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

“陛下,這是?”王步猛地擡起頭來。

“你們說,救駕之功,應當如何賞賜?”允熥笑着反問。

“陛下,救駕之功自當重賞,可是,”

“沒有什麼可是,王恭爲朕擋了一下,若是沒有他阻擋,朕即使不死也是重傷。朕已經決定,加封他爲指揮使。朕還要派人去他的家鄉尋找家人,若是沒有家人了就讓他收養一個孩子,將家業傳下去。”允熥說道。

“陛下!”即使已經有所準備,王喜三人仍然驚訝的叫出了聲。

這真的是太令人驚訝了,上一次加封宦官職位還是宋代,加封童貫爲郡王,再往前就是東漢時期加封過許多宦官爵位了。雖然王恭沒有被加封世爵,但一個指揮使,還被皇帝親口允許將家業傳下去,對他們來說可是天大的恩典了。

“奴才謝陛下恩典。”王喜忽然跪倒在地,十分感動的說道。王步與王進也是如此。

暴昭等人有些詫異的擡起頭看着這一幕。允熥說話聲音也不大,他們聽不清楚允熥說了什麼,但能讓這幾個宦官如此激動,應該不會是什麼小事。

‘莫非皇上是又對宦官有什麼恩典?’暴昭思索:‘這可不成。現在雖然陛下尚無重用宦官參政之事,但陛下對他們十分寬厚,未來未必不會發生那樣的事情,還是對陛下勸諫一番。’

暴昭思量一會兒,將自己的勸諫思路記在紙上,打算過兩日再說。現在皇上剛剛對三個大太監說過什麼,自己馬上勸諫,肯定會惹得皇帝不快,勸諫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而且還會被懷疑收買身邊的人刺探消息,更是爲官必須避免的懷疑,所以勸諫的時間必須推遲。

暴昭正思量的時候,允熥已經將此事對他們吩咐完畢,留王喜在身旁伺候,另外二人退下去處理皇城內的大事小情。另外,他們臨退下前,允熥吩咐:“你們派人去將錦衣衛指揮使秦鬆叫來。”

吩咐過此時,允熥翻了翻擺在桌子上的、這段日子所有由熙瑤主持廷議決定奏摺,沒發現什麼問題,吩咐王喜拿去存檔,又批答了幾封暴昭等人剛剛票擬的奏摺,就聽外面傳來通傳聲:“錦衣衛指揮使秦鬆求見。”

“來的這樣快?”允熥嘀咕一句,傳秦鬆進來。不多時他走進來,對允熥行禮說道:“臣秦鬆見過陛下。”

“秦卿,你也與朕這般生分,快起來。來人,賜座。”允熥笑道。

“陛下,禮不可廢。”秦鬆恭敬的說道。之後搬來了凳子,他也只是坐了屁股的一小半。

“秦鬆,之前朕給你的那道密旨你可看過了?”

“臣在接到密旨的當日就仔細看了數遍,並且第二日就派人去山東與河南兩處盯着,唐景羽等人從開封返回濱州的一路都會有人暗中跟隨。”

“臣也正向濱州派出常駐人員,偵查當地的白蓮教。不過爲防被發覺,明年上半年臣只打算派出兩人,一人扮作商人,由許多年前就安插在濱州的人負責接應,能在當地存在下來;另外一人扮作郎中,開一處醫館行醫不成問題。”

“只是想向鄉下在不打草驚蛇的前提下派出人十分困難。臣打算明年下半年再派出一人扮作商人,在濱州賺了一筆錢後忽然又破產,變成下鄉的小商販,以便探查當地的情形。這些人臣打算都用山東人,因爲……”

允熥揮手打斷秦鬆的長篇大論:“這些事情不必向朕稟報。朕也從來沒有做過探子,具體事情你們放手去做便好。”

“朕只是再吩咐你一件事,注意這些可能是白蓮教徒中爲首的那個唐景羽的家人。他有一個女兒名叫唐賽兒,須得十分注意。”

秦鬆一愣。一個女兒,有什麼必要這麼注意?但皇上說的話就是聖旨,他也不敢不聽,只能躬身答應。

允熥心裡卻有些小激動。他來到大明也見過不少名人了,其中比唐賽兒出名的人也有很多,但如果見到唐賽兒,這將是他見到的第一個還處於幼年期的名人,當然會有些激動。

允熥就此事又吩咐了幾句,想起一開始的事情,笑着問道:“朕派人去讓你前來,可朕明明半刻鐘前纔派人去通知,爲何此時愛卿就能前來?”

“臣也有事要告知陛下,所以一早起來就向宮裡趕過來,半路上遇到了陛下派出去傳令之人,是以臣來的較早。”

“你有何事?”

“陛下,是幾件有關軍將之事。”秦鬆隨後說了昨晚上熙瑤與允熥說的那幾件錦衣衛探查出來的事情。

“此事朕已經知曉了。”允熥說過這句話,忽然心裡一動,對秦鬆說道:“朕有兩句話問你。其一,文官議論監軍之事,拋開他們的私心不談,愛卿以爲有無道理?”

“陛下,”秦鬆斟酌了一會兒,說道:“臣以爲,他們所說有些道理。”

“大軍出征,若是軍權不再一人手中令出多門,必定產生混亂,致使戰爭失敗;但將所有的軍隊交給一人,這人又有造反的可能,所以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會派出監軍,以防主將有不臣之意。陛下關心軍國大事,去往大軍出征之處巡視,自然無須,可以後大明未必每一場戰事陛下都能如此,是以應當派出監軍。”

“陛下,臣知曉陛下派出軍醫,既是爲受傷的將士療傷,二也有監督之意。但因爲軍醫的權責不清不楚,至少現下,還難以承擔陛下的期望。”

“你說的也有道理。可若是監軍權重,會影響統帥指揮打仗;若是監軍權輕,未必能夠實現防止主將不臣的作用。”允熥又道。

秦鬆沒有接話。他本身作爲諜報機關的頭子,話可不敢隨便亂說。

允熥也沒指望他會回答,只是低頭琢磨,大約是在考慮如何處置。過了一會兒才擡起頭來。

“朕另有一個問題問你。那些與人議論的武將中,可有薛寧?”

“無,陛下,並無。”

“你確定?”允熥盯着秦鬆說道。

秦鬆不敢擡頭看,額頭冒出汗水,但還是說道:“並無。”

“這就好。”允熥嘆道。他相信秦鬆還不敢欺瞞他。

問過這個問題的允熥輕鬆下來,又與他說了幾句話,讓他退下了。

在秦鬆退下後,允熥拿出紙筆,在上面寫了幾行字,同時自言自語道:“這樣看起來,也是時候對軍隊的制度,開始改革了。”

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157章 追與逃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1501章 蘇州驚變——緊急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121章 兗州事件——誰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181章 安頓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464章 光榮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594章 風潮第474章 第三次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1519章 發現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971章 年輕人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1143章 懸賞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492章 閱卷第851章 忘了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45章 武德衛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466章 新任命第63章 舊的結束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第617章 榮譽感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13章 出行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481章 改任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454章 銀行業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234章 事前準備不敢懈怠第726章 帖木兒的反應——安卡拉第933章 科學的開端續第672章 經緯西南——兩個番國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696章 孩子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71章 上朝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560章 杭州事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98章 議婚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279章 杭州事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394章 燕軍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