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

不過這些事情,不得允熥許可他也不能與方鳴謙解釋,就含混說了一句。方鳴謙雖然不解,但朱柏不解釋他也不會再問,頓了頓繼續說道:“他們所用的武器仍然是石頭,還不如中原周圍的蠻夷。烏斯藏和西南的蠻夷都會冶煉銅甚至鐵,即使北邊冶煉水準極差的蒙古與女真也會使用生鐵或銅,雖然比中原武器差一大截,但畢竟是鐵做的。”

“不過,臣曾經帶兵在東海巡邏,去過臺灣鎮。臺灣鎮也有一些番人,不會冶煉銅鐵,沒有文字,被曹徹稱爲高山野人。”

“殿下,這樣的野人比起大明周圍的蠻夷要更加容易馴化。曹駙馬與江都長公主殿下從龍虎山請了張天師座下的弟子去臺灣傳教,向他們施捨醫藥,嚴厲鎮壓敢於反抗的部族,同時巧妙利用各部族之間的矛盾。曹駙馬已經馴服了幾個部族,利用野人爲臺灣鎮打仗,攻打其它野人立下大功。曹徹還與我說,這些野人以後一定能夠立下更大的功勞。”

“殿下,您也可如此。不必將這些野人當做敵人,而是馴服他們,讓他們爲殿下征戰。現下還不知他們有無文字,若是他們並無文字,馴服較易,即使有文字,也可馴服。”

wωω⊕Tтkan⊕¢ Ο

“馴服他們?”朱柏笑道:“有意思,但也有些危險。畢竟曹徹在臺灣有數萬人,其中青壯足有上萬,而孤現下手裡只有一千多人。”

“但殿下也有道士隨行,而且是道行更爲深厚的武當派張真人的徒子徒孫,定能教化了這些野人。”方鳴謙說道。

“此事再議,先將他們收降了再說。”朱柏最後說道。

……

……

“……,陛下,第二日一早臣就使將士們將那些跪在營寨外的金川野人包圍起來,把他們俘虜。這些人都十分順服,乖乖的被捆綁住手腳。之後,曾經在臺灣鎮教授當地的野人學習漢話、漢字的幾位道士教導他們學習漢話,湘王殿下這才知曉,他們因手雷的巨大威力,認爲大明將士是天神派來的使者,所以十分順服。”說到這裡,方鳴謙頗有些忍俊不禁。

“金川野人?”允熥的關注點卻是這個:“爲何給他們起名爲金川野人?”

“陛下,這是因之後審問他們得知就在湘王殿下定下的建城之處附近有一座巨大的金礦,而且據他們所說在那附近還有許多金礦銀礦,是以湘王殿下將該地起名爲金川,也因此將他們稱爲金川野人。”

允熥點點頭沒有再問,方鳴謙繼續說道:“湘王殿下得知他們認爲大明兵將爲天神的使者後,馬上派出來到東方大陸的道士,張三丰張真人的得意徒孫李元均去向他們傳教,讓他們皈依道教。”

“在使得他們都皈依道教後,湘王殿下親自審問了他們。得知他們確實並無文字,依靠捕魚打獵爲生,就如同永藩的女真人一般。習俗也與女真人類似,紋面,……”

“這些金川野人長相與臺灣鎮的高山野人十分類似,皮膚較黑,遠遠觀之看起來有些發紅,頭髮……”

“他們對於將士們帶去的一切東西都十分好奇,即使見到瓷碗或竹筒都驚訝不已。……,他們最爲驚訝的是酒,金川野人從來沒有過酒,幾乎所有嘗過酒的金川野人都十分喜歡酒的味道。……”

“陛下,他們的習俗很是野蠻落後,但臣也聽聞大明周圍的蠻夷有類似的習俗,不算奇怪。最令殿下與臣奇怪的是,他們竟然從來不用銅鐵,因爲當地沒有銅礦和鐵礦!而且,當地有許多金礦銀礦!”

