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

白起

白起,約前320年—前257年,嬴姓,白氏,名起,又稱公孫起,戰國秦國人(今陝西眉縣)。

趙大:“無量天尊,十方諸宰,菩薩救難,我主在上,滿天神佛都來保佑。”

韓六:“咦,趙兄,你在嘮叨什麼呢?”

燕四:“我沒猜錯的話,這老小子在祈禱,不要抽到‘當’的籤條。”

韓六:“有用嗎?”

趙大神秘地一挑眉毛:“心誠則靈。天機不可泄露。”

魏三:“韓仔,別學他,趙大太慫了。不就是白起嘛;想當年,我家還有吳起呢,他的名字都跟他學的。”

韓六:“可聽說他最近又把趙國四十多萬的人給坑了。而且據後人記載,我們戰國時期,總共戰死兩百多萬人,有一半死在他手上呢。”

魏三死扛:“那又怎樣,他還不被後人罵摻了。有的史學家說他殺人太多,根本不配稱名將。”

燕四:“這些人你也信!到了戰場,我不殺你,就要被你殺。你以爲復活再吃點麪包奶酪,就又能滿血活蹦亂跳的!跟那些人說多了沒用,直接扔戰場上去玩玩,他就知道了。我說魏三,你這麼硬氣,要不我們不抽,直接讓你當得了?”

魏三:“這破壞遊戲規則,我、我是正直玩家,不做這事。我要堅決抵制外掛!”

齊五:“怎麼樣,你們搞好了沒!來,買定離手,錯愛不究,我要開啦——”

楚二走了進來:“你們在玩什麼,好像很好玩的樣子。怎麼不叫上我?”

“原來是楚哥呀。我們在抽籤,看誰當統帥大頭領,帶頭去打白起。喂,還沒講完,你怎麼轉身就走呢!”

好吧,這個也是我瞎編的。不過,據說白起把其它國家打得心驚膽戰,所以他一上場,所有人都繞着走,死活不出頭。

另外,拋開秦國,當時按國家的綜合實力來算,趙國是排第一的,接着是楚、魏、燕、齊,韓仔墊底。

好了,終於到戰國後期四大名將了。

白起的身世也很牛叉,他和秦昭王是同一個祖宗。三百多年前,他這一支族分家出去,經過歲月的漂白,到了白起時,已漂得一窮二白了。

爲了不讓家族繼續白下去,白起的老爹給他取了個“起”字,希望他像吳起一樣,成爲千古英雄,以光宗耀祖(後來白起果真風生水起——可我叫王富貴,爲毛至今還窮得昏天黑地!)

據說白起長得臉型較小,偏瘦,眼神銳利專注,給人一種堅毅果敢的感覺。而他本人也從小沉默寡言,並且受名字的指引,酷愛兵法,勤練武功,還喜歡到處觀察地形,排兵佈陣。

就這樣到了15歲,他去報名參了軍。

當時秦國依然沿用商鞅制定的軍功爵制度。就是當兵的要想當官發財,就得去殺敵。每殺死一個敵人,就可獲得一些爵位、田地、房產等,以人頭爲依據。砍的人頭越多,獲得的爵位自然就越高。

所以當時秦國很多名將,如司馬錯、蒙驁、王齕,包括之後的王翦(念“剪”)、李信等,都是踩着一個個人頭升上去的。

這個在今天看來很殘忍,但古代的戰爭就是這樣。其實,不管古代還是現代,戰爭都很殘酷,只是有時我們看不見罷了。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戰爭能避免還是要避免。

白起就這麼砍呀砍,長年與人頭爲伴(!),在近十年後,升到了左庶長(軍政長官,可以獨自領兵帶隊)。因爲特別能砍,當然更因爲指揮才能,他被當時的相國魏冉看上。

這魏冉,其實治國打仗都很強,很有能力,爲秦國做了挺大的貢獻。而且他眼光也不錯,當初外甥秦昭王就是他推上的,之後還推舉了白起。不過後來他和姐姐宣太后(秦昭王老孃)串通,獨攬秦國大權,權勢大再加上私心重,最後被秦昭王和范雎驅逐出秦國,死在封地。

在魏冉的舉薦下,白起開始了他橫掃天下的軍事行動。是的,橫掃天下。

他先打韓國,再打韓魏聯軍,並在伊闕(念“確”;今河南洛陽南)滅了它們二十四萬人馬,史稱“伊闕之戰”。這一戰是白起的成名戰。第二年,他又攻下魏國六十一座城池。

這幾仗打得魏韓沒了脾氣,最後不得不割地求和。白起的官位也噌噌噌地往上升,沒兩年就升到了大良造。

接着,他又轉戰趙國。但趙國有藺相如和廉頗在,是塊難啃的骨頭,雖然也打下了幾座城,但自身兵力也損耗不少。於是白起調轉槍頭,對準楚國。

這期間就發生了樂毅聯軍打齊國的事,之後藺相如完璧歸趙,接着又在澠池之會上,秦趙兩國暫時拉勾上吊,哦不是,是拉勾言和。秦國就改變了策略,把大招都用在了楚國上。

楚國當時是楚頃襄王在位。他是楚懷王的兒子,宋玉寫的《神女賦》中,被巫山神女迷得迷迷噔噔的主人公,就是他。而他本人也淫樂無度,昏庸無能,滿朝幾乎全是奸臣。後來屈原就是因他而自殺的。

