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

“臣徐暉祖見過陛下。”“臣梅殷/李景隆/常升/齊泰/陳性善……見過陛下。”乾清宮的膳堂內,許多大臣對允熥行禮說道。

“諸位愛卿,不必這麼客氣,都坐,都坐。”允熥指了指旁邊的幾個座位對他們說道。

“謝陛下恩典。”徐暉祖等人又行了一禮,和已經坐在屋內的暴昭、郭鎮、解縉等人打了個招呼,就要分頭落座。

“徐卿,坐在朕的身旁來。”允熥又笑着招呼徐暉祖。

頓時,無數目光在他的身上一閃而逝。徐暉祖頓覺壓力很大,但也不敢不聽從允熥的命令,答應一聲坐在允熥的左手邊。

“徐卿,伊吾的情形如何了?”允熥問道。

“陛下,臣離開伊吾前,所有大軍都已離開,乘坐有軌馬車向東返回駐地。當地的百姓也已經走出了戰爭帶來的傷痛,爲來年做準備。”

“臣路過陝西行都司的時候,肅王殿下正主持剿匪,指揮將士們剿滅周圍的盜匪。已經消滅了許多。不過此時應當已經停下了。”

“此次跟隨大軍去了伊吾的商人也大多東返。因陛下之前的囑託,允許他們使用有軌馬車運回貨物,不過讓他們繳納了一筆運費。”

“從伊吾到撒馬爾罕數千裡之遙,即使遷徙也不是一年能做到的事情,是得爲來年預備。西北早就該下雪了。下了雪在外面可待不住,剿匪應當是已經停了。”

“商人運送貨物之事,徐卿,你以爲讓他們使用有軌馬車運送貨物是好是壞?”允熥問道。

щщщ .ttκд n .¢ o

“陛下,臣以爲,”徐暉祖小心翼翼的說道:“有軌馬車建造的花費高,可平日裡使用的又不多,讓商人們使用也可。”

“你能這樣想真是好事。”允熥笑着說了一句不再說這個話題,轉過頭對衆人說道:“衆位愛卿,都吃飯啊,滿桌的美食擺在眼前,爲何不吃飯?”他說着,舉起自己的湯碗:“朕也已經開始用膳了,你們不必非要等朕的話。”

“是,陛下。”衆人還是答應了一聲,待允熥喝了口湯後開始吃飯。

允熥之後與他們一邊吃飯,一邊聊一些輕鬆的話題,間或夾雜一些朝政。有的大臣不小心出了些洋相,比如米粒沾到嘴邊上,允熥取笑幾句,這個大臣自己也笑着回答幾句,氣氛十分輕鬆。

待衆人都差不多吃了七八分飽,有些人已經放下碗筷一邊喝湯一邊閒聊,允熥說道:“諸位愛卿,朕離開京城這七個多月,多虧了愛卿們替朕處置諸事,你們真是辛苦了。”

“都是臣等的分內之事,不敢當陛下的辛苦之說。”衆人連忙說道。

“哎,朕不在京城,又從各部抽了官員跟隨朕一道去往伊吾,你們需要處置的事情多了些,怎能說不辛苦?”

“朕必定會對諸位愛卿有所嘉賞。待明日上朝,朕就下達對諸位愛卿封賞的旨意。”允熥笑着說道。

“多謝陛下隆恩。”衆人又很程序化的說道。

允熥也沒在意他們說的是什麼。反正凡是皇帝賞賜,大臣的說辭都差不多,頂多是某些字眼略有所調整。所以他馬上又道:“不過今日朕召諸位愛卿前來,並非是爲了此事。”

“朕一是已經七個多月不在京城,與諸位愛卿聊一聊,二是有件事要與愛卿商議一番,是否妥當。”

允熥讓宦官將席面撤下,端上來糕點和茶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掃視了在場的官員一圈,繼續說道:“朕聽聞,京城的官員多有談論朕前年徵安南、今年徵撒馬爾罕之戰,以及之前派兵征伐滿者伯夷等國時並未設立監軍之事?”

“陛下,確實如此。”暴昭答話。他知道這肯定是錦衣衛或者鎮司告訴允熥的,但不認爲有什麼不妥,這又不是需要掩藏的醜事。“陛下,徵安南、徵撒馬爾罕兩戰,有陛下親自指揮自然不用設立監軍,但陛下身爲天子,當垂拱而治,豈能次次征伐都親自前去指揮?之前征伐滿者伯夷之戰就交給將領指揮。何況陛下萬金之軀,更不能次次冒險。”

“若是並非陛下親自指揮的戰事,臣以爲,應當設立監軍。”暴昭說道。

“陛下,臣也以爲,若是再有戰事而陛下不親自指揮,應當在軍中設立監軍。陛下,不可不防唐代的藩鎮之禍啊!”解縉也說道。

之後在場的文官紛紛出言附和他們二人,包括在五軍都督府任職的陳性善。他現在雖然編制在五軍都督府,但還是文官,自然要從文官的角度考慮問題。何況他也確實認爲設立監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面對此情此景,武將難得的沒有駁斥。皇帝忽然提出這個話題,誰也不知道怎麼想的,若是偏向設立監軍,自己出言駁斥豈不是自討苦吃?

允熥靜靜的聽着他們的話,待衆人說完後,笑着說道:“幾位愛卿的話當然有道理。可派設監軍也有不利之處。宋代武將的權勢極低,全由文官指揮,防備敵人進攻時能守的很好,可攻打敵人,在宋太宗駕崩後卻少有勝績。大明也不能淪落到宋代的情形。”

面對允熥的這番言辭,文官們也沒有話說。宋代因爲是歷史上第一個被其它民族徹底滅掉的朝代,在漢文化主義高漲的元末明初評價很低,沒有人會爲宋代說話。何況此時不是和平了太久的明代中後期,是明初,在場的有些大臣還經歷過蒙古人欺壓漢人、讀書人‘十儒九丐’的時代,打心底裡也鄙視宋代,更不會反駁允熥的話語。

不過很快有人反應過來:‘陛下既然叫我們來,想必心中對於這件事如何平衡已經有了腹案。’這人隨即說道:“陛下乃是聖明天子,此事如何安排還請陛下明示。”

允熥一看這人,笑着說道:“解愛卿,朕確實有些想法,與衆位愛卿參詳。”

“朕的想法是,設立文職武官。”

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1020章 救援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1522章 回賜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805章 臨高韓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435章 還有第1680章 崩塌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1266章 想法第1510章 審問第1088章 內亂第2章 太子將死第1373章 重力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590章 薛救齊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132章 挖人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536章 拜訪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25章 立儲之兆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1373章 重力第951章 任官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65章 充分準備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743章 講武堂和過去的麪館第1058章 最終決戰——真正的目的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90章 除夕宴第1065章 決戰——陽光下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556章 獻女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100章 後續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132章 挖人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1009章 出發前的準備——視察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1464章 光榮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1464章 光榮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844章 治傷第63章 舊的結束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766章 發現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202章 小說家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68章 四名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