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兵出隴關

第528章 兵出隴關

李淵並沒有辜負崔澈的期望,他憑藉着家族在關西多年積攢下來的人脈,沿途爲崔澈勸降隴關舊道上的關隘、城池。

當然,之所以能夠這麼順利,並不是李淵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而是局勢使然。

楊廣遷都,放棄關隴,有識之士都清楚,崔澈早晚必能統一北方。

如今隴右軍民遭受吐谷渾的摧殘,崔澈舉義兵前往救援,就算部分人此前搖擺不定,但崔澈手握大義,也終於迫使他們下定決心,放開道路,歸順東隋。

有李淵帶路叫門,崔澈順通無阻的來到了隴關。

隴關地處隴山之上,因而得名,傳說漢武帝巡幸至此,偶遇雷震,故又稱大震關。

西漢王莽設置四關將軍,指的便是函谷關、武關、蕭關以及隴關。

“西出隴關,便是天水郡,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如今吐谷渾肆虐天水,解救隴右百姓,只能仰仗大王了。”

李淵在路上偶感風寒,只能將崔澈送到隴關,無法繼續隨他西出。

崔澈也不勉強,他又沒想着在戰場上找個機會陰死這個岳丈,如今西出的道路已經打通,李淵孤身一人,沒有軍隊隨行,是留是去,都不重要。

“嶽翁爲我引路,沿途勸降關隘、城池,其中辛苦,小婿銘記在心,還請嶽翁放心,歸朝之日,我必向天子爲嶽翁請功!”

隴山之上,崔澈與李淵兩手緊握,依依惜別。

只不過崔澈依舊留了一份小心,他在離開隴關之時,留下帳前效節軍亞將黃君漢爲隴關守將,率領兩千五百名騎卒駐守關隘,以保障自己的後路。

一切安排妥當以後,崔澈西出隴關,向清水縣(今甘肅天水市清水縣)進發。

清水縣隸屬天水郡,位於隴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頭河流域。

如今吐谷渾正在圍攻天水郡城,無暇顧及清水縣,但清水縣的百姓要麼躲進了山林,要麼搬來了縣城,連田裡的禾苗都顧不上了。

清水縣令張綸正在巡視西、南兩側城牆,以防吐谷渾來襲。

忽見城牆下,縣尉氣喘吁吁的策馬而來,他翻身下馬,奔上城樓,來不及喘口氣便急急忙忙道:

“令君!不好了!燕軍,燕軍殺來了!”

由於崔澈受封燕王,軍中多有燕字旗,故而在西隋民間,多有燕軍一稱,作爲區別。

張綸不懼反喜,他雙目放光道:

“你說的可是真的!當真看清楚了來的是燕軍,而不是吐谷渾人!”

縣尉被張綸的反應下了一跳,但還是如實答道:

“看盔甲制式,應該是燕軍不假。”

張綸哪還有心思巡視城牆,趕忙拉着縣尉去往北牆。

這段時間,他算是進退兩難,縣裡的府兵大多數都被徵召去了郡城,以現有的守軍,一旦吐谷渾殺來,根本就守不住清水縣。

張綸不願意被吐谷渾俘虜,淪爲奴隸,也不敢棄城而逃揹負罵名,將來還得被朝廷追責。

似乎擺在他面前的只有殉城這一條路走。

爲此,張綸沒少給自己做心理建設。

但是能夠好好的,有尊嚴的活着,誰又願意去死。

如今縣尉告知,有可能是東隋軍隊來到了城外,又如何不讓他激動。

張綸不願意降服於吐谷渾,讓他們劫掠百姓,欺凌婦人,但讓他獻城給崔澈,張綸倒是沒有半點心理壓力。

只是在此之前,張綸想要問清楚一個問題,崔澈此來,究竟是爲了救隴右,還是真的如同吐谷渾所宣揚的一般,二者蛇鼠一窩。

奉崔澈之命入城勸降的李孝恭聽說了張綸心中的疑問,朗聲笑道:

“張令君多慮了,吐谷渾假借燕王之名,傷我漢家百姓,燕王聞知此事,怒不可遏,如今親帥大軍前來,就是爲了解救隴右百姓!”

張綸聞言,也終於鬆了一口氣,他又問道:

“敢問如今關中戰局如何?”

李孝恭毫不遲疑道:

“大興城陷,宇文授首,關中各地傳檄而定,盡歸燕王所有,否則我又怎能在此勸說張令君。”

張綸不疑有假,在他想來,崔澈能夠出兵隴右,必然是已經收取了關中。

實際上,如今大興還在承受三面行營日以繼夜的轟砸,雖然是搖搖欲墜,但始終不見城破。

自此,張綸再無疑慮,下令開城,自己帶着城中官吏,向崔澈獻城請降。

直到崔澈進駐清水縣城,李孝恭才找到張綸,告訴了他實情,面帶慚愧道:

“李某並非有心欺騙張令君,實在是擔心令君聽說關中勝負未分,而不願投誠。”

張綸不以爲意,他笑道:

“燕王甘冒奇險,分兵西進,只爲解救隴右百姓。

“此等胸襟,當爲天下之主,相較楊廣,勝之何止千萬倍!

“張某今日棄暗投明,都是賢弟的成全,又怎會因此心生不滿。”

李孝恭大喜,當即被邀張綸共飲,二人來到一處酒肆,開懷暢飲。

張綸終於卸下了心中的壓力,喝得酩酊大醉。

酒量遠遠不如年輕他許多的李孝恭。

被李淵舉薦給崔澈的李神通、李孝恭二人,在經過崔澈沿途的觀察後,將李神通派往軍中擔任偏將,而李孝恭卻被崔澈留在了身邊聽用。

這不僅僅是因爲李孝恭年輕,僅僅十八歲。

更在於此人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僅次於長孫無忌。

他能力壓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等人,固然有其宗室身份加成,但也並非德不配位之人。

李孝恭精於水戰,原時空中,就是由他編練水師,並擔任主將,李靖爲副將,二人合力,僅一年時間就平定江南。

而崔澈在關隴大戰後,最大的目標便是揮師南下,統一天下。

故而,李孝恭的確是崔澈麾下不可多得的水戰人才。

同時李孝恭待人寬恕謙讓,深諳進退之道,這些也都是崔澈喜愛的特質,自然是要將他留在身邊,培養感情,將來能夠放心的委以重任。

實際上,正如此前張綸所言,李孝恭也對崔澈不顧危險以及關中之戰成敗,而執意救援隴右的行爲所打動的,否則也不會主動請纓,冒險入城勸降。

還有

(本章完)

第86章 佳人邀見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73章 如魚得水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550章 亂軍之際好消息與壞消息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23章 北齊舊人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74章 懲治罪惡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70章 擊鼓鳴冤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58章 失意之人第34章 剖明心跡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88章 私兵國有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329章 託付家事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306章 雙喜臨門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73章 如魚得水第315章 搶奪隋羊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33章 暗中投效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51章 崔府夜話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43章 尉遲身死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48章 崔郎可友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50章 摯友登門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298章 震懾北疆新章在審覈第80章 前線覓功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6章 夜不能寐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20章 抵達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