨日得到消息,廣州許多從南洋返回的商人說似乎哪個藩王要打仗,但到底是誰也說不清楚。爲夫已經派使者出使南洋,但若是哪個藩王鐵了心要打仗,估計也來不及了。”

“若是打勝了還好,若是打輸了朝廷不能坐視不理。到時候至少要派水師出戰。”說到這裡,允熥也有些無奈。分封雖然有好處,能夠用更低的成本擴充勢力,維護海外大明商人的利益,擴充大明百姓的生存空間,但當然也有弊端,那就是這些分封出去的王爺也有自己的利益,不會完全聽命於朝廷,而且他們也能夠這樣做。

一般情況下,分封出去的藩王應當自負盈虧,輸了就是輸了,除非有滅亡之禍朝廷才支援;但允熥爲了維持番民對於大明的懼怕,不願讓大明和這些大明的延伸勢力打敗仗,起碼要派出水師找回場子來。這樣一來朝廷就得開支軍費。

‘不行,要真的出動朝廷水師,軍費不能由中央財政來負擔。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他們打贏了我不管,可若是打輸了要朝廷水師找回場子,軍費必須惹事的藩國來出!省得他們想着有朝廷來兜底,不評估敵我雙方的勢力對比,不估計勝算幾何就瞎打。那樣的話我分封他們做什麼?’允熥在心中想着。

“昨日得到的消息?”熙瑤的關注點卻與允熥不一樣,她先是心裡緊張了一下,但隨即注意到這一點:“是廣東的官府向夫君奏報此事?”不太可能啊,官府從來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尤其是這種與自己完全沒關係的事情,不論是駐紮在廣東、福建的南洋水師,還是廣東布政使、都指揮使,亦或是寶安市舶司,都不會多事纔對。

“不是廣東的官府。是,罷了,你也不必多問,記得回去見一見煕冉,不然可能之後幾個月都見不到。”允熥欲言又止,最後又囑咐道。

“是,夫君,妾知曉了。”熙瑤見允熥不說也不再問,帶着熙怡離開了乾清宮。

允熥又將盧義叫來,吩咐他讓御膳房準備張三丰的飯菜。

盧義答應一聲,又拿出一本摺子,同時說道:“官家,從漢洲大陸返回的船隻上的金銀已經全部放進了官庫,這是進上的奏摺。”

允熥接過摺子翻開來看了看,見上面寫着這批金銀的具體數目爲三萬兩黃金,六萬兩白銀,臉上忍不住露出高興的表情,而且低聲嘀咕一句:“這下子更有把握了。”

他又問盧義:“金銀入城的時候,可讓百姓都見到了?”

“這,”盧義今日也沒出宮,也沒聽宮內的侍衛議論,不知道。他想了想,最後還是決定實話實說:“官家,奴才不知。”

“那就快派侍衛去打聽!”允熥馬上吩咐。

“是,官家。”盧義又答應一句,見允熥沒有別的吩咐了,行禮退下。

等他們都離開後,允熥又坐下,讓張三丰坐在他對面,談論起了道家的教義來。張三丰精神一震,開始給他講述全真道的教義。雖然歷朝歷代的皇帝從來沒有隻支持一個宗教滅掉另外一個的,指望允熥滅佛估計是沒戲,但能讓他更偏向全真道、武當一點兒是一點兒。所以張三丰十分詳盡的說起全真道來。

這一說,就說到了御膳房的人將午膳送來。允熥忙打斷他的話,說道:“張真人,此時也已經是午時正,午膳也已經做好,不如先用了膳之後朕再聽真人講全真道。”同時他在心裡暗道:‘張三丰講的這是全真道?怎麼和我從前聽說過的不一樣?除了不講死後輪迴,仍然講飛昇成仙外,和佛教也沒什麼差別了。’

不過張三丰到底講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下來了。落座後,允熥又與他邊吃邊聊,同時一直在引導張三丰說不同的話題。等他們說過武當派現在經營的田地和買賣後,允熥忽然說道:“張真人,朕還一事,想讓真人幫忙。”

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648章 糧食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1151章 會見前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559章 入城第1216章 家話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810章 戰安南——出發前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1267章 七月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507章 秦淮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251章 讀書第29章 子澄入彀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63章 舊的結束第302章 嚮導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692章 西南雜談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1178章 安排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402章 吳橋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1365章 誰決定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678章 岷寧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178章 祭祖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1514章 議論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83章 告一段落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1529章 小武則天第981章 本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600章 三家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143章 戰——安全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305章 見水師副將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996章 玉佩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264章 路遇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250章 副校長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1174章 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