說道這裡,即使方鳴謙已經知道這個事實兩年了,但想起當時的情形還是十分激動;他都如此,其它人就更不必說了。此時唯一一個在允熥身邊服侍的宦官盧義聽到這話,長大了嘴巴看着他。

不過允熥本人並不激動。他已經記不清前世有關於美洲印第安人的詳細情形了,但還記得他們很落後,中南美的印第安人被伊比利亞半島的十字教徒輕而易舉征服了,並且維持了大約三百年的統治,而且在獨立後也與母國關係緊密,在全世界範圍內算得上比較成功的殖民統治。北美的印第安人堅持的時間比較長,但最後也失敗了,人口損失慘重,殘餘的人被趕進荒蕪的保留區。而且也記得伊比利亞半島的人在美洲發現了許多金銀。所以對於方鳴謙所說的事情有所預料,不太激動。

方鳴謙見允熥仍舊臉上帶着溫煦的笑容看着他,激動的神情平復下來,繼續介紹道:“被俘虜的金川野人很快皈依道教,並且極爲虔誠。不僅如此,他們還四處勸說其他的金川野人。在他們的勸說下,無數金川野人投靠大明;李真人又帶領道長去勸說他們皈依道教,許多金川野人也皈依了道教。”

“從建業四年七月至建業五年二月半年多的時候,金川附近十多個部族,近萬人都投靠了大明。”

“湘王殿下指使他們一面採集黃金,一面利用當地的陶土燒磚,用磚石建造城池。至建業五年四月份,建造成一座足以容納三四萬人的城池,城牆高約二丈。據成爲道士的原酋長齊立卡所言,這樣一座城池在金川附近方圓數百里內都沒有部族能夠攻破。”

“之後湘王殿下決定留夏侯元讓帶兵三百駐守金川城,以齊立卡爲嚮導,南下繼續探尋。臣苦勸不聽,只能與殿下一起繼續南下。”

“又向南行船約一千一百里之後,來到北緯34度左右的海岸線旁,在這裡發現一座金礦,同樣擁有無數的黃金。而且那一處有一條大河經過,是以湘王殿下決定在那處也建造一座城池。殿下將那一地起名爲落金,意爲落地見到的都是金子。”

“在那一處也有許多以漁獵爲生的金川野人,殿下使齊立卡勸降他們。將對齊立卡的話半信半疑的野人部族打敗後,其它野人也都投降大明、皈依道教。”

“湘王殿下本想繼續南下探索,但無奈手中只有一千多人,之前又留了三百人在金川城,不得不親自帶兵五百駐守落金,指使金川野人蒐集黃金白銀,燒磚用石建造城池;派出臣帶領剩餘的二百多人繼續南下探索。”

“之後臣率領部分船隊南下,一路上在海邊採集當地的植物,觀察動物與人。因之前在北部發現的當地人都只是一些野人,可以輕而易舉的打敗,所以將士們十分放鬆,派出的探索隊不時會‘略微’有些深入內陸。有一次他們從早上離開船隻,一直到午後仍未返回,臣帶領十多人去尋找,就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方鳴謙喃喃說道。

“當時臣跟着那些人的腳步向內陸行走,走到一片荒原外見到他們的身影,馬上大聲呵斥他們!但他們卻並未迴應。臣十分生氣,走過去正要再次呵斥,無意中側頭一看,就見到不遠處的山谷中,赫然是大片大片的高大的建築!”

“當時臣並未舉着千里眼,可哪怕不用千里眼,只是遠遠的用肉眼觀察,臣心中也陡然升起了震撼的感覺。”

“那些建築,似乎都是用石頭堆砌雕刻而成的。哪怕身處二十里外,臣都能感受到它們恢弘的氣勢。每一座建築,都那樣高大氣派,特別位於正中間的一座建築,彷彿小山一樣,臣從未見過如此高大、如此宏偉的建築。”

“臣曾經在許多地方遊蕩,從滿剌加到金寧都去過,但卻猜不出這座用大石頭砌成的建築是如何建成的?這些石頭是怎麼開採出來的,是怎麼運輸到這座山谷中的?”

