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徐府省親

雖然有如同蕭家這樣正月裡仍在辛勤幹活、努力賺錢的人家,可多數人都不會這樣。臘月下旬到正月下旬這段時日是絕大多數人一年之中僅有的休息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留在家裡好好休息;對於有些人家來說,平日裡全家人在全國各處幹活,只有過年時才能團聚,就更要在家待着享受天倫之樂。

魏國公府今日特別熱鬧。從一早開始,年前掛上去顏色已經略微有些暗淡的燈籠被摘下,換上嶄新的燈籠;年前剛剛擦洗過一遍的涼亭、石碑和牌匾也都再次擦洗,務求一絲灰塵都沒有;就連府邸內的道路也都打掃的十分乾淨,乾淨的人都不敢下腳。

徐暉祖帶領兒子徐欽、四弟徐增壽、侄子徐景昌、徐景繁站在府邸門前焦急的等待着什麼,雖然此時還早,可徐暉祖不停的看着時辰,同時嘴裡嘀咕道:“怎麼還沒有來?”

“父親,”此時這麼多人,徐欽用了正式稱呼:“現在是辰時初,四姑說不定剛剛起來。四姑還要向陛下請辭,着侍衛護送出宮,四姑現下又懷孕了,更要小心,現在到不了家門口的。”

“呼!”徐暉祖吐了口氣。他其實心裡也知道妙錦此時到不了徐府,可總盼望着能早到。畢竟今日天剛矇矇亮,安王妃徐夢羽和代王妃徐徽華已經來了徐府,蘇王朱高煦之母徐菲絮更是昨晚上直接住在了孃家,徐家三兄弟和下一代的孩子也都在府裡,只剩下徐妙錦尚未來到徐府了。

徐欽又勸父親和四叔先回去,等看到宮裡的車駕後再出來迎接,門前就讓他們幾個年輕人等待。徐暉祖本想一直在門前等着,可現在確實太冷了,他即使穿着皮衣但臉和手總是露在外面,猶豫了一下還是與徐增壽回了府。不過也沒有走遠,就在內門房烤着火等候。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個下人向府邸門前跑來,並且對徐欽喊道:“大少爺,宮裡的車駕來了!”

“快去叫父親和叔叔過來!”徐欽吩咐一句,自己趕忙讓下人整了整衣服,又將鞋擦了擦,站直身子。

忽聽不遠處傳來跑馬的聲音,有十來個侍衛騎着馬過來,來到徐府門前後下馬,將馬匹交給徐府的下人,分成兩列筆直的在兩旁站立。隨即又見兩個宦官騎馬緩緩而來,至離着府邸大門數丈外下了馬,面西站立;半日又是一對,亦是如此。少時便來了十來對,方聞隱隱鼓樂之聲。一對對鳳龍旌,雉羽宮扇,又有銷金提爐,焚着御香,然後一把七鳳金黃傘過來,便是冠袍帶履。

等這一對對的人過完了,後面方是八個健壯的宦官擡着一頂金頂鵝黃繡鳳鑾輿緩緩行來。此時徐暉祖等人早已來到門前,就連生了病的徐膺緒都來了,見此情形上前幾步走到鑾輿前,跪下說道:“臣魏國公徐暉祖/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徐膺緒/……,見過宸妃娘娘。”

“免禮。”從鑾輿內傳來清脆的聲音,幾個小宦官過來,扶起他們。待他們讓開道路,八個健壯的宦官又將鑾輿擡起來,將它擡入大門往東一所院落門前,有宦官跪請下輿。於是入門,宦官散去,宮女引着妙錦下輿。只見院內各色花燈灼,皆系紗綾紮成,精緻非常。上面有一燈匾,寫着“體仁沐德”四個字;園中也是花影繽紛,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說不盡的太平景象。

可妙錦去無暇顧及這些美景。她剛剛走下鑾輿,就聽到從前面出來數聲“妹妹!”她忙擡頭看去,就見到三個姐姐站在那裡一臉激動的看着她。

“大姐,二姐,三姐!”妙錦也十分激動,就要撲向她的三個姐姐,宮女連忙扶住她。她可懷着孩子,萬一出點兒問題,她們就不用活了。

妙錦被她們這一扶也反應過來,強忍着激動的心情慢慢走過去,走到徐菲絮面前後才張開雙臂抱住她說道:“大姐。”

徐菲絮當然也伸手抱住她,眼睛裡閃着淚光輕聲說道:“四妹妹。”

“大姐,你在南洋好不好?我聽說南洋那邊雖然土地肥沃,但當地人很懶散,除了肥沃的土地什麼都沒有,什麼都得新建,可落後了。”

“南洋哪有你說的那樣落後!”徐菲絮笑道:“當地人確實比較懶散,可也不會落後到這個樣子。各種日常用到的東西沒有大明豐富,可有些東西不用也影響不大,再說每年還會有商人從大明來到蘇藩販賣貨物,缺不了什麼東西的,姐姐也沒覺得日子過得不好或者不方便。”

“這就好。”徐妙錦略微放下心來,又與她說了好一會兒話,才鬆開懷抱。

之後就是與二姐徐徽華傾訴離別之情。雖然代王之前封在大同,可代王也不會每年都來京城;代王不來,世子年紀又太小,作爲代王妃的她也不好過來,所以她與妙錦也已經幾年沒見過了。

不過之後同三姐徐夢羽就只是簡單打了個招呼。安王一直沒有就封,也不想就封,徐夢羽也和他一起住在京城,妙錦在京的時候徐夢羽每個月都會入宮幾次和她說話,這次妙錦回京後她也已經入宮看過她了,自然不會有久別重逢的激動。

四姐妹聚在一起說了會兒話,徐菲絮笑道:“咱們姐妹也別在這裡說悄悄話了,輝祖他們還在外面等着呢。”

她們四姐妹隨即在下人的簇擁下向院外走去。徐暉祖早在外面等侯多時了,此時見她們出來也十分高興,又上前先行了國禮,之後再行家禮。徐膺緒等人也同樣行禮。

妙錦注意到徐膺緒生了病,趕忙說道:“三哥,你既然還生着病,幹嘛來出來迎接妹妹!你們這些下人,還不趕快將三老爺送進屋裡!”

“不礙的,”徐膺緒笑道:“只不過是一些小毛病,在外面待一會兒也沒什麼影響。”

“這也不成。”妙錦說道:“三哥你趕快進屋。”

徐膺緒聽她這樣堅持,心裡也明白她是爲了他好,答應一聲先進了屋。

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1405章 友情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1278章 練子寧的新差事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1267章 七月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954章 續婚姻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678章 岷寧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1065章 決戰——陽光下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583章 親人第1080章 最後的圍殲戰(三)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626章 好馬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315章 齊夜話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170章 砸玻璃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981章 本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160章 祖陵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1686章 總督府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531章 帶誰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103章 應酬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55章 ……陰謀——誤事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1231章 藉口第1279章 杭州事第363章 哀嚎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1037章 鐵門關之戰——禮物第992章 關注點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228章 文學泰斗第765章 做夢第1113章 繼續談論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29章 子澄入彀第199章 四輔官第675章 出診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10章 後續發酵第1342章 南洋風雨——不怕風險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136章 襲擊將至第507章 秦淮第1374章 日心說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