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

“免禮。”朱楨一時忘了面前的是皇帝,彷彿回到了當年朱標還活着的時候,也順嘴開了一句玩笑。但他隨即反應過來,連忙說道:“官家,我失禮了。”

“無妨,”允熥笑道:“不過是開玩笑罷了,叔侄之間隨意開幾句玩笑沒什麼,侄兒不會介意。”

朱楨喃喃的說了幾句,忽然想到什麼,又道:“官家,可還有一事沒有解決。”

“何事?”

“如何讓中原的人願意去漢洲大陸?”朱楨略微皺起眉頭:“想要教化野人,不論他們是不是殷商後裔,都要有不少人。可漢洲大陸距離中原兩萬裡之遙,比東北、西域、南洋都要遠得多,中原之人未必願意去漢洲大陸。連人都沒有,如何能夠教化他們?”

朱楨可不天真,認爲憑藉一腔熱血和幾個熟讀儒家經典的大儒就能教化得了那些人。

“侄兒適才已經與有燉說過了,讓他寫一個漢洲大陸有金山銀海的本子,寫好後分發全國各地,讓戲班子演出。”允熥說道。

“這,”朱楨同朱有燉一樣,很快明白了允熥的意思,也對他做出這樣的決定很驚訝。但他想了想,卻說道:“官家,就算如此,那些人採到了黃金白銀也不會留在當地的,而是會帶着金銀返回大明,到頭來漢洲大陸的金銀被採光,但當地仍然不會留下多少人。”

“而且,這麼多願意冒着掉海里淹死去漢洲大陸採金的人聚集到一處,互相之間爲了爭奪金銀必定秩序大亂,非國家之福。”

“六叔,你這樣想就有些偏了。”允熥說道:“漢洲大陸的金銀豈是那麼容易就被採光的?許多金銀礦在當地人手裡,不將他們打敗是採不到金銀的。”

“而且這麼多人去漢洲大陸採金銀,衣食住行從何而來?慢慢的,會有聰明人向採金人高價提供吃的、喝得、用的、穿的,從而掙到錢。可做這些在大明是賺不到大錢的。他們只能留在那邊。還有那些冒着一夜暴富的大夢去漢洲大陸但最後卻一無所有之人,也不得不留在當地,這樣漢洲之人就會多上許多。”

“至於秩序。六叔,爲了能夠儘快佔據整個漢洲大陸,也只能略微犧牲秩序了。被封到漢洲大陸的藩王,只能築城,保證城池附近的秩序,其它地方都只能視而不見了。”允熥做出了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動作。

“侄兒不僅會鼓動想要一夜暴富之人去漢洲大陸,過年後趁着全國各地還比較寒冷匪徒窩在老巢,侄兒還會讓各地的衛所剿匪,消滅部分匪徒,留下一些人流放到漢洲大陸。那些犯了罪被抓起來的人犯,凡是罪過足夠流放的,也都流放到漢洲大陸。”

“這。”朱楨低頭沉思起來。允熥趁機低下頭,從腰間掏出紙筆寫了幾個字,之後又擡起頭,對着坐在他左邊正在思考着什麼的允炆笑道:“二哥,你這是想什麼呢?”

“若漢洲大陸的土人真的是殷商後裔,那就是華夏苗裔。既然是華夏苗裔,確實如同官家所說,應當派人去教化他們,讓他們重歸華夏正統。”

“尤其是那些被十二叔收入麾下之人。他們大約原本也都是華夏苗裔,只是到了漢洲,因當地水土不行被趕出族衆,不得不以漁獵爲生又成了野人,真是可憐。既然他們歸順了我大明,就絕不能讓他們繼續如此愚昧。”允炆不停的說着。

允熥聽了允炆的話有些想笑,但還是忍住了,整了整衣服說道:“兄長能有這樣的心思,弟弟很是欣慰。”

“我華夏文明乃是天下最爲先進之文明,本該向外傳播,教化蠻夷與文明並不先進之人。”

“但世上大儒卻多對此並無興趣,只願埋首故紙堆研究經典,而不願教化蠻夷。豈不知:教化他們,就能讓鑽研儒學之人日多,而鑽研儒學的學者越多,儒學越能夠得到極大發展?”

