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

“你說什麼,你與安靖他們六個人被周王次子汝南王朱有爋看中,到他身邊爲侍衛?”李二看着站在面前的唐景羽等人,不敢置信的說道。

不僅是他,同樣站在一旁的徐德虎和原本坐在座位上的彭聚也都十分不可思議的盯着唐景羽等人看,似乎認爲面前的七個人不是他當初派到真定府支援當地的白蓮教徒。

“壇主,李堂主,徐大哥,我絕無虛言。”唐景羽見彭聚等人都不相信他,跪下說道:“若是我剛纔所說的話有半句虛言,讓我天打五雷轟!”

“壇主,李堂主,徐堂主,我們絕對沒有說假話!若有半句虛言,讓我們天打五雷轟!”其它六個人也紛紛跪下說道。

“彭大哥,我覺得他們應當是沒有說假話。”徐德虎又看了一會兒,走到彭聚身旁小聲說道。

彭聚也點點頭。唐景羽家中三代都是虔誠的明教/白蓮教徒,根正苗紅,確實不會欺騙他們,其它六個人也都差不多。而且他們的家人也都仍在濱州,不會連家人也不顧了。

“可是,莫非大明的王爺都是如此隨性?”彭聚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之前青州的齊王就反覆無常,任用手下的人不看出身,只要好用就行;這個叫做朱有爋的汝南王也是如此?”

“彭大哥,我從前是河南人,雖然周王就封開封前已經前來山東,但還有一些親友在河南,這些人有時也會託人給我送信。”

李二說道:“按照他們的話,周王次子朱有爋就是一個紈絝子弟,只是從不仗勢欺人所以名聲還不算太差。若是見到幾個武藝高強之人見獵心喜收入麾下,確實是他能做出來的事情。”

“若真是如此,那太好了。”聽了李二的話,彭聚明顯輕鬆許多:“若真是如此,咱們可就把人安插到了大明王爺的身旁。不論是竊取機密,還是危急時刻做些不同尋常之事,都方便許多。尤其朱有爋又去了京城,能夠將人安插在京城,這可是實現了一直沒能達成的願望。”

“你們起來吧。”他又對唐景羽等人說。

待唐景羽等人站起來後,彭聚笑着說道:“你們能潛伏到大明的王爺身旁,真是一件好事。對我教的大業十分有利。”

“過了年,也不必等到正月十五了,你們就出發,依照朱有爋的吩咐分別去京城和開封。”

“是,壇主。”唐景羽答應一聲,隨即又猶豫了一下,說道:“壇主,李堂主,徐大哥,大明的汝南王朱有爋吩咐我們在前往京城或開封的王府時帶着自己的家人。”

“哦,那讓你們的家人在過完年後也趕快收拾起來,跟隨一起前往京城或開封。”彭聚臉上的笑容淡了淡,但還是馬上說道。

安靖等人都鬆了口氣。他們沒想太多,只因不必與家人分居兒高興;可唐景羽卻低下頭,臉上一閃而過害怕的神情。

他可不是安靖這樣的普通教徒——雖然是精銳中的精銳,但也只是普通教徒——他可是香主(壇主、堂主、香主),雖然只是個基層領導,但也是管理層。他明白,若是家人還在鄉下明軍難以找到之處,他即使暴露了,家人也未必有性命之憂;可跟隨他一起去京城,若是暴露根本不會有活命的機會。何況帶着家人一起潛伏在敵人身旁,在彭聚等人看來,危機時候叛變投敵的可能也會大上一分。

“壇主,徐大哥,”想到這裡,唐景羽又跪下說道:“我想讓家人留在濱州,而非跟我去京城。”

“若是家人與我一道在京城,那萬一我被鷹爪子發現的話不僅我自己會被嚴刑拷打,家人也會被鷹爪子抓起來施以酷刑,所以我想讓家人留在濱州。至於家人,徐大哥您給安排兩個人就是了。”

“徐堂主,我們也要讓家人留在濱州,不去京城。”聽到唐景羽的話,安靖等人也恍然大悟,紛紛說道。

彭聚的臉色又變得和緩了一些,笑着說道:“你們的心思我自然明白,但你們的家人若是留在濱州,假扮你們家人的人也都是虔誠信衆,你們的家人安全了,可他們卻會有性命之憂。……”

