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

二人隨即又逛到了集市上。集市當然是重點,朱橞在那裡花了最多的錢。

不一會兒,就到了午時。朱橞逛了這半天,肚子也餓了,嚷嚷着要吃飯。見允熥並無反對之意,隨手走進了集市中的一家酒樓。

允熥也不知道這些酒樓中哪家的飯菜較好,對於走進哪家倒是沒有意見。不過他問道:“十九叔,爲何走進這家酒樓?”

朱橞呵呵笑道:“現下是午時,北方人多不在這時吃飯。剛纔咱們從這裡過去,我見這家酒樓並非是裝飾最爲華麗的,但是走進這家酒樓的人卻比剛剛路過的另外兩家酒樓的人要多,可見這家店的飯菜更好;或者,按照你的說法,‘性價比’更高。是以走進這家店。”

允熥剛纔的心思根本不在這上面,根本沒想到朱橞連吃飯的地方都提前在觀察,頓時不知道該說什麼。

朱橞卻不管他想說什麼,直接走進了酒樓,允熥也只得跟上。

這家酒樓確實不是裝修最爲華麗的,特別是連單獨的包廂都沒有,只不過在二樓用屏風等物件隔開了一些地方,好似是有包廂一般。一樓大廳自然是都湊在一起的。

允熥他們自然是在二樓坐的。允熥上來見到是隔開的空間,並非是獨立的包廂,就不太樂意:萬一他們有句話說順嘴不小心透露出身份了,讓別人聽了去,可就不好了。但是既然已經上來了,朱橞也不在意,只能這樣了。不過允熥囑咐大家說話小心一些。

午時吃飯的人少,不多時,他們點的菜就上來了。朱橞也不管其它,先夾了一口菜吃進嘴裡,然後說道:“你看,我說吧,這家的菜做的不錯,不比家裡的大廚做的北方菜差。”

允熥也夾了一口,覺得確實不錯,也不與朱橞說話,自己趕緊吃起來。朱橞也沒空和他說話,也津津有味的吃着飯。最後這些菜都沒夠吃,又點了兩個纔夠。

酒足飯飽之後,朱橞拍着溜兒圓肚子說道:“看來以後要多多在民,普通百姓的地方吃飯,這些廚子不比家裡的差。”允熥也贊同的點點頭。

叔侄吃貨正說着,隔壁的地方進人了。允熥一開始也不在意,只是又輕聲囑咐侍衛說話注意。但是他突然聽到隔壁有一人說道:“我羅本平生不愛求人,但是爲了這件事,我求你了。”

羅本?那個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羅本字貫中)?允熥疑惑地想着:是那個人嗎?如果是,他爲什麼會在這裡?頓時聚精會神的注意聽起隔壁的說話聲來。

只聽另一個杭州口音的人說道:“貫中,不是我不幫你,要是就是你缺錢花,十貫八貫錢我給你也就給了。但是你是想讓施彥端和你的話本出版,這我可做不到。”

“在商言商,現下大明甫立,人口稀少,識字的人更少,你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施彥端的《水滸》確實是好書,但是現在印了根本賣不出多少,肯定是賠錢,賠錢的買賣我是不幹的。”

聽到這裡,允熥確定:就是那個羅貫中!施彥端應該指得就是施耐庵。允熥再無懷疑,聽着羅貫中又絮絮叨叨地想讓那人同意出版,允熥直接一推屏風就到了人家的隔間,說道:“這位可是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他不願意幫你出版,我出錢來幫你出書。”

羅貫中本來正在努力勸說,忽然旁邊的屏風一動,身手矯健一躲纔沒被屏風打到。正想呵斥,就聽到了允熥的話。他馬上改變口風說道:“你的話可當真?”

允熥說道:“怎麼不真?”

這時旁邊杭州口音的人說道:“貫中兄,既然有人願意資助你出版,那我就走了,有事再和我說。”說着,這個人一臉的‘終於解脫了’的表情,然後就出去了。

羅貫中隨口說了句:“回見”,就又對允熥說道:“這位仁兄是何人?爲何願意資助我來出書?又是從何處知道我的書的?”

允熥退回自己隔間的地方,說道:“羅,”他看了看,羅貫中少說也有五十多了,叫兄弟不太合適,所以接着說道:“羅老先生還是過來說話吧,這樣說話不太方便。”

羅貫中也覺得這樣不太好,是以跨了過來,又把屏風推回原位,然後在一個侍衛讓出的座位上坐了下來。

羅貫中坐下後先是給周圍的人行了一禮,朱橞等回禮。然後對允熥說道:“閣下是誰?爲何願意資助我出書?”

允熥反問道:“你爲何在山東?”

羅貫中不敢得罪大金主,解釋道:“小兄弟是在南方看到過我的書吧。我本是東平人,就是兗州府下邊的東平州。因杭州爲東南人文薈萃之地,是以我去杭州居住幾十年;這二年年紀大了,指不定哪天就故去了,想着葉落歸根,就回了老家。”

“想着兗州城好歹是山東大城,南來北往的過客甚多,指不定就有誰願意出版我的書,所以來到兗州城碰運氣。”

允熥說道:“那我也自我介紹一下,我是皇太孫殿下隨行的侍衛,姓孫。家裡當然是京城人。我在京城的書市上曾經看過《三國演義》這書,覺得寫得非常好;今日剛剛聽到你說到《三國演義》,才知你就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我願出錢爲你出版這本書,但是有個條件。”

羅貫中重新顯得激動地說道:“什麼條件?”

