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何爲人

冬天去上朝是非常痛苦的,離開馬車或轎子在宮殿前方的小廣場等候上朝,許多人都會凍得瑟瑟發抖。高品級的官員沒法不來,中等品級的官員大朝會也不能不來,低品級的官員就頗多告病的。

可這次不同。允熥已經七個多月沒有在京城了,每月初一的大朝會自然也不會舉行,很多人,尤其是今年剛剛爲官的人抱着見到皇帝的打算前來上朝。

當然,他們來上朝還有另外一個目的,聽那道期盼已久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設立文職武官,兵部、太僕寺、行太僕寺與五軍都督府斷事官等官職,均改爲文職武官,官服與武官官服相同。自建業七年正月十六起,以上職務之官員均需將官服換爲武官官服,欽此。”

“臣領旨謝恩。”在場所有官員跪下來,但表情各有不同。徐暉祖等人面容平靜,地位較低的武將略帶沮喪之色;文官們則相反,大多帶着高興的神采。

從洪武三十一年到建業六年,五軍都督府的武將和衛所幾乎完全脫離文官的掌控,雖然任免武將的權力仍然在兵部武選司,可只要有皇帝的支持,武選司完全可以變成橡皮圖章。何況不管是之前的景清還是現在的梅殷都十分聽從允熥的命令,使得這套制度形同虛設。

可他們通過這道聖旨看出,或許是因爲皇帝陛下認爲大明不會再有大戰了,或許是因爲他對武將也不太放心,不管爲何,在同撒馬爾罕國的戰爭結束後,皇帝要重新拾起這套制衡之制。

文官們當然會因此而高興,他們認爲這意味着以文御武之制又重新開始,即使允熥注重保持平衡,之後的幾代皇帝也會逐漸偏向文官。

允熥站在大殿上,理所當然的注意到了文武官員們的表情。他冷笑了一聲,但隨即收斂起來,讓侍者說道:“衆卿平身。”

隨後就是衆位官員恭賀允熥‘親自’指揮的同撒馬爾罕國之戰獲勝,允熥也宣佈將舉行獻俘儀式,並且在獻俘儀式之後去孝陵祭奠朱元璋。

“臣遵旨。”禮部等衙門的官員紛紛說道。

之後百官就準備做鳥獸散了。已經是臘月中旬,雖然還沒有到放假的日子,但大多數官員已經在心裡給自己放假了,這段日子也沒什麼要緊的事情,都打算着下朝後趕緊回家準備過年。

可允熥忽然出言道:“諸位愛卿。諸位愛卿應當知曉,在遙遠的東方,大洋的對面,湘王殿下與方鳴謙發現一個面積廣大的地方。”

“是,陛下。臣恭賀陛下。”禮部尚書鄭沂上前一步答應,但神情並不激動。文官們普遍對於向外擴張毫無興趣,對他們來說,發現漢洲大陸,不過是發現了一片荒蕪的土地而已,對於大明來說沒什麼用處。實際上不僅文官,就連武將也不認爲漢洲大陸有多大意義。

允熥當然也知曉他們的態度,聽到鄭沂的話也不惱,繼續說道:“在這片被朕命名爲漢洲大陸之地,有許多野人。這些野人不通文字,甚至不會使用銅器與鐵器,十分落後,比大明附近的蠻夷還要更加落後。”

“所以朕就有了一個疑惑,什麼樣的,可以被稱爲是人?或者說人的定義是什麼?人與野獸的區別是什麼?”

“大明周圍的蠻夷,可否算作人?若是人,又是什麼人?漢洲大陸的野人,能否算作人?若是人,又算什麼人?”允熥一連提出了幾個問題。

“這,陛下,臣以爲,知禮儀,絕獸性,即可爲人。若是不通禮儀,如同野獸般野蠻,不能算作人。”鄭沂說道。

“解卿如何以爲?”衆人都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允熥則又出言詢問解縉。

“陛下,臣以爲,有文字,能將祖上之歷史記載下來以自省,正衣冠、明得失之民,均可爲人;若是無文字,無歷史,即使有語言,能與人交談,也不能算人。”解縉說道。

之後大殿之內就有些亂了。許多文官都與身旁的人探討起來什麼才能算作人。過了好一會兒,允熥下令大漢將軍維持秩序,大殿內才安靜下來,衆人重新面對允熥侍立。

“朕只是忽然想到此事,所以與諸位愛卿說一說,並非是讓諸位愛卿現在就給朕一個明白的回答。”

“正好即將過年,諸位愛卿過年空閒時候可以想一想這個問題,也可翻閱古籍或與學識淵博之人談論,以明確到底什麼才能算作人。若是有人對此有所見解,可以給朕上奏摺,朕定會仔細鑽研。”

允熥說着對侍者示意,侍者大聲喊道:“退朝!”

百官忙對允熥行禮,之後三三兩兩的離開了大殿。

“大紳兄(解縉字),陛下忽然說起了什麼才能算作人,到底是何意?”解縉的好友,禮部侍郎董倫從允熥提出那個問題後就一直在思考,但一直沒能想出來,於是問公認學識淵博的解縉。

“安常(董倫字),”解縉說道:“我也沒有想明白,但陛下此言必然不會是無的放矢。定然有深意。或許是,將來會有一個令陛下十分厭惡之族之人,會來到大明吧。”

……

……

之後幾日,允熥先是舉行了奏凱獻俘儀式,隨後又去孝陵祭拜朱元璋。面對朱元璋的時候,允熥在神像前跪了許久,一直在念念有詞的說着什麼,一直到天快黑了,禮儀官不得不上前提醒,允熥才站起來,同時扶起雙腿已經徹底麻木的文垣,離開陵寢。但在離開前允熥還深深看了一眼神像,才轉身離開。

允熥從孝陵返回京城時已是臘月二十五,冬日的假期已經開始,除通政司之外的各衙門已經封衙,允熥也放鬆下來,開始享受一年之中難得的休息時日。

不過看到文琳等年紀尚小的孩子,他忽然想起了唐賽兒和他的父親唐景羽:“也不知白蓮教的首領,對唐景羽成爲郡王侍衛,有何反應。若他的女兒真的是歷史上那個唐賽兒的話。”

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第1185章 什麼菜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404章 目眥盡裂發盡上指冠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1119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沙使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1732章 奪回我們的財富第171章 上朝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62章 二十八日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1000章 撒馬爾罕城的謀劃——最大的問題第1720章 退休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1526章 剝奪股份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1073章 決戰——後撤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364章 逃亡第1010章 焦急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466章 新任命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1020章 救援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1278章 練子寧的新差事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982章 評論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648章 糧食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761章 蘇伊士截殺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1471章 打臉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343章 安王府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476章 修路與提振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140章 戰——死戰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1501章 蘇州驚變——緊急第25章 立儲之兆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616章 齊步走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560章 杭州事第268章 生第691章 猜到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435章 還有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161章 祖制第385章 與平叛有關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第1510章 審問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583章 親人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