“我明白了壇主,我們就將自己的家人帶去京城或開封。”唐景羽趕忙說道。安靖等人聽彭聚這樣一說,忽然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自私,頓時心生羞愧之意,也忙說:“我們將自己的家人帶去京城/開封。”

彭聚好像十分滿意般點了點頭,又道:“不過,我適才聽了聽,你們有些人當時沒有將自己所有的家人都告訴審問的周王府的侍衛,那些鷹爪子不知道的家人可以留在濱州,確保萬全。”

安靖等人明顯鬆了口氣。當時因爲那些侍衛審問的重點不在於家人,又沒有問出什麼,所以人多的人家都有幾個孩子沒有說出來;但也有人臉色仍然不好看。

“景羽,你只有賽兒這一個女兒,她只能跟着你一起去京城。我知道你擔憂賽兒的安全,但爲了我教的大業,只能讓她跟你一起去京城。”在彭聚說完了話讓他們回家過年之後,徐德虎就摟着他的脖子,一邊向外走,一邊說道。

唐景羽臉上露出苦笑,沒有說話。

“你要是願意,可以尋摸一個虔誠的女信徒來給你當小妾,過年這幾天你努力爭取讓她懷上,孩子就能留在濱州。”徐德虎又說道。

“徐大哥,多謝你的好意,但是不用了。”

“我知道你對你媳婦好,但這不是想那個的時候!況且即使依照鄉下的規矩,你媳婦頭胎生了女兒,之後這五年多都沒有生孩子,納個小也不算什麼。”

“萬一我在京城被錦衣衛的鷹爪子發現,即使有了孩子出生了也是孤兒。”

“有教中的兄弟!”徐德虎略微提高了音量:“有教中的兄弟照顧,你不用擔心。”

“我自己就是孤兒,知道沒有爹是什麼樣的,所以不用了。”唐景羽再次說道。

不管徐德虎怎麼勸,唐景羽始終拒絕接受小妾,這時他們已經走到了唐景羽家門前,徐德虎無法,只能停下勸說,又囑咐道:“離過年只有五六天了,這幾天好好在家過年,年後初五前後去京城。不要告訴你媳婦之外的任何人你要去京城。要是有人問起,你就說去執行教中的絕密命令。”

唐景羽點頭答應,隨即推開了自家院落的大門。

他剛剛推開大門,就聽到“哎呀”一聲,隨即見到自己的媳婦何苗捂着鼻子站在門口,掃帚在她身旁掉在地上。

“你這是怎麼了?”他不由得問道。

“剛纔我正在打掃院子,昨天下雪了,一直下到今天早上,雪下得很厚。我正打掃門口這些雪,就聽到外面傳來了你的聲音,就打開院門要迎你進來,沒想到你也打開了門,差點撞到。”何苗說道。

“沒撞怎麼樣吧?”他馬上問道。

“沒有。”何苗答應一句,反問道:“徐大哥叫你幹什麼去了?”

唐景羽正要說話,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從屋內走出來,見到他在眼中露出驚喜的神色,向他小跑着過來喊道:“爹爹!”

“賽兒。”唐景羽一把將她抱起來,在她臉上親了一口。

“爹爹,女兒可想你了。”

“爹爹也想賽兒你。”

唐賽兒咯咯的笑着,顯得極爲高興,不停地與唐景羽說話。唐景羽抱着她走進屋裡坐到椅子上,答應着唐賽兒的話。

過了好一會兒唐賽兒才住了口,用略帶着好奇與興奮的語氣說道:“爹爹去了那麼多地方,女兒也想去那麼多地方。”

聽到這話,唐景羽正摟着她的手頓了頓,忽然說道:“賽兒,若是年後,爹爹帶你去京城,你喜歡麼?”

“去京城?京城是哪裡?”唐賽兒好奇的問。

“京城,是南邊的一座城,有很多人,非常繁華。”

“熱鬧嗎?”

