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

允熥在腦海中將自己的思路整理了一遍,開始向朱有燉解釋。幸虧之前幾年允熥就通過編寫《財政學》這樣僅限皇族內部交流的書籍傳播過自己一小部分思想,朱有燉也讀過那些書,不然現在他可能連很多基礎概念都聽不懂。饒是如此,允熥也將自己的思路進行了刪減,只剩下了朱有燉能聽懂的那部分。

“也就是說,隨着這些金銀流入大明,工商業會得到極大發展,老百姓能夠享用的各色貨物會更多。商人也會更加有錢。”

“但是這對朝廷有何好處?”朱有燉問道。

朱有燉雖然支持適當發展工商業,但仍然堅持以農爲本,認爲發展工商業的目的是減輕農民負擔,讓朝廷不必過分剝削農民就能有足夠的稅收,而不是發展出一個強大的工商階層。他對於商人的看法與將近兩千年以前,韓非子在《五蠹》中所寫的觀點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有燉,韓非子在《五蠹》中可是將儒學之人與商人並列爲五蠹之一。”允熥呵呵笑道。

“皇兄!”朱有燉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聲音,大聲說道。好在此時臺上正在唱很熱鬧的戲,聽到這兩個字的人不多。

“有燉,韓非子將儒者與商人並列爲五蠹,儒者現下已是朝廷支柱,你如何還認爲韓非子對商人的看法是對的?”允熥正色說道。

看着朱有燉陷入思考,允熥又道:“而且兄長並非不重視農業。對於農業兄長也十分重視,你是否還記得之前在開封時我與你說的那事?”

“兄長也謹記以農爲本這句話。”

“皇兄,弟弟還是認爲,此事應當慎重。畢竟中華歷朝歷代已經依照這一套規矩延續這麼多年,貿然變動未必一定會變好。”過了一會兒,朱有燉說道。

“兄長知曉了。”允熥點點頭說道:“兄長一定會十分慎重,不會輕舉妄動。若是你覺得兄長的所作所爲有所不妥,可以隨時向兄長勸諫。”

朱有燉聽到這話,不再出言,而是與他談論了幾句編寫那出漢洲大陸有金山銀海的戲曲的細節。之後允熥起身離開他身旁,向別處走去。可在走向別處的路上,他仍在思考。

剛纔他實際上將朱有燉的問題滑過去了,沒有正面回答。對允熥來說,朱有燉沒有繼續追問當然是很好的,因爲他雖然能夠提供爲何鼓勵工商業發展、鼓勵商人階層發展的理由,但這個理由卻無法向朱有燉說明。

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爲一個以工商業爲主的國家,能夠擰成一股繩,成爲一個整體;而以農業爲主的國家,尤其是中國這種小農經濟、自己自足的國家,只能是一盤散沙。

無論是手工廠主還是倒買倒賣的商人,他們手中所持有的東西都是商品,需要將商品賣出去。但是任何地方的人都願意本地商品賣出去,不願意外地的商品賣進來,會設立各種障礙來阻擋外地的商品進來。所以商人和手工業主,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商人和手工業主,當他們自己不能消滅障礙的時候,就需要一個更加強大的組織來消滅障礙。而這,就是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任務之一,消除國內國外的貿易壁壘。當然,在某一項國際貿易對本國不利的時候,他們也要維護貿易壁壘。

既然如此,商人或手工業主就與國家有了聯繫,並且在拆除壁壘的時候他們能清晰認識到國家的作用。即使爲了自己的利益,他們也就必須要維護國家,讓自己的國家強大,生意做得越大的人與國家的聯繫越緊密。雖然他們同樣不喜歡交稅,但兩害相權取其輕,當陷入危機的時候支持國家。

可地主階級是不同的。地主階級的財富來自土地,只要土地不被毀掉,他們就能維持自己的收益。因此,他們也就不需要國家的支持,國家即使滅亡,換了另外一個政權,他們仍然能趴在土地上吸血。所以當國家陷入危機時地主階級不會支持國家,更不會主動交稅。這樣,沒有一種需求讓地主與國家聯繫在一起,就使得小農經濟爲主的國家必然是一盤散沙。

其實甲午戰爭之所以戰敗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滿清當時的工業實力與軍事實力遠超日本,但國家本質上仍然是小農經濟,這些力量無法聚集到一處爲國家出力,反而互相拆臺,因爲大家都不認爲,除了與日本人打仗的北洋一系以外的其它人在戰爭失敗後會遭受什麼損失。

當然,後來當時隔岸觀火的那些人中的多數都損失慘重。因爲這一次日本人並不是來收租的,而是要打開滿清的市場用商業的方式奪取財富。也正是因爲甲午戰敗,讓許多人認識到國家弱小對老百姓有害,從而走上改良或造反的道路。

但這一切即使允熥向朱有燉講述,朱有燉也弄不懂。這個太超綱了,即使是允熥普及過一點基本知識他也不會明白的。

不過,‘等宴飲結束後,我還是將剛纔在腦海中想的那些事情都寫下來,以後或許會用到。’允熥在心裡想着。

剛纔那些敘述打出來有很多字,但在允熥腦海中只不過是一瞬,允熥剛剛走到下一處地方就已經思考完畢。他擡起頭看了一眼,隨即坐在一把椅子上。

“官家。”他左右兩邊的人趕忙說道。

“二哥,六叔,你們不必如此。”允熥笑道:“今日乃是家宴,你們不必這樣多禮。”

允炆答應一聲,與允熥寒暄幾句,就要轉過頭去繼續看‘春晚’。可楚王朱楨雖然一直撇着前面的戲臺,但也不時用眼睛的餘光看向側面。

他見允炆寒暄幾句後就要轉過頭去看‘春晚’,正要側過頭來與允熥說話,卻不想允熥忽然又同允炆說起話來。朱楨正要轉過頭去繼續看節目,可卻聽允熥說道:“二哥,你可還記得,當年上學學《史記》之時,殷周之交的東夷諸侯攸侯喜?”

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1519章 發現第1796章 又有進展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481章 改任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100章 後續第633章 出門第1521章 勸說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26章 內宮之患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556章 獻女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後記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469章 攤牌第1073章 決戰——後撤第1019章 趕路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185章 崩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424章 驚動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1271章 教子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1266章 想法第1516章 抓人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735章 兩方說話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155章 爺孫夫妻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98章 議婚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577章 傳道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177章 演戲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