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

深夜,在兗州城同一個並不起眼的房子中,上次那兩個人再次會面。

京城口音的人說道:“今日真是好險,差點兒就被關在衙門裡了。幸虧今日出來了,不然就沒辦法收尾了,說不定就會被殿下察覺蛛絲馬跡。”

頓了頓,又抱怨道:“真是想不到殿下竟然到了兗州城第一日就下令拿人,真是疏忽了。”

山硒口音的人說道:“誰能想到?就算齊泰和濮汕提前一天到了兗州城,也應該只是察覺問題,怎會就敢依此拿人?”

京城口音的人說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只是你兗州府只有推官涉及,那些吃拿卡要的衙役可不算,會不會讓殿下懷疑?”

山硒口音的人說道:“那也無法可想,如果是我出面,兗州府衙有人下水,那一旦案,我豈不會暴露出來?你們來接觸,一年多的時間,也就只能這樣了。”

京城口音的人說道:“讓你的家人都藏好了,小心無大錯啊。”

山硒口音的人問道:“我一直想知道,我們兗州府衙的另一個山硒人,有沒有被你拉下水?”

京城口音的人說道:“你猜?”然後哈哈笑了起來。

============================================================

過了三天,郭鎮帶着魯王三衛的官員的供訴書到了允熥的面前。

允熥一邊翻看他們的供訴書,一邊問道:“有多少官員涉及?”

郭鎮回道:“稟殿下,魯王三衛兩名指揮使,四位指揮同知,十位指揮僉事,五位衛鎮撫,九位千戶和九位副千戶,五品以上官員共計三十九人,只有何豫未曾收過錢財,其他的官員均是收受錢財。”

明代標準一衛是一名指揮使、二位指揮同知、四位指揮僉事、二位衛鎮撫、五個千戶。現在魯王三衛編制不全。

“主犯就是朱皖和張芹,從朱皖家裡抄出兩千兩黃金,兩千兩白銀,還有大量的寶鈔、糧食和珠寶;張芹家裡抄出的東西雖不如朱皖家裡的,但是也是財物甚多。”

允熥恨恨地說道:“這二人一定要按照皇爺爺的辦法,剝皮實草。”

郭鎮接着說道:“還有肖鳳鳴等指揮同知、僉事,家中也均有大量錢物,僅錢財就均在五千貫錢以上;幾位鎮撫和千戶等人收受的錢財倒是不多,但是也有不同,根據經手的經歷等人交代,這兩年多中衛有一名千戶收受達三千貫錢以上的錢財。”

“何豫鎮撫舉薦的千戶楊本、鎮撫曹禺倒是都無甚收受錢財,應該只有三四百貫錢,多數千戶、副千戶也只是收受四五百貫錢。”

允熥翻了翻各人大概統計出的收受財物的統計數據,又想了想,說道:“以六百貫爲限,六百貫以下的,貶官,陛下那裡我自會說明;六百貫到三千貫的,賜白練一條,不牽連家人;三千貫以上的,斬,家人不涉事的鳳陽種地,涉事的流放邊關;朱皖和張芹,剝皮實草,家人涉事的處死,不涉事的流放邊關。”

“把清出的房屋土地列一個單子,交給兗州府,讓兗州府去還給百姓。這次沒收的這些官員的房屋、土地,除官府的產業之外,全部賣;還是算了,由皇爺爺指派的新任指揮使來處置吧。錢財做好統計,交給兗州府,讓兗州府隨同今年的秋糧送至京城。”

吩咐完了財物的處置,允熥又問道:“兗州府和滋陽縣的官吏,除了鄒濟,可還有涉及的?”

郭鎮回道:“滋陽縣和兗州府的吏員,多有涉及的;官員中兗州府有一名推官、滋陽縣有一名主簿涉及,並無其他涉及的官員。”

“嗯?”允熥疑惑:滋陽縣是低一級別的官府,卻還有兩名官員涉及,兗州府是高一級別的官府,卻只有推官涉及,這不太正常啊。

允熥說道:“你下去吧,派人叫齊泰和秦鬆過來。”郭鎮應諾而下。

不一會兒,秦鬆和齊泰來了。齊泰問道:“殿下叫我們來何事?”

允熥說道:“郭鎮已經把案子審的差不多了,這些是供訴書,還有其他一些東西;並且我打算以六百貫爲限,……,不涉事的流放邊關。你擬一個給京城的奏摺,如何把此事和京裡交代;估計三天以前給皇爺爺的上書已經到了,得儘快把事情完全查清楚纔好。”

齊泰應諾。然後他看了看這下東西,然後說道:“殿下,這兗州府只有推官涉及?”

允熥說道:“我也是納悶,只不過這些三衛的官員既然已經交代了,難道還特意留下一人不交代不成?還是兗州府的官員?這不合常理啊。”

齊泰想了想,也覺得非常不合理,但是想不出其它情況。允熥知道現在齊泰代理滋陽縣令很是忙碌,老朱允許各個縣衙有的官吏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允熥說道:“齊泰你先回去打理縣裡的事情吧,我這裡再說。”齊泰隨即告退。

允熥轉過頭對秦鬆說道:“你可有什麼想法?”秦鬆這人雖然聰明,但是十分憊懶,允熥不問一般是不說話的,是以允熥有此一問。

秦鬆說道:“聽殿下剛纔所言,要麼是兗州府確實是只有推官涉及,其他官員因爲知府林俊之前的上書未有結果而對此視而不見;要麼,是在三衛中還有大魚未抓到。”

允熥靠着椅背的身子一下子直了起來,疑惑地問道:“三衛之中還有大魚?”

秦鬆說道:“我只是按照常理推斷。或許確實是兗州府的官員只有這推官涉案呢。”

允熥站起身來,在附近踱着步子。魯王三衛的大官都已經被拿下了,如果還有‘大魚’,那肯定不是憑藉自己的本事,一定是藉助了更大的人物,才能讓朱皖和張芹不敢吐露半分;而兗州府的涉事官員也都是這個人親自接觸纔會一直不暴露。只是一個推官涉及,對整個兗州府徹查太過牽強,並且對方既然如此謹慎,就是徹查府衙的官員也未必有收穫。

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1020章 救援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678章 岷寧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文章相關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388章 會面三件事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悼念金庸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63章 舊的結束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234章 事前準備不敢懈怠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150章 挖坑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1454章 銀行業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308章 反應第82章 抓海盜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1036章 決心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65章 充分準備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225章 查處完畢第435章 還有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第1512章 供詞第685章 對蒙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510章 審問第435章 還有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979章 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