“所以兄弟一向鼓勵儒者去教化蠻夷,但很多人卻視此爲歧路,真是令兄弟痛心。”

“既然兄長願意教化蠻夷,弟弟就下令於理番院下設一教化司,召集天下願意教化萬民之儒者於該司,研究如何教化蠻夷,以及親身去教化蠻夷。就以兄長暫且提調此司,暫代郎中之職。”

“嗯?”允炆驚訝的嗯了一聲。他本以爲允熥說了這麼多,會讓他去漢洲大陸教化蠻夷。他自己雖然有些捨不得在杭州優越的生活、擔心自己在漢洲大陸適應不了,也不太捨得遠離妻兒,但一來,他確實十分想要讓儒學得到廣泛傳播,二來他也明白,自己身份特殊與一般的王爺不同,想要如同允熞一般主政一方很難,只有距離大明本土非常遙遠漢洲大陸纔可能,所以爲了得到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一地的機會,只能去漢洲大陸了。

但他萬沒有想到,自己都已經做好了去漢洲大陸的準備,可允熥卻讓他留在京城主掌教化司!

“官家,我十分願意去漢洲大陸教化蠻夷,掌管教化司還是交給別人吧。大明的大儒這樣多,定然有能掌管這一司之人。”

允炆主動請纓。本來他去教化野人的願望並不強烈,在心中還擔心自己離了京城如何安排妻兒;可允熥沒有讓他去,反而使得他非常想去漢洲大陸。

“二哥,大明的大儒雖多,但你是親王,你親自掌管這一司才能顯示朝廷對這一司的重視。所以二哥你最合適不過了。”允熥看起來有些意動,但還是拒絕了。

之後允炆又勸了幾句,但允熥執意不聽。他正要再勸,這時‘春晚’的節目已經結束,允熥起來離開,他也只能罷了。但允炆看着允熥的背影,小聲說道:‘我定要去漢洲大陸教化蠻夷。明日白日允熥要接見番國使者,晚上要與羣臣舉行宴飲,還是不入宮了。等後日,後日起我每日入宮見他,定要勸得他同意我去漢洲。’

他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想到了允熥正與兒女玩樂聽到自己入宮時無奈的表情,不由得偷偷笑了起來。

他卻不知道,他的一切表現,雖然允熥並未看到,卻都在預料之中。

今日允熥爲何會突然提起漢洲,並且說當地的野人是殷商後裔?完全是爲了以最快的速度開發漢洲大陸。

漢洲大陸是全世界最後一片沒有得到開發的沃土,誰佔據了這裡,未來就屬於誰。可歐洲距離漢洲大陸比大明距離漢洲大陸要近得多,只要他們繼續沿着非洲海岸線南下探索,只要有一艘船迷航而且僥倖沒有被海浪消滅,就能發現漢洲大陸。然後無數因爲信仰受到迫害、因爲犯了罪要逃脫懲罰、以及想發財想瘋了的狂想家,就會蜂擁而至漢洲大陸,從南向北。

尤其從巴西前往歐洲的距離與從米國前往歐洲的距離大致相等,而且歐洲卻有洋流流向巴西,過去十分容易;與此同時,巴西又是距離大明最遠的地方,按部就班的發展,就算二三百年也發展不到那邊,最後巴西多半就會被歐洲人佔據。不僅是巴西,整個南方都有可能被歐洲人捷足先登。

允熥是很貪心的,想將整個漢洲大陸都變成漢人的地方,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所以他要採用最快的速度讓漢人遍佈漢洲大陸。爲了這個目標,他只能用自己所有能想到的辦法。

而他所能想到的,也只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例子。歷史上加利福尼亞因淘金熱得到極大發展,他就鼓勵淘金;歷史上澳大利亞是被流放犯填充起來的,所以他把匪徒流過去;歷史上有牧師前往新大陸傳教,他就讓漢人與印第安人拉關係,派願意教化蠻夷的儒者過去教化他們,以便讓他們爲自己所用。

對於到底選擇哪幾位藩王去新大陸,他在心中猶豫了許久,最後選擇了楚王朱楨與吳王朱允炆。朱楨與朱柏一向交好,多次帶兵打仗善於征戰,對於道教也比對佛教感興趣,而且來到京城後的表現也足以證明他對漢洲大陸有興趣,所以選擇他。

而選擇朱允炆就更簡單了。朱允炆的身份特殊,留在身邊總得費心去監視,不如扔到漢洲大陸。而且他也願意教化蠻夷。

但正因爲他的身份特殊,若是他對朱允炆也像對朱楨那樣隨隨便便的就封過去,一定會引起衆人議論,影響名聲。爲了自己的名聲着想,就必須讓朱允炆主動請纓,而且自己還得拒絕幾次,最後裝作不得已的樣子同意。

