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難捨慈母

第530章 難捨慈母

天水城已經被吐谷渾圍困月餘,吐谷渾可汗慕容伏允久攻不下,消耗甚大,臉面上掛不住的他,已經徹底和天水城死磕上了。

慕容伏允的執著,也讓天水郡太守丘和苦惱不已。

丘和本姓丘敦氏,河南洛陽人。

父親丘壽是當年跟隨北魏孝武帝元修逃出高歡的掌控,來到關西的漢化鮮卑貴族。

丘和重義任俠,弓馬嫺熟,初仕北周,擔任開府儀同三司。

楊堅建立隋朝以後,丘和遷右武衛將軍,封平城郡公,又外任地方,先後治理資州、梁州、蒲州,施政寬惠,深得當地人心。

然而治理蒲州期間,恰逢楊諒叛亂,河東將士以女裝混入城中,襲佔蒲阪,丘和棄城而逃。

回到大興被楊廣免職除民,直到告發多年的好友武陵郡公元胄非議朝政,才重新被楊廣起用,如今轉任天水太守,不曾想又遇了這檔子事。

起初,丘和是想跑的,西隋是回不去了,有過丟失蒲州的先例,如今要是再丟了天水,以楊廣的心胸必然不會繞過自己。

天地之大,丘和也想再去東隋看看,況且自己的長史高士廉與崔澈有舊,正好可以通過他,拜在崔澈的門下。

但高士廉卻苦勸丘和守城,他認爲,棄城而逃,楊廣固然不會放過丘和,但是將天水百姓扔給吐谷渾人,任其殺戮,崔澈同樣容不下丘和。

到那時,天下之大,無處容身,更要身背惡名,爲萬世咒罵。

這才使得丘和堅定了守城的決心。

好在吐谷渾圍攻這麼長的時間,士兵們疲憊不堪,攻城也越發敷衍,這大大緩解了丘和守城的壓力。

但城內糧草即將告罄,難以維持,如今守城的將士一日兩餐只能以米粥果腹。

城中的婦孺更是以稀粥吊着這條命,筷子插進去,都不能立起來。

正午時分,又打退了吐谷渾一次並不猛烈的進攻,面有菜色的丘和對同樣食不果腹的高士廉道:

“士廉,時至今日,城池糧草無以爲繼,燕王正在關中與許國公(宇文述)、齊國公(高熲)交戰,爭奪關中,只怕是不會有援軍了。

“我等堅守到現在,也算對得起朝廷,對得起天水百姓,該是爲自己考慮了。”

高士廉沉吟不語,許久,他問道:

“丘公意欲何爲?”

丘和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

“今夜你我趁黑突圍,若能僥倖逃過吐谷渾人的追殺,留得性命,無論是投奔燕王,還是去往江南,亦可再行定奪。”

高士廉並沒有考慮太久,他徑直拒絕了丘和的建議:

“高某尚有老母在堂,不忍棄之,丘公今夜可自行離去,高某當爲丘公守城。”

丘和看着高士廉堅定的臉色,嘆息道:

“也罷,我今夜就走,士廉何時改變了心意,儘管來找我。”

說着,便要找處地方休息,吐谷渾人剛剛被打退了一波進攻,暫時不會發起下一波的攻勢。

“丘公且留步!”

身後的高士廉突然出聲叫住了丘和。

丘和以爲是高士廉改變了心意:

“士廉可願與我同去!”

高士廉搖頭道:

“若是丘公投在燕王麾下,還請轉告我那妹妹,是我無能,沒辦法保護好母親。”

丘和長嘆一聲,說道:

“你已經盡了力,她又怎會忍心責怪你。”

高士廉曾經受崔澈之邀,在其幕府任職,後又外放地方,擔任縣令。

但高士廉清楚崔澈野心勃勃,唯恐將來受他殃及,又認爲自己是北齊宗室出身,簡直是罪上加罪,索性在離開崔澈幕府後,棄職避世,隱居在終南山。

果然,楊堅死後,崔澈不再隱藏他的野心,與楊諒聯合起兵,而高士廉也在妹婿長孫晟的庇護下,由於早早歸隱,而躲過一劫。

然而隨着長孫晟兵敗隨州,妹妹、外甥、外甥女都被崔澈所獲,高士廉早有先見之明,認爲崔澈不會放過自己的妹妹,便應丘和之邀,來到天水,做他的長史,以尋求庇護。

高士廉生性至孝,自然也將年邁的母親接來了隴右。

他對局勢看得明白,一旦崔澈奪取關中,隴右自可輕易而下,他們也能免遭兵禍。

沒想到崔澈還沒來,這吐谷渾人卻先一步趕了過來。

如今吐谷渾人退回去生活做飯了,而城內缺糧,一日只有兩餐,自然是沒有午飯這一說。

但高士廉還是端着半碗已經涼透的濃粥,回到自家宅中。

他早上只喝了半碗,還特意留下了半碗,就是留給其母親的,故而飢腸轆轆。

“阿儉回來了。”

高母望見高士廉,滿眼歡喜道。

高士廉本名高儉,字士廉,以字行於世。

每次兒子出門前去守城,高母總會心懷憂慮,唯恐兒子這一走就回不來了。

如今眼見兒子又一次平安歸來,老人家又哪能不高興。

高士廉在進屋前就已經整理好了表情,他從不會把疲憊帶回家人的面前。

“阿母,兒子回來了,今日那些吐谷渾人攻城越發敷衍,只怕也是不想打了。”

說着,將粥碗遞給母親。

高母沒有推辭,她知道兒子是個孝順的人,淺淺的喝了一口,便不再動了,準備等兒子走了,再餵給孫兒高履行。

高士廉陪高母說了一會兒話,才帶着一直在房中侍奉婆婆的妻子鮮于氏離開。

夫妻二人回到廂房,高士廉並沒有隱瞞鮮于氏,叮囑道:

“丘公今夜將會突圍,邀我同行,但我已經決心爲守城而死。

“將來城破之時,夫人若有一線生機,還請忍辱負重,爲我照顧母親,不使她聽聞我的死訊,謊稱我已經趁亂逃走。”

鮮于氏聞言,淚流滿面,她道:

“妾身連死都不怕,又有什麼屈辱不能忍受。

“只是履行年紀尚小,不該就此罹難,夫君能否請託丘公,帶履行出城,將他送去小姑處。

“小姑受燕王寵愛,必能庇護侄兒。”

高士廉搖頭嘆息道:

“冒死突圍本就是九死一生,又怎麼可以讓履行拖累丘公。

“人各有命,若是履行命有此劫,也怨不得人。”

(本章完)

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58章 失意之人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18章 崔家兒拳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36章 天元駕崩第22章 求學之心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99章 放浪形骸第36章 天元駕崩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20章 抵達長安第17章 初至聞喜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63章 楊堅建隋第321章 契丹親衛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398章 激敵出戰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41章 吃瓜羣衆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2章 時來運轉第31章 憾失姻緣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315章 搶奪隋羊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417章 晉陽重逢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5章 封家六子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30章 貴人相邀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5章 封家六子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83章 太子設宴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81章 皇家尼寺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81章 皇家尼寺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55章 徵辟裴矩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64章 再別長安