允熥問道:“你爲何要將劉備等人寫的這般好,將魏武寫的這般壞?”

羅貫中說道:“武侯乃是我輩文人楷模,自然是要大書的;本來因爲歷朝雜記多有記載關羽好色,爲人又傲慢的事情,我本欲將關羽寫的壞一點;但是就在寫作中,有一天晚上,我睡得正熟,忽然夢到了關羽,關羽求我把他寫的好些,並且我驚醒之後感覺腦後涼,心下害怕,所以將關羽寫的好了。”

“既然武侯和關羽都是好人了,那自然他們跟隨的劉備也得是好人了;寫作話本,總要有正邪對立,那隻能屈尊曹,魏武了。”

允熥理解,因爲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去的,所以歷代文人都豔羨諸葛亮,自然諸葛亮得是正面人物;至於後邊關於關羽的事情,允熥後世的時候在書上看到過這個小故事,沒想到是真的。

不過,允熥說道:“你可知當今皇太孫尊崇魏武,貶抑劉備?皇太孫也知道你這本書,當時要派人去杭州拿你呢!”

羅貫中大驚:“此事確實?”

允熥忍着笑,說道:“怎麼不實?”

羅貫中喃喃自語的說道:“這下壞了,這下壞了。”

允熥接着說道:“但是殿下愛惜你的文筆,曾說:‘只要這個作者願意改寫爲尊曹貶劉,可讓其出版。’”

羅貫中驚喜地說道:“殿下確實曾經這樣說?那太好了,只是,需要改寫。”他的內心是在劇烈掙扎的,從表情都能看出來。

半晌,只聽羅貫中說道:“我願改寫,只是有一個條件。”

“說來聽聽。”允熥道。

“需連《水滸》也一併出版。”

允熥心想《水滸》雖然也有一些犯忌的話,但是大體上還是‘皇上聖明’,都是奸臣誤國;並且允熥也不敢保證就算在這裡殺了羅貫中就能斷絕《水滸》的流傳,所以說道:“可以。”

羅貫中臉色和緩了些,說道:“那我願意改寫。”

允熥正打算繼續,只聽有人笑起來。允熥回頭一看,果然是朱橞在笑。允熥給他使眼色,讓他止住笑,然後說道:“說不定殿下看了你的改寫後的書,賞你個一官半職呢。”

允熥本以爲羅貫中會高興起來,但是沒想到他黯然說道:“只要書能出版,那此生心願足以,不敢奢求其它。”

允熥不解。這時朱橞湊上來說道:“如果我記得不錯,這個羅本曾輔佐過張士誠,雖然他在張士誠賬下不長,但是陛下不許他們這些曾在張士誠手下,又未投靠本朝、自行散去的人爲官。”

允熥恍然。不過這對於允熥來說不叫事兒,讓他換個名字、改個籍貫就好,老朱整天那麼多事情,豈會注意一個小小的羅貫中。並且他既然當初曾在張士誠那裡出仕,說明還是有功名心的,更容易收納。不過這個事情現在是不好和羅貫中講的。

允熥說道:“即使不能夠爲官,殿下高興了,賞你些錢,也夠你吃穿不愁了,我看你的衣服,日子過得也並不富足。”

羅貫中也重新打起精神,說道:“銀錢什麼的我倒不在意,只要書能出版就好;小兄弟如果沒有其它要說的,那我就回去改書了。”

允熥想了想,說道:“今日沒有其他的話了。哦,這裡有三十貫鈔,權做預付的錢。”說着遞過寶鈔。

羅貫中接過錢,拿出張紙,寫下一行字,遞給允熥並說道:“這是我在兗州的住址,小兄弟可以去這裡找我。我先告辭了。”說着,行禮走了。

等羅貫中走了,允熥他們下樓付賬,也走了。走在路上,朱橞忍不住對允熥說道:“你爲何如此招攬此人?不過是個寫不入流東西的人,書讓他改了就是了,何必如此看重?”

允熥不答話。朱橞見允熥沉默,也無他法,跟着走回去了。

允熥之所以看重羅貫中並不僅僅因爲一部《三國演義》。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戲曲作家,不僅寫小說,也寫了不少的戲曲劇本,著作頗豐。

而戲曲和適合說書人說的小說在允熥未來的計劃中有重要作用,所以允熥要延攬羅貫中。就算羅貫中沒幾年死了,也可以起一個‘千金買馬骨’的作用或者讓羅貫中介紹其他的戲曲、話本大家。

允熥和朱橞一路無話,回到了住所。

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896章 我來也原來是這個身份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650章 秦肅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26章 內宮之患第601章 競買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021章 **主義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1271章 教子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番外14:大辯論下第1469章 攤牌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288章 追捕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62章 二十八日第415章 降與死第1140章 臨危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1376章 醞釀風暴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1178章 安排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1685章 行刑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178章 祭祖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166章 新一年第1136章 上陣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983章 獲得了人民羣衆的支持第400章 齊王女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1271章 教子第996章 玉佩第490章 薛氏第844章 治傷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366章 收攏第777章 解惑(二)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979章 要不要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1466章 新任命第384章 秦與浙第402章 吳橋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27章 景隆之謀第269章 驚動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1280章 於家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