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

這可是很大的好處!現在京城的錢莊、當鋪總有三四十家,雖然其他店鋪的生意不如他們開的,但總也能搶走一部分客人,若是都被取締了,他們的生意翻倍都不止,即使給朝廷交現在的所有利潤,也是賺的。

既然不僅有威脅,還有好處,在場的這些教派的掌門人豈會不答應?

陳迪此時聽到允熥充滿自信的話,雖然仍有些不相信,但也不能繼續質疑,只能說道:“陛下,即使如此,恐怕許多人家也更願意到衙門兌換金幣。既然如此,臣命寶鈔兌換司先預備下許多金幣。”

“也好,穩妥些也好,不過剛剛允許兌換這幾日或許會有許多人來換,但之後不會有太多人。即使一枚金幣值四十貫寶鈔,但做大買賣的商戶出外做生意也需帶着許多金幣,遠不如寶鈔攜帶方便;朕又只許兌換金幣不許兌換銀幣或銅錢,小商人與普通百姓也兌換不起,至多隻有官宦人家會兌換許多放在家裡,所以不會有太多人來換,以後不必預備許多。”

陳迪咳嗽一聲。他聽了允熥的話後就打算派家人將家裡的寶鈔都兌換成金幣。雖然他們的俸祿都是用銀幣發放,但平時府裡買東西,也不可避免會收到寶鈔零錢,積攢起來也不少,都會去換了。此時聽到允熥的話有些心虛。

不過他畢竟身爲朝廷重臣,臉皮早就磨練出來了,咳嗽一聲也就罷了,繼續與允熥談論這次的寶鈔兌換事宜。

“陛下,臣有一事不解。爲何陛下您只許百姓用寶鈔兌換金幣,而不允許用寶鈔兌換銀幣?”陳迪又問道。

他能夠理解不允許百姓用寶鈔兌換銅錢。畢竟銅錢太零碎了,若是允許兌換銅錢,寶鈔兌換司的人會累死的,半個京城的人沒準都會去兌換,根本不可能有空閒的時候;由此也會引發賬目太多、不易清點的問題,管事的官員貪污起來很容易。之前兌換糧食,也是最少兌換半石,更少不換。

但不允許兌換銀幣他就不太能理解了。按照兌換章程,一枚金幣兌換四十貫寶鈔,按照此時京城的市價就是五枚銀幣,普通小老百姓一年能攢值幾個銀幣的寶鈔?兌換量不會很大,造成的麻煩也不大,能夠克服。

看着陳迪望向他的眼睛,允熥笑了笑,沒有說話。因爲這個問題他沒法對陳迪解釋。他之所以只允許用寶鈔兌換金幣,一是爲了省事,二則是爲了實行金本位。

允熥忽然允許用寶鈔兌換金幣,並非是心血來潮。當初洪武二十五年的時候,寶鈔制度已經產生了很大問題,當時爲了挽救寶鈔的信用,允熥只能將寶鈔與糧食掛鉤,穩定幣值。

他當時的做法成功了。能夠大量囤積糧食的鄉下地主本來就不會使用寶鈔,而使用寶鈔的商人和城市百姓家裡沒那麼大地方存放太多糧食,而且存放糧食也不是沒有成本的,弄不好還可能發黴變質,所以他們在確定寶鈔確實能夠換糧食後就不着急兌換了,繼續放在手裡流通。

但這一制度實行十多年以後,弊端逐漸顯現出來。首先,因爲它只能兌換糧食,而糧食的價格在一年不同季節是不一樣的,導致寶鈔的幣值也不穩定,使用起來比較麻煩。

其二,爲了防止貪污,兌換寶鈔的地點只在京城、省城、行都司駐地、兩個市舶司和少數府城有,不要說偏僻的地方,就連大多數府城都沒有,這就限制了寶鈔的流通範圍。

爲了寶鈔進一步推廣,必須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是讓寶鈔與價值穩定的東西掛鉤,第二是讓他的兌換點更多些,不說遍佈全國每個縣都有,至少每個府城都要有。

針對第二點,允熥的辦法就是軟硬兼施,讓各地寺廟、道觀開設的錢莊、當鋪負責兌換。這種事情是不能交給官府的,若是交給官府,必定會產生大規模的貪污行爲,靠監管體系根本沒用。涉及的地方太多,又不像稅收有比較固定的額度,何況就連有固定額度的稅收還有無數人伸手,根本監管不過來。

