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

允熥吩咐小宦官:“把郭鎮叫來。”

不一會兒郭鎮來了,見到允熥行禮問道:“殿下叫我?”

允熥說道:“朱皖和張芹沒準還有事情未供出,你回去對他們嚴加審訊,一定讓他們開口,只要他們開口,什麼手段都可以用。”

郭鎮驚道:“他們還有事情未供出?”然後說道:“是,殿下,臣一定讓他們開**待。”又說了幾句話,出門審訊去了。

允熥之後在屋子裡又與秦鬆討論了一下,沒有其他的頭緒。煩躁不堪地允熥說道:“出去看看羅貫中改書去。”然後點了秦鬆和楊峰、毛重等侍衛出去了。

不多時他們就到了羅貫中在兗州府的住址。上次就隨同允熥見過羅貫中的侍衛羅炳忠上前敲門。過了一會兒,一個看起來大約是二十餘歲的年輕男子打開門問道:“幾位有何事?”

允熥走上前說道:“這裡可是羅本老人家的住所?我是三日前和羅老先生說過資助他出書的人,不知羅老先生可曾和你說起過?”

那人聞言打開大門,說道:“家父和我說起了這件事情,囑咐我如果幾位來拜訪不必阻攔。”

待允熥他們都走進去了,那人接着說道:“家父此時正在屋子裡改書呢。”然後對着允熥說道:“閣下幾位就是皇太孫身邊的侍衛大人吧,在下羅絨見過各位大人。”態度甚是謙卑。

羅絨很有仕途之心,但是自己讀書不成,所以極好鑽營,聽說他們是皇太孫的侍衛,所以想極力巴結。

允熥沒在意羅絨,聞言說道:“不必行如此禮儀。快帶我們去羅老先生的屋子。”

到了羅貫中的屋子,允熥只見羅貫中坐在座位上,口中唸唸有詞的,手中的筆時而動時而停的。

羅本上前去叫道:“父親,資助出書的大人來了。”但是叫了一遍毫無反應,他不得不又叫了一遍。

羅貫中直到兒子第二次叫他才聽到,然後擡起頭來,對允熥說道:“書還沒有改完,差不多得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改完。”然後又低下頭去書寫。

允熥當然不是來催稿的,他只是心中煩悶,順便來看看羅貫中而已,所以他說道:“我也知道現在不可能已經改完。”說完這話,允熥想到一事,說道:“你這裡可還有手抄的原來的《三國演義》?”

羅貫中說道:“當然還有。書商不願出版《三國演義》,我就只能自己抄寫了。”說着指着一個角落:“那裡有一整套。”

允熥馬上讓侍衛去把書抱上。雖然不喜其中對於曹操的描寫,但是允熥仍然認爲寫的非常好,打算收藏一本,和改寫後的一起保存。

允熥本來是想和羅貫中多聊兩句的,但是看到他這麼認真地在寫作,不忍心打擾他,又留下一些錢,然後就走了。羅絨殷勤地送到門口。

楊峰問道:“殿下爲何會一再給他錢?三十貫寶鈔足夠數個月的花銷了。”

允熥難道告訴他是因爲自己上輩子是一個兼職寫手,看上輩子的‘大神’一個個月入數十萬、生活富裕,而比他們牛逼多的大神作家羅貫中生活如此潦倒於心不忍,是以總給他錢花嘛!所以只能說道:“此人孤有大用。”

允熥也不想回去,就在大街上慢慢走着,整理思路。他想着:‘如果確實魯王三衛還有大魚逍遙法外,那必定是藉助了更大的人物。更大的人物,對了,可以查三衛官員的爲官經歷,還有父輩的爲官經歷,是不是曾經在某個還在的爵爺手下爲將。’

自己想着,又搖搖頭:‘在某個爵爺手底下爲將的人肯定不少,這麼查無疑是大海撈針。’

然後允熥又從兗州府衙處來想:‘有什麼辦法可以現兗州府的蛀蟲呢?’

正想着,忽然聽到有人說道:“恩公來了。”允熥一開始還以爲和自己無關,但是忽然聽到拔刀出鞘的聲音,擡起頭來一看,附近的百姓已經爲了一圈,他的侍衛拔出刀來正在用及其警覺地眼神看着周圍的百姓。

允熥還搞不清楚是什麼事情,忽然人羣中一個老人開口說道:“恩公,忘記我們了嗎?”

允熥定睛一看,是幾天以前見到過的那個謝家老人,頓時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他說道:“都收刀。”侍衛這才緩緩地把刀插進鞘中。不過經過了剛纔的事情,百姓已經不敢接近了。

允熥眼睛四處掃了一掃,現無意當中走到了當初見到那些人強奪他們房屋的地方,於是找個地方坐下,問道:“謝老先生,怎麼就說是我的進言使得殿下拿人呢?”

謝家老人回道:“孫公子,皇太孫殿下進兗州城第一日就把那些人都抓起來了,不是有人提前和殿下說了,怎麼可能?”

“而兗州這裡路過的能和皇太孫殿下說上話的人不會還有其他人吧,那樣的人平日裡一個也無,怎會這些時間就有許多,可見是恩公的進言。”

允熥覺得自己也當得起一聲恩公,所以也沒有繼續推辭,與他們說話。

說了一會兒,收穫無數的感謝之後,允熥打算走了。這時,允熥聽到有人在爭論着什麼,言談間好似提到了‘知府’什麼的,允熥馬上轉過頭來問道:“你們在談論什麼?”

這是兩個年輕的小夥子,見到允熥問話,馬上止住不說。謝家老人說道:“恩公問你們話呢,怎麼不答!”其他人也這樣說着。

其中一個小夥子見鄉鄰都這樣說,開口說道:“恩公,我是西門看城門的門子,前些天看到有車將掐着早上快要開門的時候出城。”

“若是這樣也就罷了,但是其中有一人是知府林大人的隨從。並且不只是前些天這一次,以前也看到過好多次。”

允熥微微睜大眼睛,問道:“你確實沒有看錯?”

那人毫不猶豫地說道:“肯定未看錯。”

允熥又問道:“車上裝的什麼東西?”

那人回道:“我也不知,只是車轍的印子很深。”

允熥用手拍拍他的肩膀,說道:“多謝。”然後轉過頭對謝家老人等人說道:“我還有事,就先走了。”然後頭也不回的走了。只留下了疑惑地衆人。

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981章 本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第185章 崩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1522章 回賜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378章 禮物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番外20:祭拜長陵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208章 用方第75章 常母密談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993章 樣子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1211章 再等等第560章 杭州事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701章 宮裡宮外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884章 巫蠱問案(一)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1558章 增兵!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912章 對戰程朱理學(一)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65章 充分準備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1464章 光榮第1185章 什麼菜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1089章 血色(一)第231章 比武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1472章 類比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404章 目眥盡裂發盡上指冠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307章 祖宗們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844章 治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