‘等過幾日允炆來向我請求去漢洲大陸,再拒絕他三次,等到第四次時答應他。’允熥想着。

‘歷史上歐洲最早前往新大陸北方的是流氓、土匪和清教徒,沒想到我也走上了這條道路。’允熥自嘲的一笑:‘看來事情的發展是有其內在規律的,願意大規模去開發新大陸的只有這幾類在舊大路活不下去的人。’

“剿匪生擒的土匪與罪犯和歐洲的土匪罪犯一樣,夢想一夜暴富去新大陸的人相當於流氓,儒者,相當於清教徒。不對,歷史上清教徒是被迫害不得已去新大陸,儒者可沒有受到迫害,不能等同於清教徒。那能等同於清教徒的是……”

允熥一邊想着,一邊已經走到自己的主位上。這時所有宗室子弟都已經站起來,打算回去了;剛纔演出的人都已經走了,許多宦官正在拆卸戲臺。

允熥拍拍手讓大家將注意力投向他,然後說道:“幾位叔叔,衆位兄弟,你們應當都聽聞我下令所有參加明晚宴飲的百官學一種樂器,在宴飲時彈奏,不會演奏樂器的人就在席前跳舞。”

“我既然對百官都如此要求,皇族自然更要以身作則。所以之後的半個時辰,會彈奏樂器的叔叔或兄弟來到我的身邊彈奏樂器,其餘人要在下面跳舞。”

“不僅這一邊,那邊我也已經吩咐皇后,讓她帶領衆人奏樂跳舞。”

“啊!”衆人頓時驚訝的叫出了聲。雖然很多人在聽說允熥下令百官要在宴飲時奏樂跳舞的消息後也想過會不會這樣要求他們,可他之後沒有對他們提起此事,就放下心來,以爲允熥不會這樣要求,誰知他竟然在除夕宴飲的時候搞突然襲擊!

允熥完全無視下面的反對之聲,繼續說道:“既然此事是朕提起的,朕以身作則,首先演奏一曲,之後與衆位兄弟一起跳舞。”

“允煕,你今年還不到十五歲,這次就不讓你跳舞了,帶着所有未滿十五歲的兄弟、侄兒坐到一旁看叔叔與兄長奏樂跳舞。”他又對允煕說道。允煕忙不迭的點頭,隨即招呼着身旁的小朋友向側面退去。

之後允熥自己坐下來,從王喜手裡接過一把豎琴。樂工們也趕忙走過來,對他行了一禮後坐在身前。

允熥撥動了兩下豎琴。他自從心中浮現出這個想法後就開始練習樂器,幾個月的時間雖然水平仍然不高,但總算能夠彈奏兩首完整的曲子了。

衆人見允熥已經擺出這幅架勢,知道無可避免,那些懂得演奏樂器的,比如朱有燉,也趕忙走過來,向王喜索要自己擅長的樂器,隨後坐在允熥身旁準備演奏;不懂樂器的站在場中,雖然暗自懊悔今年不該回京,但也只能準備跳舞了。

“喇!”隨着二胡的聲音響起,樂工們開始演奏,允熥等人也連忙跟上。場中的衆人不得不扭起來。

允熥又看向側面一處。那裡有一件開有暗窗的屋子,兩名極擅繪畫的畫師正躲在裡面,爲在場衆人作畫。在女賓那一邊,也同樣有這樣一件暗室與兩名畫師。

允熥一邊彈奏豎琴,一邊看向場中正十分別扭的跳舞的衆人,不由得笑出了聲。他想到即將被畫出來的圖畫,心裡暗道:‘就算畫師的水準不高,但後世這兩幅畫也會很貴。畢竟,那時的人們會認爲,這是大明文藝復興的起點。’

第268章 生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第577章 傳道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1231章 藉口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149章 對話第367章 濟南城中的官員第479章 科舉(完)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1779章 格致院視察——驚訝的張學熙第1374章 日心說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153章 慶功第1000章 撒馬爾罕城的謀劃——最大的問題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353章 徐南青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560章 杭州事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266章 想法第1434章 [免費]處置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317章 內宮貪腐案(一)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470章 對聯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95章 新位置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732章 奪回我們的財富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1516章 抓人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235章 做什麼買賣第1242章 真正的學校——課程設置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590章 薛救齊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716章 新錢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405章 友情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645章 鐵紀鐵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1170章 調查第766章 發現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1076章 決戰——擋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