所以必須讓私人來做這件事情。允熥想來想去,最後選定了寺廟、道觀。首先,寺廟、道觀有固定的經營場所,不會跑路,是穩定的合作伙伴;其二,全國每個縣都有寺廟、道觀,府就更不必提了,能夠達到允熥的要求;其三,寺廟、道觀除了金融業的利潤,還有其他收入來源,不至於因爲兌換寶鈔墊付一大筆錢而陷入經濟困難;其四,允熥即位後將捆在寺廟、道觀脖子上的繩子鬆開了一些,因爲對經營生意的放開他們都賺了不少錢,對朝廷更爲信任,同時朝廷現在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讓他們做,他們知道朝廷不會輕易違背許諾,也願意接受這個差事;其五,就是若他們不答應,朝廷有辦法強迫他們答應。

實際上,允熥就是將這些寺廟、道觀開設的錢莊、當鋪當做後世的地方性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社來看待的。後世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社遍地開花,現在允熥沒能力弄一堆國營的,只能弄一堆私營的。反正除了中國,絕大多數國家的商業銀行都是私營的,也沒什麼問題。

而且爲了更加穩妥,允熥已經提前與幾個大門派談論過此事了。宗教界雖然教派多如牛毛,但大多唯幾個大門派馬首是瞻,搞定了他們,也就差不多搞定了半個宗教界。

對第一點,也就是爲了解決幣值不穩定、必須讓寶鈔與價值穩定的東西掛鉤一事,允熥琢磨了很長時間,最後決定將寶鈔與黃金掛鉤,寶鈔與黃金間建立穩定的兌換比率,也就等於近代許多國家實行的金本位。

金本位,對於瞭解過世界金融史的人來說應當不陌生。最早實行金本位的國家是英國,西元1717年著名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在擔任鑄幣局局長的時候將每盎司黃金的價格固定在3英鎊17先令10.5便士,金本位由此誕生。一直到西元1971年米國正式放棄金匯兌本位制,共實行二百多年。

金本位的含義就是以黃金作爲國家的儲備金,其它所有能當錢花的東西,不管是紙幣、白銀還是銅錢,統統與黃金掛鉤,一個人拿着以上三種東西,在銀行只能兌換黃金,不能兌換其它。金本位具體還分爲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有人認爲它是最好的貨幣制度。

金本位到底是不是最好的貨幣制度允熥不知道,但它確實是能夠解決允熥現在所面對問題的貨幣制度。黃金是最堅挺的貨幣,除了與世隔絕、生產力也很低下的漢洲大陸外,其它所有地方都用黃金來做貨幣。將寶鈔與黃金掛鉤,足以打消人們對於寶鈔的不信任。同時因爲黃金太過通用,至少在整個東方地區,不同地方價值差別不大,不至於讓某個地方的人吃虧。

當然,銀本位也基本能做到同樣的事情,白銀的流通範圍不比黃金差多少,世界各地也普遍當做貨幣使用。但近代世界各國都是金本位,只有極少數國家,比如中國、墨西哥等使用銀本位。允熥的金融學學的不精,不知道金本位比銀本位好在哪,但‘既然世界通用金本位,應該更加適合吧。’允熥如此想着,於是決定實行金本位。

在從伊吾返回京城後,他就想進行貨幣金本位改革,但當時更加重要的是軍事改革,貨幣改革就向後推了推。熙瑤又勸他即使想要改革也不必着急,不要累壞了身子,何況他在實行金本位之前也要做些準備,就推到了今年。

又恰好於此時,第二批從漢洲大陸返回的船隻抵達,又運回來三萬兩黃金,讓他實行金本位的信心更加充足,於是決定正式進行貨幣改革,實行金本位。

但這一切他很難向陳迪解釋,即使解釋他也聽不懂,只能一笑了之。

陳迪見皇上笑了笑沒有說話,知道不會解釋了,雖然十分不解,但也只能放棄詢問的打算,問起了其它。允熥對於這件事很重視,十分詳盡的向陳迪解釋。

待將陳迪的問題解答完畢,允熥又對他吩咐道:“你下去後先讓戶部準備起來,朕打算從下月初一起允許兌換金幣,能提前準備的都要做好,以防到時候忙中出錯。”

“另外,整頓京城錢莊、當鋪行當之事,你也要提前預備起來。”

“是,陛下,臣遵旨。”

第1714章 王妃第85章 失常的人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1297章 殿頭殿尾周農中間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1266章 想法第120章 拿人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85章 失常的人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30章 寶鈔戰爭——計算的投入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465章 爲了流傳第934章 科學的開端——完結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第868章 反應第1512章 供詞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1226章 來京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55章 ……陰謀——誤事第974章 問題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421章 浮現第1234章 足球第1138章 陳立傑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101章 玻璃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78章 有人出城第206章 目的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515章 管稅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964章 鋼鐵廠續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278章 相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981章 本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483章 天文學大發現——太陽黑子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427章 高煦與滲水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625章 體育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264章 路遇第396章 濟、青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868章 反應第199章 四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