其實在秦國對楚國放大招之前,司馬錯就已經打得楚國快一半血了。當時楚國不得不低頭,做了秦國的小弟。提了十來年的包後,不知楚頃襄王哪根筋搭錯了,據說是聽了一個喜歡射小雁、小鳥的人的鼓動,突然着去聯合幾國,要合縱搞秦國。

一向報復怨念深重的秦昭王,哪是那麼好惹的,於是直接王炸,哦,不是,是讓白起上陣。

白起經過精心策劃,先清理掉周邊幾個楚國城池,然後一路翻山越嶺,自斷後援,深入楚國腹地,直接殺到楚國郢都。在孫武和伍子胥佔領楚都的二百二十八年後,白起又一次攻陷楚都(不是上次被佔的都城。上次被佔後,楚昭王就不要了,搬家了,之後楚惠王又搬一次。第一次被佔的是今湖北襄陽宜城,這一次是今湖北荊州紀南城)。

在打郢都時,一種說法是楚兵都在前線,郢都空虛,所以三下兩下就打下來了。另一種說法,是秦昭王也學他老爹秦惠王,使壞送楚頃襄王一個小老婆(上次是送蜀國便金石牛)。然後白起扮做送親隊伍(他太快了,敗的楚軍沒來得及稟報),趁着楚頃襄王樂呵呵大開城門時,帶兵長驅直入,攻佔了郢都。

不過,不管哪種說法,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屈原聽說後,又氣又急,直接投河自盡了。而白起則憑此戰,名震天下,並獲得了武安君的封號。

之後,白起又回來繼續攻打苦命的韓、魏、趙。十幾年裡,他不僅吞併了大片地盤,殲滅了幾十萬的士兵,還攔腰切斷了韓國上黨郡(今山西東南部)與其國內領土的連接,將它單獨分離出來。於是,又有了長平之戰。

其實在長平之戰前,是秦國大將王齕去攻打上黨。但是有廉頗死守在長平,沒打下。於是輪到范雎使壞。他使計讓趙國用趙括換掉廉頗,又偷偷派白起去替換王齕,統領軍隊。

之所以要偷偷,就是白起名氣太大,怕引起趙軍高度戒備,不好下手。再加上當時誰都怕白起,唯獨趙括比別人不那麼怕一點點。

按趙括的話說,我和白起對打,大概五五輸贏吧;咱們哥倆差不多。至於王齕什麼的,那都是小毛毛。讓我守他?開玩笑,我要打得他守我(廉頗聽了快吐血,他老爹趙奢的棺材板也快按不住了)。

於是白起讓王齕詐敗,採取誘敵深入、再全面包圍的戰法,把趙國四十五萬人馬團團圍住。最後差不多的趙括被射死,其餘的全部被坑殺。

不過這一坑,也使白起被後人痛罵,罵他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並得了“人屠”這一綽號。這個,不評價也罷。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想趁此直接滅趙。但是范雎從中作梗,被阻止了,失去了滅趙的最好時機。之後三年裡,白起因有病,沒有再參加攻打趙國的行動。而秦昭王因對趙的軍事不順利,再加上范雎的誣陷,遷怒於白起。

最後,白起在被強令去打趙國的途中,秦昭王賜劍給他,自刎而死。

白起是繼孫武、吳起之後,春秋戰國名將的第三人(伍子胥和孫臏都要排他後面),說他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更是不爲過。

他勇謀兼備,用兵神速,所向披靡,無人能敵,讓各國聞風喪膽,一聽白起掛帥,沒人敢接擔。他戰績卓越,功勳赫赫,爲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一生征戰七十餘場,時間長達三十多年,並且全勝。

這個真夠牛的。秦漢之前除了吳起,沒人能比(孫武單獨帶兵的沒見記載,而且征戰次數不多;另外在楚都對秦楚聯軍、闔閭最後對勾踐的吳越之戰中,有過敗績。當然,這不能否定他的能力)。

所以南北朝時的《千字文》中,把白起、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爲戰國四大名將(吳起被儒家坑了)。

另外,白起善打殲滅戰,一改以前攻城奪寨的方式,而以消滅敵方的有生力量爲作戰目的,能殺就殺,能滅都滅,由此開創了大型殲滅戰的先河。而他神出鬼沒、迅如閃電的野戰,更是代表了古代兵法的最高實戰典範。

不過,也因爲他殺人太多,後世對他褒貶不一。有的稱他爲戰神、殺神、常勝將軍,有的稱他人屠、殺人王、殺人魔、小豎子(毛遂給的)等等,總之好壞都有。

今天,在山西晉城高平(當年長平之戰的發生地)還有一種傳統小吃,叫“白起肉”。當然不是真的白起的肉,而是用豆腐做的。是以前當地百姓憎恨白起,把豆腐當白起,烤着吃。這一吃就吃了兩千多年!

據說,吃着豆腐爽口,想着傳說悲壯,再燙到淚流滿面,別有一番滋味。

(什麼時候一定要嘗一口。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