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

就在允熥與宗室子弟舉行宴飲後來又奏樂跳舞的時候,全國的官宦百姓商戶人家都在過年。這當然很正常,總不能你皇帝一家子可以過年,普通百姓不讓過年。但在湖州府城內有這樣一家,也與允熥一樣,在談論有關漢洲大陸之事。

“等過了初五,你就派人去京城和劉家港,盯着船隊和朝廷的旨意,若是有去往漢洲大陸的船隊,就馬上回報,家裡好能提前預備。”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坐在榻上,對面前的兩名中年人之一吩咐道。

“是,大伯。”被吩咐那人先是答應一聲,但隨即說道:“大伯,去往漢洲大陸的船隊定然會經過橫濱,而且肯定會停留幾日。咱們家安排了六弟在橫濱,不必盯得這樣緊吧。”

“你真是沒有做生意的頭腦!”那老者斥責道:“船隊當然會經過橫濱,但到那時就已經晚了!”他見那人還是沒有醒悟,只能說道:“這是讓咱們這邊提前預備!”

“你六弟在橫濱,你三弟也會去,可從橫濱當地採買的貨物如何比得上從大明採買的貨物值錢?我讓你盯着朝廷的旨意與船隊的命令,就是想要在得知船隊再次出發去往漢洲大陸後馬上在這邊籌措些貨物,派船送到橫濱,之後由你三弟將其中的兩成半送給方都督,到了漢洲再將兩成半送給湘王。”

“朝廷已經有了旨意,將湘王改封爲商王了,”這人小聲嘀咕一句,說道:“大伯,侄兒知曉了。”

“你知曉了就好。”老者道。老者又吩咐幾句,讓中年人退下了。

等他一退下,那老者嘆了口氣,對屋內另外一人說道:“你大哥論起腦袋靈活,遠遠比不上你。”

“大伯,大哥其實十分聰明。當年在學堂上學的時候只聽先生讀了一遍《論語》就背下了兩篇,過幾日就將《論語》全背了下來,先生誇大哥有狀元相呢。”這人說道。

“哎,若是咱們家還能參加科舉,你大哥這樣善於讀書之人自然合適,可現下咱們家不能參加科舉,只能經商維持生計,你大哥這樣的人就不成了。”老者說道。

“罷了,不說他了。修兒,你這次在漢洲大陸的所作所爲很對。”他又說道。

“大伯謬讚了。”這人又謙遜的說道。

這三人,適才爲大哥辯解的就是從漢洲大陸歸來的嚴修,老者名叫嚴震尚,被稱作‘大哥’的人名叫嚴伊。嚴震尚雖然是這一輩年紀最大的,但他的兒子卻不是小一輩年紀最大的,排在老二,小一輩排行最大的嚴伊與排行第三的嚴修都是他二弟的兒子。

嚴修初到漢洲大陸的時候有些失望。因爲這裡的文明太落後了,雖然有一些從來沒見過的作物,但也賣不了大錢。

但隨即,漢洲大陸有金銀的消息傳了出來,他當時也很激動,跟着將士一起去採了許多金銀。

但就在返回前夕,他忽然將手頭大部分金銀獻給朱柏和方鳴謙,僅留下幾十兩黃金,以很低廉的價兒從將士手裡買下許多種子,又偷偷買下將士們私藏下來的兩塊玉器,之後就坐船回來了。

“修兒,你何必謙虛!”嚴震尚語氣堅定的說道:“你的做法是最好的做法。”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你若是帶着幾百兩黃金回來,保不齊就會有當兵的偷偷將你殺了,奪了你的黃金。你又不是那些大頭兵的人,也不是日本的武士。”

“但將黃金白白送給一般將士也無用,他們也不會承你的情。送給湘王殿下與方都督,如果我所料不錯,你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吧。湘王殿下與方都督一定會將你記住,以後再去漢洲大陸,定然會稍微照顧你一點兒。湘王殿下可是當地的主事之人,對你稍微照顧一點兒就受用無窮。”

“你換回來的那些種子也很有用。聽你的話,那些作物在大明從來沒有出現過,來年開春種下去,收穫以後不論是留着招待客人還是用來送禮,花費不大但效果會很不錯。只不過,要是朝廷派人來要種子就不好了。”

“罷了,那以後再說。你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帶回了兩塊玉器。雖然雕工不怎麼樣,但可是從異域來的玉,中原從來沒有過那種玉。其中一塊我已經以兩千貫的價錢賣給了蘇州李家的人。咱們家做買賣的本錢又多了不少。另外一塊我打算留着,在最要緊的時候送給要緊的官兒。”

“大伯,朝廷不會來收咱們家的種子的。方都督返回的時候,也帶了不少種子回來,將士們也多有偷偷帶種子的,朝廷不缺種子。”嚴修說道。

“這雖然免去了官府之禍,但也對咱們家也未必是好事。罷了,不管是好是壞事情都已經如此了,多說無益。”嚴震尚轉換話題:“修兒,大伯我有一事不解。”

“大伯請說。”

“這次,你不是鼓動了江浙一帶十幾家人要一起去漢洲大陸發財麼?還要自己買船,請在海上行船多年的老行家掌舵,跟着朝廷的船隊去漢洲大陸,將這條航線握在手裡?”

