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

樂毅

樂毅,生卒年不詳,大約與公孫龍、鄒衍同時代。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戰國中山國人(今河北靈壽)。

燕惠王同志:

先聲明一下。

我爲你老爹(也包括你)報了幾乎滅國的大仇,還在外面拼死拼活地爲你家攢家業,搶地產,你竟然聽信讒言要殺我——你的良心不會痛嗎!幸好我機靈,跑了。

所以,現在沒有破口大罵,還能叫你一聲同志,已經很給你面子了。

想當年,你爺爺傻不愣噔,好好的王位不坐學什麼禪讓,結果搞得燕國大亂,差點被齊國滅國。你老爹上位後,不把自己當爹,到處兄弟哥們叫着,纔有了蘇秦、秦開、鄒衍以及我等。

我們一起起早貪黑,任勞任怨,同甘共苦,同穿一條褲,這才使國家慢慢富裕,有了出門打架的資本。你以爲我們容易嗎我們!

之後,我雖然把齊國打得只剩兩條褲子,哦,不是,是兩座城。但瘦死駱駝比馬壯,齊國怎麼說也是東區老大,依然很強大,各地齊人還時有反抗,即使滅了齊國,也會民心不服。

我就想,吃到嘴裡纔是肉,揣到懷裡纔算你的——煮熟的鴨子都會飛呢。於是,我就對那兩座城圍而不攻,對已經攻佔的地區,則減賦稅,廢苛政,善待百姓,尊重民俗,實行收服人心的政策,讓他們覺得現在比以前的好。

這就叫誅心。懂不!也就是說,先把鍋裡的肉煮熟,吃了再說。

可你這小王八蛋,從小就跟我對着幹。我都忘了是以前路過你家沒去拜碼頭,還是上廁所跑在你前頭,你就對我冷眼相看,極度不爽——至於那麼大的仇嗎?

現在人家說我要當齊王,所以才留那兩座城來噁心噁心你。這你都能信!你知道嗎,當初你老爹的時候,就有人這麼說我的壞話,結果差點沒被砍頭。

你倒好,聽風就是雨,沒尿就腎虛,正愁沒機會收拾我呢。於是馬上叫人召我回去,說好久不見,我很想你呀什麼的。你以爲我傻呀,這回去不是被剁,就得下油鍋,我當然就跑了。

好了,現在田單收復所有失地,還打得你連連敗退,你這才又想起我,希望我回去。你以爲我是枕邊小玩意,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呀!

我實話跟你說了吧,像你這樣的主,我還不伺候了。我可不想像伍子胥,累死累活把吳國搞大,結果還傻愣愣地等死。

就這樣吧,你愛咋地就咋地!

選自樂毅《報燕惠王書》。這是燕惠王把樂毅趕跑,被田單打得滿頭是包,又要對方回去時,樂毅回的一封信。

好吧,上面是我瞎翻譯的,水平比較差,各位湊合看吧。差不多就這意思。

另外,做爲姓氏,這裡樂毅的樂,是念“月”,只有蒙古族漢化而來的樂氏,才念快樂的“樂”。

樂毅的家世也不錯。他的先祖就是和吳起一起攻打中山國、最後滅了中山國的樂羊。

樂羊原來是魏國人,後來因滅了中山國,而被魏文侯封在靈壽(今河北靈壽),從此樂氏子孫就世代居住在那兒。二十五年後,不死的小強中山國又復國了(上冊《李悝》篇中說過),於是樂氏一族就成了中山國人。

而且,新的國君中山桓公不記仇,任用樂羊的孫子樂池爲相,兼任大將軍,並使中山國一度成爲了北方強國。而樂池的身份也一直延續到下一任中山成公,所以當時樂氏在中山國的地位是相當顯赫,據說還成了中山國首富。

樂毅不知道是樂池的第幾代後輩(不超過五代),但出生時,家族依然富足,所以受過良好教育。他不僅聰明好學,還繼承了上代的軍事基因,並且口才文才都不錯(是的,你沒看錯;下面會說)。

上冊說過,中山國怎麼打都打不滅。但遇到新一任霸主趙武靈王后,這次真的被滅了,於是樂毅又成了趙國人。當時他已經成年,並因爲小有名氣,被人推薦在趙國做了個小官。

不過,第二年,趙武靈王就被自己的幾個熊孩子活活餓死。看到混亂的趙國政壇,樂毅堅毅地離開趙國,前往魏國(趙惠文王鬱悶:當初怎麼就沒多關注小樂呢!)。

在魏國,樂毅憑着名氣和口才,又撈到了一個外交官的職位。這一年,他出使去燕國。

燕國當時是燕昭王在位。這老兄上冊也說過(《蘇秦》篇),爲報被齊國幾乎滅國的仇恨,正四處拉人。他聽說了樂毅的名聲,也以超高的規格來接待,天天好魚好肉,外帶夜宵。

樂毅也被感動了,於是留在了燕國,並被任爲亞卿(卿分上、中、下三級,中卿就是亞卿。上卿是蘇秦,此時他可能已經再次打入齊國內部)。

樂毅不僅是傑出的軍事家,還是了不得的政治家。在政治上,他對燕國進行改革,重新制定法律,明確用人制度,考覈官員,嚴懲污吏以及發展各種經濟等。在軍事上,他則整頓軍隊,加強紀律,操練士兵,刻苦訓練。