“陛下,臣當時被嚇住了!在甦醒後馬上將所有的將士也都喚醒,撤回船上,並且馬上駕船而走。”

“你有無與當地人接觸一番?”允熥問道。

“並未,”方鳴謙道:“臣以爲,能建造出如此宏偉建築之民族,絕非蠻夷,更不會是野人。他們的人口也必定很多,勢力也必定很強,臣不敢與他們接觸。”

“臣隨即帶領部分船隊返回落金城,將此事告知湘王殿下。湘王殿下一開始半信半疑,但聽每一個返回的將士都這樣說,也就相信起來,暫且放棄了繼續南下的打算,決定專心經營落金城與金川城兩座城。”

“臣在返回北上前,派曹廣孝帶領部分船隊繼續南下。曹廣孝又去了很多地方,但因之前的教訓未敢深入內陸,但也帶回了許多未曾見過的作物,抓回來幾個在海邊的野人。臣獻給陛下的那些作物大多就是曹廣孝帶回來的。”

“最令臣感到奇妙之事,乃是當他航行至一處地方時,測量緯度是零度,而繼續向南,測量緯度又變成了數字。據臣猜測,他進入了南半邊。”

“雖然之滿者伯夷與三佛齊等地就有部分地方再南半邊,但在遙遠的東方竟然也有南半邊十分奇妙。”方鳴謙不由得感嘆了一句。

他隨後又介紹了一些東方大陸的人文地理和各種作物,最後說道:“陛下,湘王殿下下令於金川築城後,就派出五艘船組成船隊要返回大明向陛下奏報發現大陸。但誰知過了幾個月後卻有兩艘船返回,而且船隻十分破爛,帶兵的百戶說遇到了風暴,另外三艘船傾覆,只有他們這兩艘船逃了出來。”

“湘王殿下略有些惶恐,擔憂無法再與朝廷聯絡。臣於是主動請纓帶領幾艘船沿着來路返回大明,於今年十月初趕到扶桑,十一月初趕回劉家港。”

“陛下,有將士曾經想請湘王殿下爲東方的大陸起名,但湘王殿下說:‘此乃陛下洪福齊天才使得將士們發現東方大陸,孤豈敢擅自起名?’推絕不取。臣也以爲,東方的大陸應當由陛下取名。臣請陛下爲大陸取名。”說完這句話,方鳴謙跪倒在地,輕聲說道。

“奴才也覺得由官家取名更好。”盧義也小聲說道,跪在方鳴謙身旁。

允熥低頭思索片刻,笑道:“既然你們都認爲應當由朕來取名,朕就卻之不恭了。朕以爲,發現這片大陸,這片僅僅擁有野人、但卻擁有無數金銀的大陸乃是所有大明百姓的福氣,朕決意取名爲漢洲,取漢人之洲之意。”

“謝陛下賜名。”方鳴謙又趕忙說道。盧義猶豫了一下,只是磕頭,並未說話。

“哈哈,你有什麼可感謝朕的?”允熥笑道:“應當是那片土地的野人感謝朕纔對。”

“那些野人從前以漁獵爲生,生活定然十分艱苦,如同之前的女真人一般;但現在那些投靠大明的女真人從山林中搬出,以種地或爲英王、永王打仗爲生,生活比之前好了不少。所以那些野人應當感謝朕派人發現他們,讓他們能夠生活安定、富足下來。”

“陛下所言極是!”方鳴謙又道。

‘不過他們得從未來的瘟疫中活下來才行。’允熥自己卻又在心裡補充道。

之後允熥又與他說了幾句話,正色道:“這次你與湘王殿下發現漢洲大陸,居功至偉,朕定要獎賞你們才行。”

“朕決意正式將金川城、落金城與兩城之間的土地冊封給湘王,他收降的所有野人,與留在當地的所有將士,都是他的子民。”

“而且他與其它朕冊封的藩王也不同。從漢洲,即使是從金川城返回京城也路途遙遠,沒有一年的功夫根本無法讓消息走個來回,即使僅僅是非常重要、湘王與左右王相意見不合的大事由朕來決定,也必定會被耽誤下來;而且從漢洲大陸往返大明如此困難,若是頻繁更換王相也會耽誤事情。是以朕決定,在當地任命的左右王相均改爲長期在任,一任十年。並且遇到大事,藩王與王相意見不合,以藩王爲主。”

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1307章 張無忌第1135章 實話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589章 湘王第1516章 抓人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1000章 撒馬爾罕城的謀劃——最大的問題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396章 濟、青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652章 岷王——過兵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1427章 長大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1211章 再等等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1161章 事情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577章 傳道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34章 北平城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1113章 繼續談論第201章 定年號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第177章 端午第1779章 格致院視察——驚訝的張學熙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284章 獨眼狼第951章 任官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735章 兩方說話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100章 後續第584章 奴僕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48章 卡廷第740章 忘記的事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150章 挖坑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1054章 最終決戰——猛獸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