“是,大伯。”

“我明白你給湘王殿下和方都督送禮:求個照顧麼。他們畢竟是主事之人。可爲何還要與日本人合作?”

“日本人和咱們可不是鄉里鄉親的,咱們要是弱了,難保他們不會翻臉不認人。依大伯看來,不需與日本人合作,有咱們鄉親這幾家已經足夠了。”嚴震尚說道。

嚴修猶豫一下,對他說道:“此事侄兒本打算等過年以後再與大伯說的,可既然大伯問起了,侄兒現在就與大伯說。”

“侄兒之所以打算與日本人合作,是因爲日本人的一個提議。他們想要在漢洲大陸佔塊地方,作爲他們日本國的海外封國。”

“日本人也盯上了漢洲大陸?”嚴震尚疑惑的說了一句,不過馬上就明白了:“日本人的三個島那樣小,還到處都是山,人卻那麼多,他們確實應當想在漢洲大陸佔塊地方。可這與你有何干系?”

“大伯,日本人想與咱們這些商人家族聯手,各佔一塊地方。”嚴修隨即說了三浦友臻和藤原經九的謀劃。

“修兒,這樣的事情可做不得。”嚴震尚馬上說道:“在商言商,咱們家與日本人也沒有大交情,何必趟這趟渾水!而且日本人的勢力如何比得上大明?有湘王殿下在漢洲大陸,他們一定成不了的!若是事情敗露把你抖落出來,咱們家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何況在漢洲大陸佔一塊地方有什麼用?你還想把家搬到那邊不成?”

“你趕快推絕了這件事。不成,即使推絕了,湘王殿下審問他們的時候也可能將你吐露出來。你到了橫濱,將與你說此事的日本人約出來,將他殺死,以絕後患。”

“大伯。”嚴修略有些哭笑不得的對嚴震尚說道:“大伯,此事沒有那麼兇險。”

“如何不兇險?不經陛下或殿下准許擅自佔地,這可是類比造反。自古以來,哪個君王對造反不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大伯,事情並非是如此。漢洲大陸的事情,與中原的事情並不相同。”嚴修認真的說道。

“這到底是怎樣的道理?”嚴震尚被他說迷糊了,同樣的事情,在中原與漢洲大陸就不一樣了?

可不想嚴修卻忽然說道:“大伯,今日是過年,還是先回席面上把年過完了,等初二、初三侄兒再與大伯分說。”

“那好,等過幾日,我倒要聽你詳細說說此事。”嚴震尚說道。

……

……

蘇州,李家大院。

“孝行,等過了年,你去京城,將那塊從湖州那邊買來的玉佩賣掉。”李家的家主李源對自己的長子說道。

“爹,爲何不在蘇州賣?”李孝行不解的問道。

“這塊玉佩的雕工算不上好,只不過因爲是從海外流傳來的,據說是從什麼漢洲大陸大陸流傳進來,這種玉又從沒在大明見到過十分新奇,所以才值錢。可這得是很識貨的人才能分辨出來。蘇州雖然富庶,但畢竟比京城差了一籌。這樣的玉只有在京城才能賣上價錢。咱們家可是花了兩千貫收來的,若是不能賣到五千貫之上,這一單就不算掙錢。”

“而且,”李源忽然想到什麼,笑着說道:“若是能夠……,就算送人也是值的。”

李孝行沒聽懂這句話,正要詢問,李源忽然又正色對他說道:“記得帶着你三妹妹一起去京城。她不是總想看看京城如何繁華?就讓她去看一看。”

“罷了,你畢竟年輕,經歷不足,穩妥起見,還是讓你二叔帶着你們去京城吧。”他最後吩咐。

“是,爹。”李孝行雖然滿心不解,但還是答應一聲。可隨後偷偷看向正在認真盯着戲臺,嘴裡還唸唸有詞好像說着戲詞的三妹妹李詠琳:‘爲什麼要把她帶上?’

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971章 年輕人第1525章 見面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第1318章 金融改革——勳貴們第576章 封賞第1137章 決心第1157章 追與逃第1722章 文坻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1466章 新任命第508章 幻彩閣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25章 立儲之兆第1141章 善後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412章 合圍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256章 多疑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85章 失常的人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297章 命婦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700章 難斷(二合一五千字章節,求訂閱!)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458章 求封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83章 告一段落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805章 臨高韓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507章 秦淮150章 挖坑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1474章 下旨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286章 酒爲媒介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474章 第三次第364章 逃亡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1472章 類比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1654章 巴布納——阿洪國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1514章 議論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706章 接見使者之前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617章 榮譽感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