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歪曲事實

第621章 歪曲事實

當崔澈在回師途中接到封德彝的投誠書信的時候,封德彝已經跟隨虞世基回去了建康。

“陛下,這其中是否有詐?”

長孫無忌提醒道。

崔澈搖搖頭,笑道:

“朕這位表叔,慣會騎牆看風勢,如今朕雄踞北方,又與隋朝共有長江之險。

“不必多心,封德彝是真心來投。”

其實封德彝不來找他,崔澈也會在不久後,主動派人暗中聯繫對方。

щщщ ✿ttКan ✿¢ Ο

封德彝是能夠在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之間,反覆橫跳,瞞騙過李家父子的人物,直到死後十七年才被人揭發,讓李世民惱羞成怒下,追奪封贈,改諡爲繆。

這樣的人,儘管放心讓他在鋼絲上跳舞,連李世民都能被矇在鼓裡,看不出他的忠奸,莫非還瞞不過楊廣。

封德彝和宇文士及不同,他身處朝堂,因爲是虞世基心腹的關係,知曉朝中的機密。

過去,崔澈還得指望遠在蜀地的宇文士及通過家信,爲自己旁敲側擊,消息從建康發往成都,再由成都轉往洛陽,哪還有什麼時效性。

如今有有封德彝在,隋朝內部有什麼重大的決議,都能第一時間送往洛陽,呈現在崔澈的案頭,做到單向透明。

收起了密信,崔澈心情大好。

封德彝在密信中還提到楊廣正在調集兵力,企圖在崔澈攻取蜀地的時候,發動反攻,奪回江陵。

崔澈於是改變計劃,打算在江陵城中多停留一段時間,以防自己北歸之後,正值隋軍來襲。

只要自己親自坐鎮江陵,而蜀地失陷的消息傳到建康,楊廣必然不敢興兵犯境。

大軍繼續向東,然而崔澈剛剛乘船離開三峽,正順江而下,便遇到了竇建德的第二撥信使。

崔澈站在甲板上,看過密信,神情凝重,久久不語。

衆將以爲是前線有什麼壞消息,不由都提起了心。

而宇文士及更是惴惴不安,他知道,時至今日,建康方面肯定是知道了他降燕之事。

果然,崔澈看向了宇文士及,將來信遞給了他,輕聲道:

“還請節哀順變。”

宇文士及聽見這句話,幾欲昏倒,他顫顫巍巍的接過信紙,得知自己兄弟謀亂,以致滿門被殺,就連父親也遭受殃及,被賜死在家中。

他嚎啕大哭,傷心欲絕之下,居然昏死過去。

崔澈命人緊急喚來御醫,將宇文士及擡去船艙照料。

衆將告退後,崔祐之疑惑道:

“皇祖父,他如果真的這麼在乎家人,又怎會置他們於不顧,歸順大燕。

“可他既然已經放棄了家人,爲何今日還會悲傷至此。”

崔澈撫着崔祐之的腦袋,說道:

“他必須哭這一場,哭給天下人看。”

說罷,崔澈不再解釋,只留下崔祐之似懂非懂。

船隊自三峽而出,水流急湍,可謂日行千里。

當宇文士及醒來之後,已經身處江陵。

他從親信口中得知,崔澈已經下詔,公開宇文氏的義舉,並聲稱宇文士及降燕,以及宇文化及、宇文智及謀誅楊廣,都是出自宇文述的安排。 崔澈追封宇文述爲楚國公,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同樣各有封賞,又以宇文士及承襲宇文述的爵位,爲楚國公。

宇文士及知曉此事,激動不已。

他被人攙扶着趕來崔澈的居所,叩首謝恩,激動之下,情難自已,當衆失聲痛哭起來。

宇文士及感激的並非是崔澈賞賜他國公的爵位,實際上,以宇文士及的功績,回到洛陽,受封國公,那是板上釘釘的事。

此次南征,能夠奪取蜀地,宇文士及堪稱首功之臣,更別提他這麼多年爲崔澈傳遞了多少消息,又提供江陵及周邊的佈防圖,還爲崔澈獻上了三萬襄陽水軍。

這種功勞,不封國公,難以服人心。

真正讓宇文士及動容的,正是崔澈在詔書中,將宇文士及背主降燕,與宇文化及、宇文智及謀亂給聯繫到一起,將這兩件事情,描述成是宇文家要內外響應,共同舉事。

而這一切都是出自宇文述的授意。

這麼一改,宇文士及就不必再頂着忤逆不孝的罵名,遭受世人的唾棄。

又如何不讓宇文士及對崔澈感恩戴德。

崔澈將宇文士及扶起,語重心長道:

“朕又怎麼會讓有功之人蒙上污名,朕已經下詔,以荊襄之地,包括荊南的長沙、巴陵爲山南道,欲以卿家爲山南道監察使,卿家可有意乎?”

宇文士及激動道:

“陛下厚愛,士及日夜苦思報答,又怎敢推辭。”

崔澈聞言,微微頷首。

山南道地處燕隋前線,監察使一職雖然並不執掌兵權,但也不是誰都能當的。

宇文士及的才智、見識無需贅述,他的父親被楊廣勒令自殺,兄弟被斬殺,與楊廣可謂是血海深仇。

楊廣對他更是恨之如骨,幾欲生啖其肉。

崔澈以宇文士及坐鎮山南道,監察官吏,自然不需要擔心他的忠誠。

當然,真正要鎮守江陵的,還得是自己麾下的大將。

崔澈以南郡爲荊州,改任梁州都督秦瓊爲荊州都督,以之前的一萬江陵水軍降卒與三萬南陽水軍爲基礎,重組江陵水軍。

至於梁州則不在設置總領一州軍政的都督,改以刺史治理梁州。

秦瓊一時之間,難以趕來江陵,暫時由荊州司馬李孝恭主導此事。

而三萬襄陽水軍降卒,崔澈也並未食言,在奪取蜀地,不需要再保密後,讓屈突通帶去了襄陽,交由襄州都督程咬金執掌。

崔澈下令,讓程咬金務必重振襄陽水軍的士氣。

當然,既然是水軍,就少不了艦船,打造戰船並非倉促之間就可以完成。

崔澈只能徵調蜀中艦船東出,裝配給江陵、襄陽二地的水軍。

至於蜀地水師,則只能暫時荒廢,其將士舉家搬遷至荊襄,作爲後備。

崔澈在荊州的安排不止於此,他以長沙郡爲湘州,巴陵郡爲嶽州,命徐世𪟝爲湘州都督,領湘、嶽二州軍事,把荊南託付給了他。

徐世𪟝還特意抽身,渡江北上,與崔澈一會。

(本章完)

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75章 雕版印刷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22章 求學之心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40章 孝寬之疾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61章 恢復舊姓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52章 相府同僚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73章 如魚得水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39章 姑母有命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65章 屠戮宇文第42章 行差踏錯第43章 尉遲身死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119章 接風洗塵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284章 圍魏救趙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300章 四貴不存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9章 巡視田宅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92章 可汗夜遁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200章 楊崔之會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59章 爲友尚義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56章 太后楊氏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507章 受驚失眠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69章 晉王設宴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470章 世子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