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班師回朝

第622章 班師回朝

徐世𪟝來到江陵的時候,已經到了冬季。

因爲氣候處於溫暖期的關係,江陵依舊是陽光明媚,不見風雪。

崔澈站在城樓上,看向遠處的長江,頭也不回的對徐世𪟝說道:

“卿可知道,朕爲何要將你留在荊南?”

徐世𪟝回答道:

“臣不知,臣只知道要爲陛下在荊南站穩腳跟,抵禦隋人侵犯。”

崔澈收回目光,轉頭看向徐世𪟝,正色道:

“隋人知道朕收取蜀地,回師江陵,已經沒有了襲擊荊襄的想法。

“然而將士們日夜思歸,朕不能在江陵久留。

“朕一走,隋軍早晚會捲土重來。

“襄陽與江陵的水軍雖然正在重組,但短期內,依然難以與隋人在長江上爭雄。

“一旦江東水軍封鎖長江,荊南可能陷入孤立無援的局面。

“你跟隨朕的時間不長,但朕卻深知,能夠在危局之中,爲朕守住湘、嶽二州的,唯有你徐懋功(徐世𪟝字懋功)。”

徐世𪟝肅容道:

“陛下信重,微臣又怎敢不盡心竭力,以報君王。”

崔澈拍拍他的肩膀,繼續道:

“大軍回師洛陽,稍作休整,在明年春耕之後,朕將開啓二次南征,進攻淮南,以偏師攻取漢東。

“伱要做的,就是在春耕以前,堅守湘、嶽二州,朕相信,這對你來說,並非難事。

“但我對你的期望,並不僅於此,一旦發動二次南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將在淮南、漢東。

“江東、九江等地守軍都將被牽制,朕希望你能趁此機會,爲朕全取荊南之地。

“朕給不了你太多兵馬,需要你撫慰府兵,引爲己用。

“你有什麼要求,儘管直說。”

徐世𪟝臉色凝重,這些府兵的素質,有目共睹,讓他們守城還行,真要用於攻城、野戰,完全就是一羣烏合之衆。

好在自己面對的,同樣也會是一羣府兵。

隋朝的野戰主力十萬驍果軍毫無疑問會留在淮南,抵禦崔澈的第二次南征。

“微臣別無所求,只求麾下將士足糧、足餉、足衣,方能使其如臂使指。”

崔澈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好,如今江陵城內,尚有不少積累,你渡江之時,可派遣將士往江岸接應,運送物資。”

徐世𪟝並未在江陵城久留,只是歇息了一夜,便在第二天一早渡江南下,而崔澈也命人打開江陵府庫,利用此前運兵的船隻,運輸物資南下。

當時間來到十月下旬,崔澈終於離開了江陵,沿漢水而上,回師襄陽。

他原本以爲楊廣會趁自己離開,襲擊荊南、江陵等地,但也許是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叛亂的後續影響,讓多疑的楊廣調回了驍果軍,拱衛建康,不敢輕易將他們假手於人。

崔澈在途經襄陽的時候,遇見了快馬前往江陵赴任的秦瓊,以二人之間的感情,無需崔澈多費脣舌安撫。

“九江太守張須陀,此人驍勇善戰,能得將士擁護,叔寶鎮守江陵,不可輕視之。”

崔澈提醒一句,別與秦瓊在漢水岸邊道別。 在秦瓊的注視下,大軍經由浮橋北渡漢水。

襄州都督程咬金同樣來到漢水南岸送行,在燕軍主力盡數渡江之後,程咬金對秦瓊笑道:

“不曾想,我與叔寶同爲戰將,如今卻要統御起水軍來。”

秦瓊也正爲此事憂心忡忡,如果是讓他領着一支騎卒衝殺,哪怕敵人十倍於自己,秦瓊依然無所畏懼。

但他對水戰,屬實是十竅痛了九竅,一竅不通。

秦瓊嘆息道:

“軍中大將盡是北人,少有人能夠精通水戰,陛下也是沒有選擇,才讓我們二人統領荊襄水軍。”

程咬金突然摟上了秦瓊的肩膀,說道:

“叔寶麾下那位荊州司馬李孝恭,老程我與他在魯州共事過,覺得脾氣相投,不如叔寶向陛下上書一封,將他調來襄州,也算我老程欠你一個人情。”

二人本就是世交,程咬金當初投奔崔澈,還是秦瓊寫信引薦,關係自然親密。

崔澈也是因此才讓他們二人分別鎮守襄州與荊州,期望他們能夠守望相助,而非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秦瓊推開程咬金的手,笑道:

“聽你這麼一說,只怕這李孝恭倒是一個人才,我又怎會讓你。”

說着,不理程咬金在聲後叫嚷,拍馬揚鞭,向江陵奔去。

與此同時,崔澈在抵達魯州之後,立即下詔,調帳前效節軍、銀鞍契丹直、博領騎卒共計三萬精騎回洛陽休整。

以吳王府司馬李靖爲徐州都督,改封吳王崔彥卿爲蜀王,召他入朝,一同返回洛陽的,還有此前的吳王長史劉方。

崔澈在蜀地廢黜郡縣制,改行州縣制,將三十郡,合併爲二十四州。

以蜀地二十四州爲劍南道,恢復蜀郡爲益州,其餘各郡也紛紛恢復大業三年以前的名稱。

崔澈計劃以蜀王崔彥卿爲益州都督,兼劍南道觀察使。

總領益州軍政,同時監察蜀地二十四州的官員。

當然,前吳王長史劉方作爲崔彥卿的岳父,自然不可能跟隨他入蜀。

崔澈考慮到崔彥卿如今已經二十二歲了,益州並非徐州,不在燕隋交鋒的前線,也應該讓他自己施展拳腳,而不是在徐州時一般,所有事物交給劉方、李靖處置。

因此,崔澈此次不準備爲崔彥卿派遣重臣,任由他自己招募幕僚。

知子莫如父,崔彥卿這幾年的表現,尤其是此次鎮守徐州,並未橫加干涉軍政,收穫了崔澈的信任。

而任由崔彥卿自己組建幕府,也正是崔彥卿理應獲得的回報。

況且,崔彥卿的才能,只是治理益州的話,也不需要有大臣入蜀向他指手畫腳,畢竟崔彥卿此前在河北也幹得不錯。

十二月上旬,使者快馬趕到徐州,向崔彥卿、劉方、李靖三人傳旨,詔崔彥卿、劉方以及三萬精騎入朝,以李靖都督徐州。

得知自己改封蜀王,崔彥卿無奈道:

“孤貴爲皇子,卻居無定所,只能四處漂流。”

劉方寬慰道:

“蜀中形勝之地,天府之國,非至親不能任用,陛下以殿下鎮守成都,又准許殿下自闢僚屬,可見對殿下的信任。”

崔彥卿一琢磨,好像還真是這麼一回事,不由轉憂爲喜。

(本章完)

第18章 崔家兒拳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516章 李淵嫁女新章在審覈第62章 裴秀來京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85章 相士納賄第451章 出兵隨州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77章 南陳奪嫡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32章 天子禪位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41章 吃瓜羣衆第149章 歃血爲盟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49章 婚姻之言第27章 胭脂鋪子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417章 晉陽重逢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486章 程郎求親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95章 天子賜婚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新章節被屏蔽了第17章 初至聞喜請假一天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43章 尉遲身死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15章 闔家再聚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55章 徵辟裴矩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41章 吃瓜羣衆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28章 雄主崩殂第22章 求學之心第77章 南陳奪嫡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294章 內外之爭好消息與壞消息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68章 太原王氏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509章 攻心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