“非常熱鬧,你不可能找到比京城更加熱鬧的城池。”

“那女兒就願意去!女兒喜歡熱鬧!”唐賽兒高興的說道。

“那好,”唐景羽摸了摸她頭頂的雙丫髻,又親了她的臉頰一下,將她放到地上,說道:“爹爹與你娘有話要說,你去玩吧。”

“好。”唐賽兒答應一句,就要向屋外跑,去和她的小夥伴玩。

“賽兒,記得不要再在別人面前耍你從閆婆婆那裡學來的戲法了。”唐景羽忽然又吩咐道。

“嗯?是,爹爹。”唐賽兒不解,但還是答應一聲,穿上自己的小棉襖,跑出了屋子。

“相公,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怎麼要帶着賽兒去京城?教中之前不是對於派人到京城非常慎重,怎麼會忽然派你去?還讓你帶着賽兒?”唐賽兒剛一跑出去,何苗就語速又急又快的問道。

她沒法不急。唐景羽平日裡冒着危險在外她就已經很擔心了,可這次不僅是她相公,她女兒也要有危險,她沒有在唐賽兒面前問出來已經是壓着擔憂了。

“我不僅得帶着賽兒一起去京城,還得讓你一起去京城。”唐景羽語氣裡也帶着悲涼,和她說了這件事。

“這,”何苗差點兒跌坐在地上,還是唐景羽眼明手快將她扶住,何苗才慢慢走進屋裡坐到炕上,低聲抽泣起來。

“苗兒,我也知道你不願意去,也不願意賽兒去。可這是上面的命令,咱們也沒法違背。”唐景羽也抱着她帶着哭腔說道。

“可是,我也就罷了,大不了咱們夫妻死在一處;可賽兒今年才六歲,過了年才七歲,我怎麼忍心讓她也……”何苗話說不下去了,捂住臉哭泣。

過了好一會兒,一直到天都黑了,屋外也傳來唐賽兒歡快的聲音,何苗才匆匆擦了把臉,走出屋子去外間給唐賽兒做晚飯。

唐賽兒歡快的與他的父親母親說着和小夥伴們玩耍的情形,何苗幾次都差點兒重新哭出來,眼淚在她的眼眶裡打轉,眼圈也紅紅的,但最後還是忍住了,並且沒有讓唐賽兒發現。

吃過了晚飯,唐景羽好不容易將唐賽兒哄上牀睡覺,返回他與何苗的屋子。他現在非常清醒自己去年就讓賽兒單獨睡一間屋子,因爲直到現在,何苗的眼睛還是紅的,並且不時抽泣着,雖然她已經沒有任何眼淚能夠流下來了。

唐景羽見此情形,又想起剛剛睡下的可愛的女兒的面容,仔細觀察並且側耳傾聽了一番周圍後,他摟住何苗的肩膀,輕聲說道:“苗兒。你放心,我絕對不會讓賽兒處於危險之中。”

“你這話的意思是?”聽到這番話,何苗擡起頭來,不可思議的看向唐景羽。但他卻並未回答。

……

……

與此同時,在一處十分隱蔽的房屋內,彭聚坐在一把太師椅上,雖然身側站着一人,可他並未看向那人,而是看着面前空無一人的另外一把太師椅。但他卻又好像在對空氣問道:“唐景羽可有什麼怨言?”

“沒有。”站在他身側、隱藏在陰影中的人回答:“他告知了妻子何氏那件事情後,何氏一直在哭,他一直在安慰何氏,沒有說其他話。後來小姑娘回來了,他們一直強忍着哄小姑娘,直至將小姑娘哄上牀睡覺後,我又在他們夫妻二人的屋子外待了一會兒就回來了。”

“這樣最好。”彭聚輕輕的吐了一口氣:“他沒有怨言我才放心。”

“可即使如此,也不能讓他知曉,即將派去京城的那個探子是誰。此事必須非常隱秘。”

“可是,”陰影中的人第一次提出疑問:“唐景羽見過即將派到京城那人。”

“確實如此,他從陝西逃來時許多人見過他。但他此時的面容已經與之前不同了,除非他吐露出自己的身份,否則旁人絕對不會認出他。”

彭聚冷笑着說道:“在如同喪家之犬逃到山東這些年,白吃了我這麼多碗飯後,他也該爲我做些事情了。”

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1713章 劍指……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1054章 最終決戰——猛獸夜襲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66章 新一年第626章 好馬第308章 封第947章 買首飾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63章 舊的結束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165章 送行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415章 降與死第1020章 救援第1466章 新任命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394章 燕軍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1654章 巴布納——阿洪國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263章 首飾古董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1525章 見面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594章 風潮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1113章 繼續談論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649章 糧典婿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584章 奴僕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1388章 會面三件事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396章 濟、青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45章 武德衛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217章 接媳婦第1213章 來頭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26章 內宮之患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1386章 合二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