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來頭

劉掌櫃聽說新來的兩個顧客要包圓他們剩下的‘人口’,卻只出七百貫,斷然道:“這也太少了,你告訴他們,至少一千二百貫!少一文都不賣!”

夥計答應一聲,就要去外面和顧客說。可蕭卓攔下問了幾句話,對劉掌櫃說道:“老劉,這樣大的買賣你還是親自與客人談一談得好。而且我問了問夥計,那兩個人的做派像是武將。雖然在京城官員遍地都是,可也不能太輕慢了。”

“既然六爺這樣說,我就過去問一問。”劉掌櫃對蕭卓的話其實挺不以爲然的。若真的是高官來買奴僕,夥計一定會與他說的。像現在這樣沒有提,肯定不是什麼高官。京城的官員多如狗,菜市場買菜的中年人沒準就是個官兒。更何況那還是兩個武將做派的人,他們的買賣與軍隊也沒有牽扯,根本不值得在意。

但既然蕭卓說了,他也不會違背蕭卓的意思。劉掌櫃吩咐另外兩個夥計給這兩份長相俊美的‘人口’準備一間上房,衣食用度也都找好的來,隨後出去招待顧客。

蕭卓卻並未帶着蕭統一起出去。雖然他對這兩個官員的重視程度比劉掌櫃高一些,但其實也就那樣,不值得他親自出去招待。

他繼續在院視察,看了幾間店裡爲‘人口’預備的房屋,正要再看,一個小夥計跑過來,附在他耳邊輕聲說了句什麼。蕭卓驚訝的叫了一聲:“竟然有這麼大的來頭!”隨即來不及對蕭統說什麼就趕忙走了出去。

蕭統十分驚訝:‘不是說不過是兩個普通武將麼?六叔怎麼忽然這麼激動?他們到底是什麼來頭?’他好奇也之下也跟了出去。

蕭卓比他走的快得多,等他走到前面的店面的時候蕭卓正謙恭的與那兩個武將說話,就好像對待二三品的高官一般。只聽他說道:“……,不過是幾個奴僕罷了,我們從南洋買來也花不了多少錢,張指揮使您給六百貫足以。”

“六百貫是不是有些太少了?”被稱爲張指揮使的人有些遲疑的說道:“我聽人說即使是南洋來的奴僕,三十多個人也得千貫以上。”

“那是其它時候。現在正是正月,買奴僕的人家少,我們可不得薄利多銷?降點兒價錢賣出去?我們養着這些奴僕,給他們吃飯、給他們看病、給他們睡覺的鋪蓋也得花錢的,早賣出去一日,就能省一日的錢。”

蕭統知道蕭卓完全是在說謊話。他雖然不管家中的買賣,但也有所耳聞,一般的奴僕養着每日的花費根本沒幾個錢,看病也就是隨便弄些藥來,撐過去就能繼續賣,撐不過去不過是一卷草蓆扔到亂墳崗罷了。

他也因此更加好奇。‘能讓六叔巴結都這樣小心翼翼的人到底是誰?’

這個被稱爲張指揮使的人,就是保安右衛的指揮使張倫,另外那個跟他一道來的是懷來衛指揮使餘瑱。

他們二人在蘭州跟隨昀芷出兵俘虜了脫歡和阿魯臺以後,允熥因爲要在京城舉行伊吾之戰獲勝後的獻俘儀式,正好保安右衛和懷來衛也都參加了伊吾之戰,允熥對他們進行賞賜後就讓他們二人帶領部分將士入京參加獻俘儀式。

他們二人當然十分高興的答應了。對餘瑱來說,京城的繁華富庶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他自然也知曉,可卻從來沒去過,當然很想去看看;對張倫來說,他見識過京城的繁華對此並不在意,可他最寵愛的女兒嫁給了錦衣衛指揮使秦鬆,已經數年沒有見過了,早就想請求入京去見一面,聽到允熥許他入京自然也非常高興。

之後他們就一路與允熥的船隊一起返回,於臘月十七他們來到京城,過幾日參加了獻俘儀式。

允熥之後依照他們在伊吾之戰、蘭州之戰的功勞進行賞賜,各賜了上用的綢緞十匹,玉佩一件,加發一年的俸祿,賜予二品的武散階,而且留他們在京城。他們的部下也有一些人被留下來,只是暫時尚未安排差事。

餘瑱更加高興。別的還罷了,可留京與賜予二品武散階,代表將會任命他們爲京城的二品武官,多半是正二品的都督僉事,就這一件事就足以讓他狂喜不已。從正三品的指揮使到正二品的都督僉事看似只升了兩級,但全國超過九成五的指揮使都跨不過這兩級,即使吃到了二品的俸祿也一輩子都是一個指揮使。

但張倫卻不像他這樣樂觀。秦鬆親口對他說道:“岳父,陛下年前設立了文職武官,又大張旗鼓的尋找手藝精湛的裁縫給他們設計新官服,必定不是到此爲止,定然是要對武將體制大動干戈。留岳父您與餘瑱在京,多半是會任命你們爲新體制內的官員。”

“我雖然猜不透陛下到底是如何想的,陛下也絲毫消息都沒有向小婿透露,可也必定和現在的體制完全不同。這樣一套新體制運行起來一開始定然會出許多問題。到那時對新體制不滿的人肯定會藉機彈劾你們,皇上也未必會包庇。”

“而且小婿這些年爲錦衣衛指揮使,也定然有對小婿不滿的人,爲數還不會少。現在陛下還信任小婿,他們不敢直接彈劾小婿,就會盯着小婿的弟弟和岳父您,抓到錯誤就會彈劾。”

“所以,此時入京爲武官並非是好事。”

“就算如你所說,可我能怎麼辦?”張倫嘆了一聲:“我還能向陛下請辭回鄉不成?”他要是一般的武將,請辭回鄉即使不被批准也沒什麼,可他是秦鬆的岳父,請辭回鄉皇帝難免不會多想。

“這自然不成。”張倫能想到的秦鬆自然也想到了,可也沒有解決的辦法。“爲今之計,只能是上任後處處謹小慎微了。”

張倫也因此變得有些憂心忡忡。但既然基本確定了要留在京城爲官,他也得置辦房屋與奴僕,於是就與餘瑱一起來買奴僕。

第1476章 結束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868章 反應第28章 茹瑺評論第1258章 婚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588章 宗喀巴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556章 獻女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1381章 徵兆第1138章 陳立傑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761章 三元宮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1388章 會面三件事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631章 兩年前見過的人第107章 成親第920章 三藩之事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1226章 來京第1242章 真正的學校——課程設置第1686章 總督府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1313章 準備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65章 充分準備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172章 投奔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735章 兩方說話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600章 三家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1510章 審問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228章 文學泰斗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178章 祭祖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