同時,他還勸燕昭王體恤百姓,與民同勞,撫養孤兒,慰問家屬。這樣幾年下來,燕國開始日漸殷富,國庫充裕,社會安定,軍民一心,士氣高昂。

樂毅在國內大搞內政(此時鄒衍也來幫忙了),地下黨蘇秦同志也在齊國大搞破壞。除了合縱搞秦國、製造仇恨外,他還唆使齊湣王攻打下宋國,終於把齊國推上了火坑。

燕昭王看見了,對樂毅說,該動叉子了吧。樂毅說,不行,肉太大,吃不完,得多叫幾個人。這一點樂毅就比齊湣王機靈得多,齊湣王就是想獨佔宋國,結果吃太多,才被圍毆。

於是燕昭王派樂毅去趙國遊說,另派其他人去聯繫其它國家。樂毅因此也算是搞了一把合縱,不過攻打的對象是齊國。

樂毅來到趙國,趙惠文王看他的眼神炙熱炙熱的。爲了搞好關係,留下好印象,他把趙國的相國大印都給了樂毅。並且他還不遺餘力地幫樂毅,自己出錢出力,派人去各個國家幫趙國說好話——兄弟,你歇着,一切我搞掂;對了,那邊混不好,就回來跟我吧,一樣有大魚大肉呀。

樂毅開心地回去等消息。果然,其它國家一看有烤肉吃,捲起袖子就跑來了(搞得合縱好像就是圍着吃烤肉;那連橫就是分場吃烤肉!)。

於是,在齊國攻下宋國的兩年後,魏、韓、趙、秦分別派兵來,由樂毅統一指揮,把大烤肉齊國打得一直退回到都城臨淄。

樂毅又大喊,沒吃飽的跟我來。於是他又帶領趙國和魏國(秦國和韓國跟齊國不接界,沒太多油水撈,先撤了。另外,這次廉頗也在裡頭,並開始出人頭地),一舉攻下臨淄,並在半年內,打下了齊國七十二座城池,只剩莒城(今山東莒縣)和即墨(今山東青島即墨區)兩座城。不久後,齊湣王也在莒城被殺。

這邊可把燕昭王樂壞了,馬上封樂毅爲昌國君。之後,樂毅繼續在齊國清理殘餘齊兵,並對所佔齊地進行安撫和鞏固。

這種戰略是對的。畢竟吃多了不消化消化,是要鬧肚子的。而且燕國太弱,真要把齊國幹掉,只怕自己就成了下一塊肉。但這卻爲樂毅留下了禍根。

五年後,燕昭王不甘地因病去世,愣頭青燕惠王上位。這小子不知哪根筋不對勁,做太子時就和樂毅有過節,處處和他對着幹。然後,田單出場。

因爲名將衆多,限於篇幅,所以沒將田單排上。這裡也介紹介紹。畢竟,人家也算名將,而且他首創的火牛陣,後來被很多人運用,連外國人都有,並衍生出火象陣、火豬陣什麼的;當然都沒給專利費。

田單身份也不低,他是齊國田氏的遠房親戚,原來在臨淄當一個管理市場的小官。臨淄被攻破後,他也隨敗軍來到即墨,在齊湣王死之後被推舉爲城主。他率領全城軍民死命抵抗,這才保住了齊國的最後星星之火。

之後,他利用反間計,挑撥燕惠王,逼得樂毅逃往趙國。然後他又用火牛陣,大破燕軍,一舉收回全部失地,從此揚名天下。

但他結局並不樂觀。在把范雎送到閻王殿的齊襄王死後,他兒子齊國末代國君齊廢王(也稱齊王建),竟作孽把田單用三個大城市,換給了趙國。田單在趙國並沒多少成就,最後鬱悶客死趙國。

好了,說到田單使用反間計,到處造謠說,樂毅有野心,想當齊王,所以故意拖延着不打下那兩座城。燕惠王聽了,連連點頭。這老小子,早看他有問題了;馬上叫人去召回樂毅。

樂毅不傻,轉身就跑去趙國了。把趙惠文王樂得,兄弟,你終於回來了,馬上也封他爲望諸君。

這邊燕惠王等到被田單打得不要不要了,這才悔青了腸子。於是他就寫信向樂毅道歉,希望你快回來。

樂毅不幹,也回了封信,就是著名的《報燕惠王書》。在信中,他還拿伍子胥做比較(伍子胥無故中槍),表達自己不學冤鬼屈死、不爲昏君效愚忠、所以轉身就走的抗爭精神,藉此拐彎抹角地狠狠訓了燕惠王一頓。

訓得燕惠王又連連點頭。爲了顯示自己誠摯的歉意和悔意,他把樂毅的兒子封爲昌國君,繼承他老爹的光榮稱號。而樂毅更自在逍遙,當起了和平使者,來往於趙燕兩國,還被兩國都任爲客卿。這轉身轉得值!

後來,樂毅在趙國去世。

樂毅一生就打過這一戰,而這一戰也讓他成爲一代名將。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有膽有識,文武雙全。而且他也機靈得很,聰慧機智,善於應變,不死腦筋,一條路走到黑。

另外,讓他之後名揚千古、倍受尊崇的,其實不僅僅是他傑出的軍事能力,更是因爲他治國安邦的政治水平。同時,他又是個優秀的外交家,如果算上那篇鏗鏘(念“坑槍”)有力、句句真諦的《報燕惠王書》,他還是個文學家呢。

所以,後來諸葛亮除了把自己比作管仲,還比作樂毅,而不是別的什麼名將;他看重的就是對方的文功武略。

畢竟搖搖扇子可以,真讓他老人家像其他名將提槍上馬,估計不用一個回合就得落地。

突然覺得諸葛亮和樂毅很相似。政治能力和軍事策略不說,他也寫過《出師表》,還舌戰羣儒,罵死王朗,口才了得。這身世該不會也有抄襲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